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主动是一种不常见但可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在美国(人口约为2.4亿),每年至少发生6000例,但准确数字难以确定,因为许多病例未被诊断。在大系列的尸解研究中,其流行率为0.2%-0.8%。主动的最高发生率在60-7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40岁以下的主动最常见于马方综合征的患者及孕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Β阻滞剂 粘合技术 人工血管内支架 手术治疗
  • 简介:病人男,62岁。因胸闷、乏力3h伴出汗于2004-05-30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服药不规则,疗效不确切;10年前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化疗1次,未复发。入院查体:T36.5℃,P58次/min,R18次/min,BP109/80-mmHg,神志清,精神稍差,发育好,营养良好,主动体位;皮肤稍湿冷,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瞳孔正常,颈部软,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主动(AD)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死亡率较高,但及时对症的治疗及精心、专业的护理是解救患者生命、解除患者痛苦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关于AD的护理体会。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的早期诊断,以便正确处理。方法对3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30例病人中,年龄>59岁21例(70.0%),其中男性24例(80.0%),合并高血压25例(83.33%),合并动脉硬化23例(76.6%),合并高脂血症16例(53.33%)。发病时以突发胸腹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可呈休克样表现,但血压反而升高或正常,四肢血脉搏不对称,新出现主动瓣返流杂音及主动分支部位或相应脏器的急性缺血表现,CT、彩色超声心动图、MRI可提供主动诊断的可靠证据。结论提高对主脉夹层的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治疗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8年来我院住院确诊的20例主动病人,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例),中年组和青年组(各7例).结果:病因:青年组多由马凡氏征引起(3/7);老年组多由高血压所致(5/6),且以DebakeyⅢ形居多(5/6),误诊也多(4/6).结论:高血压是老年主动的主要原因,因而控制高血压对于防治老年主动很重要.

  • 标签: 主动脉瘤 老年人 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DEBAKEY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要点、方法2005年5月—2010年5月对40例主动患者实施急救治疗与护理。结果29例好转或治愈出院,4例实施手术治疗,7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6d,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主动患者死亡率较高,易发生动脉瘤破裂而导致死亡;护理上应配合医生做好各项辅助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纠正休克;出现胸部突发性剧烈疼痛,应密切注意疼痛的性质,血压的变化等,及早应用降压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护理
  • 简介:主动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心血管危重病之一,此病并非少见,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该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早期确诊较困难,误诊误治率高.本文总结1995年9月~2000年9月以来在我院收治的12例主动病人的临床诊治资料如下.

  • 标签: 诊断 治疗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75岁,左腰、髋痛3天,昏迷10分钟,于2000年2月29日12N入院.3天前开始左腰髋痛并向左下肢放射,午饭后突然昏迷10分钟,入院时已清醒.既往无糖尿病史.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例报告 夹层抢救
  • 简介:主动分离是病变严重,表现复杂的心血管疾病,虽发病率低,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3年3月至2000年9月我院收治了6例,现将本病患者行主动造影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造影术 分离患者
  • 简介:主动动脉瘤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危重急症,但由于临床医师对此病缺乏认识,相当一部分病例因漏诊、误诊而死亡。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我们在1802例尸检中发现的8例主动动脉瘤的尸检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例尸检 动脉瘤例
  • 简介:主动动脉瘤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壁内膜破裂,由于血液流体力学的压力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主动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双腔主动”或主动瘤样扩张。病因主要为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主动缩窄、妊娠或外伤等。急性主动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即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尽快施行外科手术。目前对于Ⅲ型夹层的介入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下面将此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作以综述。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现状 主动脉内膜撕裂 患者 血液流体力学 急性主动脉夹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主动动脉瘤疾病是主动疾病中最常见的重症及病死率高的疾病,主动是有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特别的血管,主动是以主动中膜内血肿的形成为特征,血肿将内膜和外膜分隔开而形成一个假腔(撕裂层)。通常,夹层开始形成是由于主动内膜上出现了小的原发破口,这样血液在体循环血压的压力下通过这个破口进入主动壁,进而破坏了中膜并将血管内膜同外膜剥离形成假腔。假腔形成后会治着血管长轴不断蔓延。但是有4%的夹层病例只表现为中膜内血肿而没有内膜的剥离,其形成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而这种血肿经常会突破内膜与真正的主动腔相连。主动形成后,既可以顺着血管走行向前扩展,也可以逆行至主动弓甚至升主动。而夹层血肿内的血流也可以再破入主动腔。少数情况下,夹层可以从外膜破裂引起心包内出血、胸腔出血和纵隔出血等导致猝死。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主动脉内膜血肿
  • 简介:目的:总结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治疗主动临床经验。方法:胸主动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3.5±4.5)岁。经多排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侧股动脉,植入腔内血管带膜支架.封堵原发破口。植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均无内漏。主动及腹主动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主动及分支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月随访,主动及腹主动真腔扩大。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结论: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支架 主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患者男,54岁,因突发性双下肢乏力,感觉障碍4h就诊。来院前4h无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乏力,站立、行走困难,伴持续性疼痛,并有麻木感,继而迅即出现感觉障碍,尿潴留,无胸背痛,无意识障碍。发病前近期无外伤、过度疲劳、感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查体:T36.5℃,P78次/min,R21次/min,BP双上肢均为140/90mmHg,

  • 标签: 乏力 感觉障碍 下肢 主动脉夹层 急性脊髓炎 病史
  • 简介:主动(aorticdissection,AD)的主要威胁是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积重要分支血管而造成供血脏器缺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而老年患者多有严重并存病,常不易耐受.1994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Dakc[1]利用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exclusion,EVE)治疗StanfordB型夹层获得成功,我院自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该手术[2].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动脉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救治水平。主动动脉瘤(AD)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壁内膜破裂,血流沿内膜与外层之间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该病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24小时死亡率达20%~40%,1周内为60%~70%1。因此,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观察重点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07年2月-2009年5月接诊的42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临床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