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盆地是指造山带中靠近地一方形成的盆地。在沉积学理论中,前盆地指的是造山带和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带。这个沉积带的形成,与构造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阐述了前盆地的概念、分类、特征及沉积演化等各个方面,并简要总结了中国前盆地的独特之处。

  • 标签: 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特征,前陆盆地分类
  • 简介:南海北部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从盆地演化史来看,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始新统-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存在始新统-下渐新统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下中新统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以及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等3套主要储层,其中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是深水区最有潜力的勘探目的层;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从层位上看,下第三系以构造圈闭为主,而上第三系则以岩圈闭为主;发育大量油源断层、多个不整合面和大面积连通砂体,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国外已获油气发现的盆地深水区相比,南海北部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相应的成油条件,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程度尚低,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因此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 标签: 南海北部 陆缘盆地 深水区 油气勘探前景
  • 简介:前言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产区。近三十年来的勘探,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地质资料。阐明盆地的地质结构特征及其成因,不仅对油气后备资源的勘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的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地质学家马杏垣、王鸿桢等曾推测四川盆地的中部可能是一个古老的核或原地台。在他们论点的启发下,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写成此文,认识肤

  • 标签: 拗陷带 王鸿桢 板块构造理论 古隆起 川西地区 地球物理
  • 简介:通过沉积盆地地壳动力学分析及沉积体系的识别与划分,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龙门山中生代前盆地等时地层格架的充填生长模式。中生代盆地的发育、生长可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T33—J11)为大巴山-米仓山前盆地期,它是以北部大巴山、米仓山为物源区向南展布;第二个时期(J12—K1)为龙门山-大巴山叠合前盆地期。早侏罗世中、晚期龙门山完全升起成为源剥蚀区,此时大巴山、米仓山仍为物源区,这两个物源区为线状并呈钝角相交向东南展布。

  • 标签: 大巴山-米仓山 龙门山 前陆盆地 时间地层格架 盆地生长
  • 简介:<正>美商高盛证券2010年3月22日举行"两岸科技CEO论坛",聚焦两岸开放带来的机会,台积电董事长忠谋针对两岸半导体政策与产业未来进行演讲,据与会厂商转述,忠谋认为2年12英寸晶圆厂可望开放登

  • 标签: 张忠谋 晶圆厂 半导体市场 摩尔定律 全球化企业 制程技术
  • 简介:对于影响中生代到第四纪南里海盆地阿塞拜疆地区的沉降和隆起机理,为了尝试分析和了解其所具有的作用和时代,已使用了野外研究、盆地分析和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高加索(GreaterCaucasus)东部研究了重要露头,同时已将本区分成几个重要构造带,它们有助于区别代表从被动缘背景到坡和远源盆地环境这样一个完整剖面的原有不同沉积体制。随后的变形作用产生了褶皱和逆冲断层,它们的走向普遍为北西-南东到西北西-东南东。为了深入了解阿塞拜疆以东南里海盆地的区域构造和地层演化,分析了海上数据。在研究区确认了几种构造走向和沉降类型。此外,埋藏史模拟表明这里至少存在三种主要沉降成分,包括6百万年相对短命的全盆地事件,其特征是沉降速率的快速增大。包括构造、热力、均衡和地表作用的数字模拟已被应用于南里海盆地。如果模型符合具有总体地壳变薄程度的断层控制变形数量,它们所产生沉降量就会与在本盆地观测到的相当。此外,模拟结果也支持这样的大地构造特征:南里海盆地的地壳密度与洋壳成分相符,同时正在向中里海地区之下俯冲。

  • 标签: 沉降速率 阿塞拜疆 海盆地 机理 隆起 大地构造特征
  • 简介:克拉苏背斜主要由逆断层F4、F5、F7(断层倾角28°左右)与反向逆断层F0所构成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和断层F4与反向逆断层F24所构成的突发构造共同控制(图4),克拉苏构造带中段克拉2井附近比东段、西段多了构成突发构造的断层F24、F34(图4),3.4 突破断层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  克拉苏构造带的地表构造主要为断层传播褶皱、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和滑脱褶皱

  • 标签: 克拉苏构造 前盆地 带构造
  • 简介:“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秦始皇兵马俑这个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自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全国、享誉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标签: 张仲立 历史 考古 科学研究 文化产业
  • 简介:浙江省石油学会、上海市石油学会联合于1988年11月7日~12日在杭州石油科技交流中心召开,参加者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黄海石油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浙江省石油地质研究所、以及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等20多个单位的80名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教授和学者。会上宣读了29篇论文,主要内容是:①区域构造和基底性质,②地质和沉积相,③生油及地球化学研究,④含油气远景评价,⑤区域勘探方法研究等。专家们展示了近年来研究成果、交流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并就共同关心的地质问题及找油气的方向进行了讨论。东海盆地是我国四大海域中唯一尚未对外开放的一个海域。它具有:①盆地面积大、沉积巨厚、沉积岩体积大。②既有河湖相沉积、又有海相沉积,有四套生油气层系。③

  • 标签: 东海陆架盆地石油地质学术研讨会 学术会议 浙江省石油学会 上海市石油学会 1988年11月 杭州石油科技交流中心
  • 简介:通过对龙门山前缘川西前盆地南部中新生代地层中砾岩的岩石学特征、年代及分布规律的对比研究,认为五龙沟砾岩、大溪砾岩及大邑砾岩是龙门山造山运动的沉积响应;龙门山的崛起是一个多阶段的持续过程,其发生的时限依次对应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初期、喜马拉雅晚期.

  • 标签: 中新生代 砾岩 构造意义 喜马拉雅 龙门山 川西前陆盆地
  • 简介:我国东部相断陷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相生油”、“源控论”为代表的相石油地质理论。从最初的背斜油气藏勘探到现今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国相断陷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经历了以下历程:在大庆油田发现的基础上总结出来“源控论”(20世纪60-70年代);在以渤海湾盆地为代表的相断陷盆地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20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地质工作者在东营凹陷的勘探过程中总结的“环洼聚油”理论(20世纪90年代);在对二连盆地的隐蔽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时提出的“互补”特征(2003年)、“优势论”特征(2005年)以及“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新观点(2006年)。这一系列认识和新观点不仅在指导我国相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大大丰富了我国以相生油为主线的石油地质理论。

  • 标签: 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分布规律 源控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 “互补性”特征 “优势性”特征
  • 简介:玄武岩(ICB)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包括大溢流玄武岩(CFB)、大裂谷玄武岩(CRB)以及所有出露在大构造环境的玄武岩。本文研究的大玄武岩不包括大溢流玄武岩和大裂谷玄武岩,主要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玄武岩,是狭义的ICB。本文详细介绍了研究的方法、数据清洗过程以及数据处理过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ICB的时空分布,着重对不同时代的ICB进行了对比,发现中新生代、古生代、元古代的ICB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一致,其中,古生代和元古代之间的相似更加明显,而中新生代则显示V、sc、Yb亏损的特征,具体如何解释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全球不同时代ICB的地球化学特征大体相似,地质理论中的“将今论古”原则适用于ICB,只是在应用时尽量回避A12O3、Zn、V、Sc、Yb等元素就更加万无一失了.

  • 标签: 大陆板内玄武岩 大数据 置信椭圆 时代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