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3月27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人体组织中一种新的间质组织结构及其分布》的论文,随即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闻分别发布题为《间质: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和《新发现人体最大器官》的头条新闻,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新器官"报道狂潮。

  • 标签: 组织结构 间质 电视新闻 科研团队 人体组织 美国
  • 简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由Mazur于1983年提出的,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认为GIST是原发于胃肠壁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的肿瘤,免疫组化多数过度表达CD117和(或)CD34。恶性间质瘤发病多见于35岁以上成年人,但低龄者亦可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几乎均等。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小肠、结肠、直肠、其他部位。

  • 标签: 直肠间质瘤 CAJAL细胞 胃肠道间质瘤 间叶源性肿瘤 诊治 发病机会
  • 简介:间质瘤(gastricstromaltumor,GSTs)是一种原发于胃的非上皮性肿瘤,由不成熟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今报道24例GSTs。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GSTs,均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岁。

  • 标签: 胃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15例中,8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底部,4例位于胃窦部;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15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6例,细胞增生活跃4例,恶性5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应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胃间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1年1月-2011年1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因溃疡穿孔而就医的2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效果显示,22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吞咽困难症状评估,评估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满分50分,患者手术治疗前吞咽困难症状评估分为37.85-4.55,患者手术治疗后吞咽困难评估分为27.75-2.45,患者手术治疗后吞咽困难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评估分,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有优越性。结论临床采用手术方式切除胃肠间质瘤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能在第一时间控制病情持续发展,迅速缓解患者临床出血的状况。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手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77-01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与体会,寻求合理的手术治疗胃肠问质瘤(GIST)的方法。方法44例CDll7或CD34阳性的GIST患者中男22例,女22例,其中胃间质瘤24例,小肠间质瘤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4例,直肠间质瘤3例,小肠系膜间质瘤2例,结肠系膜间质瘤1例,腹膜后间质瘤l例,盆腔间质瘤1例。分别采取胃部分切除、胃大部切除、小肠肠段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切除加胃部分切除、直肠切除、后腹膜肿块切除、盆腔肿块切除、联合脏器切除等术式。结果除l例盆腔巨大间质瘤未能完整切除外,其余肿瘤均能肉眼观无残留切除,中高危患者术后辅以靶向治疗,生存中位数超过2年。结论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完整切除。小于2cm的胃间质瘤疑似病例是否手术应视肿瘤位置而定。某些部位如十二指肠的间质瘤,手术时既要考虑足够的切缘边距,又要规避手术的巨大风险和尽量保留器官的功能。GIST复发后是否再次手术,应根据肿瘤对靶向药物治疗的反应而定。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1收治的4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42例胃间质瘤平均年龄57.4a,其中≥50a者32例,占76.2%;男女之比2:1。全组术前诊断胃肿瘤者38例(90.5%),其中诊断为胃间质瘤(恶性)的仅l例(2.4%)。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下的胃间质瘤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用于有适应证的病例:贲门部胃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随访的良性和交界性胃间质瘤在剖腹和腹腔镜手术后均无复发:恶性胃间质瘤预后极差。结论:胃间质瘤多发于老年人,以男性多见。胃间质瘤的手术切除要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只要适应证选择适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剖腹手术同样有效,而且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胃间质瘤 手术治疗 诊断 腹腔镜 切除术
  • 简介:病例:女,53岁.上腹胀痛、呕血2日,于2002年1月15日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胃镜示胃底肿瘤(平滑肌瘤?).于2002年1月24日行"剖腹探查术+肿瘤及部分胃壁切除术",术中见胃底近大弯侧有一约5×5cm2大小圆球形肿块,表面光滑,无靡烂、出血,已侵犯浆膜,肿块与胃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周围淋巴结无肿大,肝表面无结节.

  • 标签: 胃肿瘤 病例报告 GST 胃恶性间质瘤
  • 简介:患者女,38岁.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半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查体:上腹部偏左可扪及5cm×4cm大小包块,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尚可,无搏动感.胃镜示胃癌.于1998年3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所见:胃体前壁肿物直径约10cm,未达后壁,肿物与周围各脏器无粘连,幽门下淋巴结肿大.

  • 标签: 胃恶性间质瘤 幽门下淋巴结 梭形细胞 肥城矿务局 核分裂像 上皮样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15例食管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其病理标本的CD117、CD34、Desmin、Vimentin、SMA,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13.33%(2/15)、53.33%(8/15)、46.67%(7/15)、0(0/15)。术后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率93.33%。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3年出现复发,另12例患者存活。结论CD117、CD34抗体的联合检测是确诊食管间质瘤的必要条件。食管间质瘤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相对良l生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好于胃肠道问质瘤。食管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术式。

  • 标签: 食管肿瘤 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类异质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很大.肿瘤从小于1cm到超过35cm均有报道,其生物学行为也从近乎良性到高度恶性不尽相同[1].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之前,GIST完整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不完全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10%,原发性GIST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约为40%~90%[2,3],尽管报道差异较大,但总体复发率仍偏高.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10~20个月[2,3].如何解决GIST切除术后的复发问题一直是GIST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 标签: 治疗现状 瘤辅助 胃肠间质
  • 简介: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0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胃间质瘤32例,结合文献分析。结果6例肝转移死亡,未发现局部复发;2例肝转移带瘤生存;其余生存良好。结论本病的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肿瘤大小,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判断,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恶性者作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淋巴结清扫并不延长生存时间。

  • 标签: 胃间质瘤 诊断 预后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患者女,60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黑便10余天”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阵发性上腹部钝痛,无放射性,与进食排便无关,无恶心呕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未予系统性诊治。

  • 标签: 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提高该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2例病例进行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结果32例GIST中,恶性23例,良性7例,交界性2例。各种影像表现中肿瘤大小、有无分叶、钙化与良性差别较明显,而边界、血供丰富程度无明显差别。结论各种影像学手段对检出GIST各有利弊,良恶性区别也不甚明显,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