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钱学森说中国这几十年没有出过大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今天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的先生,是几十年前的一位大师.这个人同学们知道的并不多.今天我到的时候,有两个同学就问我说:“老师,你今天讲的这个(héng)是什么人啊?”这个“”不念héng,而是念yuán.

  • 标签: 陈垣 “国宝” 钱学森 大师 同学
  • 简介:智超先生主持编辑的《全集》二十三册已于2009年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目前为止史学大师最为全面的著作汇编。但由于各种原因,也不无遗珠之憾,本文试作补辑。此外,《全集》中有两则文字的系年失之过宽,亦有可细化、精确之处。

  • 标签: 陈垣全集 佚文 辑佚 系年
  • 简介: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型藏书家,他藏书注重实用,非常注重批校本和手稿本的保存,其中题赠本也是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生的藏书思想既启迪了后世私人藏书家,也充分体现出他独特的治学方法与学术品格。

  • 标签: 陈垣 藏书思想 私人藏书
  • 简介:<正>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史学家先生(1880~1971),一生勤奋,写作颇富,所著《元西域人华化考》、《史讳举例》、《吴渔山先生年谱》、《元典章校补释例》、《旧五代史辑本发复》、《释氏疑年录》、《清初僧诤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通鉴胡

  • 标签: 陈先生 近代医学 医事 国医 医学史 王勋
  • 简介:<正>老师的一生,主要是读书、教书、著书。他生于清末,卒于新中国建立后第二十三年。经历过封建王朝、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统治。他的一生,正处在中国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自幼幻想过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过西医,参加过旧民主主义革命,追求祖国独立富强,而自己却总是在君主专政、国土沦丧、战争频仍、国弱民贫之中。但是,他终于有幸,在年近七十岁的时候,迎来了旧中国的解放,见到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是他晚年的极大快慰。他是靠自学成材、靠勤奋读书的,他热爱祖国,重视人才,珍惜典籍,宣传祖国文化,平生不附依权贵,不靠人际关系,不慕虚荣,不求名利,耿介无私,正直做人。

  • 标签: 陈垣 科举考试 新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 祖国文化 八股文
  • 简介:一北京师大校长1958年底正式申请入党时,已是78岁的高龄老人。他能否入党的问题涉及五十年代中共对高级知识分子政策的冷热演变,让北京市委、大学部及其所在的北京师大的负责人几年间困扰不已,入党之后一经公布便成了当时轰动知识界的一桩大新闻。

  • 标签: 入党 校长 陈垣 知识分子政策 高龄老人 五十年代
  • 简介:学术源于清学,从早期编辑到晚年考证两封无名字无年月的信,其研究经历始终于清史、清学,在清人基础上,治宗教史、历史文献学和元史,并开辟清史研究新领域,揭示宗教与清代政治、文化之关系,全面调查,论衡清人著述,总结清代学术与建立近代意义之史讳学、年代学、校勘学,考述清代人物年事,利用档案、僧人语录、学人手札等新材料考史,拓宽清代史料范围.其对清史研究的贡献,开拓与集成兼俱.

  • 标签: 陈垣 清史研究 清学
  • 简介:先生是享誉海内外学术界的世界级学者。他在"发见时代",勇于利用敦煌所出新材料,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引领学术研究新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敦煌劫余录》、《跋西凉户籍残卷》和《摩尼教入中国考》,就是先生利用敦煌新材料以研求问题的代表作。尤其是《敦煌劫余录》,更是敦煌学研究不可或缺之工具。他对于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实具有奠基和开创之功。

  • 标签: 陈垣 敦煌学 《敦煌劫余录》
  • 简介:柴德赓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字青峰,浙江诸暨人,生于1908年9月30日,历任辅仁大学、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教授。他一生尊师重教,忠于教育事业,热心于研究祖国历史,在学术渊源上与他的老师的关系尤为密切。

  • 标签: 陈垣 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家 师范学院 辅仁大学
  • 简介:<正>马相伯是一位教育家、宗教界名人和爱国者,一向竭力提掖青年后学。他晚年最敬佩的人,却是当时只有30多岁的。马比大40岁,德隆望重,名满中外,竟表示要以为师。马相伯为什么会这样称赞!笔者将历年搜集的与马相伯交往的一些史实,连带他们与辅仁大学创办人英敛之的往还,一并胪列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宗教界 爱国者 创办人 教育家 法国天主教 罗马教皇
  • 简介:(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本世纪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青年时代在广州度过,先中秀才,后与革命党人游。毕业于西医学校并成为研究中国医学史的先驱。在广州成为天主教徒,并发愿撰写基督教史。而立之年始定居北京,因其成名于北京,故在广州之事,尤其是撰写医学论文及在石室教堂受法国传教士影响之事常过于简略。

  • 标签: 陈垣 历史学家 革命党人 先驱 传教士 青年时代
  • 简介: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启功先生的恩师可不是这种意义上的师父。现在的青年人对先生可能已经不十分熟悉了,但在启功先生及成长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辈人中,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学者、足以使启功先生一辈子忘不了的人,是“循循然善诱人”的大教育家。

  • 标签: 陈垣 讲台 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 启功 青年人
  • 简介:作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是最早阅读《道藏》、对道教和道教研究持科学态度的学者之一。他在道教史料学、金元道教史、道教与历史上其他宗教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影响深远。的道教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道教研究的一些特点。

  • 标签: 陈垣 《道藏》 道教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以会通中西文化,造就众多英才而享誉海内外。他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办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模式。其高等教育思想以国学为根基,汲取西方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在办学宗旨上以育人为本,传承中华文化;认同却不圉于西方学科理念,重视国学教育与研究;主张博学与专门互补,寓教学于研究之中。其正直的教育品格、无私奉献的教育家精神,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大家风范,永远激励着学人。

  • 标签: 陈垣 辅仁大学 高等教育思想 特色
  • 简介:卢沟桥事变後,滞留于北平的史学家是士林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出处进退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象徵性。本文试图进入修辞的层面,细读沦陷时期的着作,关注的不是他处理的历史对象,而是史家自身的心事怀抱。从刻意倒填年月的《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到可以作政治史来读的“宗教三书”,再到“不徒考据而已”的《通监胡注表微》,这一时期的着作中都含有某种“表微”机制。所谓“表微”,即史家有感於当下的处境,援古证今。然其涉及的古事与今事,及与史家当时的心事未必能严丝合缝地勾连在一起。与其遵循在《通监胡注表微》中演示的读法,阐发其文字间的微言大义,不如将“表微”视为一种修辞策略,一套史法,解析这种表达装置的内部构造与动力机制。

  • 标签: 陈垣 沦陷 表微 修辞策略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留居沦陷区北平的,在敌伪威逼利诱之下坚持民族气节,大力提倡“有意义之史学”,借史著寄托其爱国思想。在《通鉴胡注表微》等一系列史学著述中,他抒发了国土沦丧之痛,主张抵御强敌侵略,赞扬为国家为民族尽忠尽节、誓不事敌的节义之士,鞭挞为保富贵不惜投靠敌国残害同胞的可耻变节者,阐发民族意识的积极作用,弘扬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在沦陷区文化界树立起一面爱国旗帜。

  • 标签: 陈垣 爱国主义 史学思想 民族气节
  • 简介:援庵先生出生在商人家庭。他的祖父海学以贩卖家乡新会特产陈皮起家,后来在广州开设信义药材行。九个儿子继承父业,分店扩展至香港、新加坡、广州湾(今湛江)、上海、天津、海口等地。信义是广州有影响的中药材行之

  • 标签: 陈垣 手迹 信件 人物传记 史学家 《四库全书》
  • 简介:本文试图探索汉唐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皇帝与道家方士的复杂关系,研究他们之间的契合和悖离、利用和反利用,以说明道家方士对中国古代皇权政治曾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方士们确以不同方式介入过不同时期的政局,而作为国家首脑的皇帝也确曾经主动延揽,吹捧其威望和能量,授予相当权柄,因而对国政起过很大的影响.研究汉唐时期政治,是绝不能将道家方士的活动排除在外的.本文也认为,皇帝们宠用方士,其动机和态度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即有出于对宗教信仰的执着和虔诚,但更多则是基于实际统治需要,或两者兼而有之,将信仰和治术结合起来,巧为运用.当然,对于被称为方士的历史人物也不能笼统而论,他们之间的学理素养、道术修炼和人生追求、辅政的主张,甚至人品和活动方式都有巨大的不同.对于皇权和方士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活动,都必应因时因人因皇具体分析,尽可能公平地评价.

  • 标签: 皇权 道家方士 道术和政治 金石略刻
  • 简介:由于学问扎实,治学严谨,连学问高深的陈寅恪都对北师大校长赞不绝口。据说建国后,连毛泽东都曾在国宴上向人介绍说:“这是先生,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 标签: 北师大 陈垣 启功 鲁迅 大师 治学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