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夹层术后的护理。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降主动夹层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估患者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总结分析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护理前,患者受病情困扰和手术带来的不适,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评分在60~70分,属于较差状况,接受针对性护理后,患者各个评分均有提升,并且比较护理前后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主动夹层手术后,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可以有效让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提升,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也有益处,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降主动脉夹层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主动夹层合并主动真腔狭小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9例A型主动夹层合并主动真腔狭小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6(41.6±9.2)岁;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7例,马方综合征5例。术前全主动CTA检查证实为A型主动夹层,同时显示主动真腔狭小,术中无法置入支架血管。手术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急性者同时行半弓替换+弓部血管去分支,慢性者行全弓替换;同期行Bentall手术3例,根部成形手术4例;对主动真腔狭小,处理方法为:2例急性期患者采用杂交手术,即血管替换术后,DSA下置入24号覆膜支架血管;对于慢性患者,2例采用内膜纵行开窗术,后内衬相应大小的2~3 cm人工血管与四分支血管远端吻合;5例主动直径较粗(>5 cm)者,术中直接在假腔内置入支架血管或涤纶人工血管(备二期行主动替换手术),缝闭真腔近端。结果本组患者无住院死亡,无神经系统障碍、截瘫、腹腔脏器缺血、下肢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早期随访中,行杂交手术者,CTA显示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弓部假腔血栓化闭合;假腔内置入人工血管者在术后3个月均接受胸腹主动替换术;2例内膜纵行开窗患者,其中1例在术后随访中行TEVAR治疗,另1例假腔扩大明显而接受胸腹主动替换术。结论A型主动夹层合并主动真腔狭小患者的处理棘手,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此类患者,杂交手术或分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降主动脉 杂交手术 分期手术
  • 简介:摘要对升主动置换+全弓置换+主动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夹层患者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该类手术配合的特殊性,总结术中与术后护理方法,及时预见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升主动脉置换 全弓置换 降主动脉支架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移植术应用于解除主动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压迫的疗效分析。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共应用主动移植术矫治主动弓部畸形导致远端气管或近端支气管狭窄11例,术前均行心脏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位年龄55(23~540)天,中位体质量4(2.1~9.0)kg。其中特殊类型血管环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5例(左弓右2例、右弓左3例);外院主动弓离断行传统弓部手术后造成左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例;主动缩窄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主动缩窄术前即有左主支气管狭窄3例;手术方式: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离断主动,近端缝闭,远端从右肺动脉及气管隆凸下方穿过,与升主动右后侧行端侧吻合,并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如气管狭窄受压解除后无改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中位体外循环180(136~337)min;中位主动阻断51(30~84)min;中位主动阻断34(21~50)min。5例气管受压有效解除,6例因压迫时间长,解除压迫后气管仍软化狭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术后均顺利撤离呼吸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1例出现主动移植后吻合口狭窄,暂未手术,其余吻合口通畅。随访(18.0±9.4)个月。结论主动移植术能有效解除主动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的压迫,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婴儿 气管狭窄 外科手术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降主动脉移植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于钙化性主动瓣狭窄的研究支持其为一种活动性病变过程,但是前瞻性随机试验尚未揭示药物治疗能够预防疾病的进展在主动瓣狭窄和高血压成年患者中,药物治疗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逐渐增加剂量在慢性重度主动瓣关闭不全患者中降低后负荷的一项随机试验未能显示出治疗的有益作用。针对该病变而采用降低后负荷的治疗仍然存有争议

  • 标签: 主动脉瓣疾病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前瞻性随机试验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药物治疗 病变过程
  • 简介:急性主动夹层是一种不常见但可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在美国(人口约为2.4亿),每年至少发生6000例,但准确数字难以确定,因为许多病例未被诊断。在大系列的尸解研究中,其流行率为0.2%-0.8%。主动夹层的最高发生率在60-7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40岁以下的主动夹层最常见于马方综合征的患者及孕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Β阻滞剂 粘合技术 人工血管内支架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6至11月应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覆膜支架治疗5例近弓部主动病变的诊疗经验,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6、1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主动塑形良好,所有支架形态良好,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发生。我们认为主动分支支架避免了复合手术带来的手术创伤、烟囱技术比较高的内漏发生率、开窗技术支架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具有标准的术式,有很合理且精确的定位、释放方式,是一种左锁骨下动脉的重建新方法,但其手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术者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主动壁结构破损、管壁变薄,在管腔内高压血流冲击下,局部向外膨胀扩张并达到正常主动直径的1.5倍以上时定义为主动瘤。胸腹主动瘤指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至髂动脉分叉之间的主动瘤。由于胸腹主动瘤累及范围广,涉及几乎全身所有内脏器官,手术无法避免会导致器官缺血,且手术切口、手术范围毗邻关系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全身系统均可能出现并发症,全胸腹主动置换术一直是主动外科中的难点。近年来手术推广、麻醉管理、体外循环技术、术后监护水平、抗凝血药物甚至人工材料的改进,显著提高了全胸腹主动置换术的安全性。本共识详细描述技术难点,包括胸主动及腹主动的显露、腹腔脏器血管重建等细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做出病因诊断和风险评估,针对病因和危险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和二级预防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但经过目前常用的脑结构影像、脑血管检查、心脏评估和血液化验后仍然有部分患者不能明确卒中的病因,原因之一是我们对主动弓来源的栓子检查手段不足,远不及对颅内动脉和颅外颈部动脉的检查充分。本期从主动弓粥样硬化性斑块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引起卒中及卒中复发的风险、主动的反流与卒中的关系、主动斑块的各种检查方法以及治疗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讨论,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对主动粥样硬化班块作为卒中栓子来源的重视,并结合现有的条件开展相应的检查,使更多的患者能明确病因从而有效预防卒中。

  • 标签: 脑梗死 主动脉 栓塞
  • 简介:胸部正位片心影后的重迭影像因种种因素很易造成误漏诊,延误患者的医治或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对此将我们所遇到的重迭于心影后的8例进行了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本组心影后主动迂曲误为肺癌3例,心影后肺癌漏诊5例,年龄56~68岁,男7例,女1例,均经胸部平片、CT扫描,个别行MR检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个别头晕、头痛、颈部不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 标签: 胸片 心影后 肺癌 诊断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沈某,男,22岁,农民,2005年4月24日3时许因琐事被他人用刀刺伤胸部,伤后即感胸闷、憋气,在当地医院紧急包扎后急送市人民医院抢救。PE:T:37℃,P:105次/分,R:30次/分,BP:11/8KPa。神志清,面色苍白,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一长3厘米斜形创口,创角锐利,创缘整齐。5时行手术治疗,打开纵隔见有积血约1000ml,而术中发现该伤者动脉韧带较宽厚(2.5cm×0.6cm),主动左侧壁动脉附近有一长0.7cm斜形创口,管壁全层破裂,即行止血缝合,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

  • 标签: 主动脉破裂 医院抢救 手术治疗 面色苍白 术中发现 全层破裂
  • 简介:摘要StanfordB型主动夹层是一种复杂、相对常见、危害性大的疾病。解剖上常表现为主动壁部分撕裂后形成假腔甚至破裂。早期,复杂的B型主动夹层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或积极的药物治疗,手术早期死亡率高,药物治疗容易出现夹层动脉瘤。1999年Nienaber和Dake提出腔内治疗B型急性主动夹层。此后,主动腔内修复术成为主动夹层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文主要回顾主动夹层的进展及并发症。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