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外科2例食管癌术后发生难治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体会与教训。方法对2例食管癌术后难治乳糜漏诊疗经过和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食管术后误诊为乳糜胸,行保守治疗和二次经胸手术结扎胸导管乳糜漏均无改善。后根据辅助检查诊断为乳糜腹,予以腹腔低剂量放射治疗后成功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难治乳糜漏患者,应留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警惕乳糜腹而非乳糜胸的可能,避免盲目的开胸结扎。经手术或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低剂量放射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食管肿瘤 乳糜漏 乳糜性腹水 低剂量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外科2例食管癌术后发生难治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体会与教训。方法对2例食管癌术后难治乳糜漏诊疗经过和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食管术后误诊为乳糜胸,行保守治疗和二次经胸手术结扎胸导管乳糜漏均无改善。后根据辅助检查诊断为乳糜腹,予以腹腔低剂量放射治疗后成功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难治乳糜漏患者,应留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警惕乳糜腹而非乳糜胸的可能,避免盲目的开胸结扎。经手术或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低剂量放射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食管肿瘤 乳糜漏 乳糜性腹水 低剂量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开始进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术后半年食管造影测量的吻合口狭窄指数(stricture index, SI)及狭窄食管直径(stricture diameter, SD)的变化及诊疗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食管闭锁术后因吻合口狭窄开始行电子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60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4例(56.7%),女26例(43.3%);首次扩张年龄为(7.98±8.88)个月,范围为0.9~40个月。收集开始扩张治疗前食管造影和半年复查食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及2次造影中间扩张次数等相关信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次造影的SD、吻合口狭窄指数(D取狭窄上)(upper pouch-stricture index, U-SI)、吻合口狭窄指数(D取狭窄下)(lower pouch-stricture index, L-SI)的变化。根据是否达到中期成功(>3个月无须再次扩张或手术治疗)将样本分为成功组(45例)和未成功组(15例),通过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基线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诊断扩张是否达到成功的独立因素,并对独立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半年内扩张治疗达到中期成功患儿45例(75.0%),未在半年内达到中期成功患儿15例(25.0%)。总扩张次数为450次,中位数为6次。配对t检验发现,扩张前SD、U-SI和L-SI分别为(3.028±2.024)mm、(76.488±17.928)%和(66.864±17.300)%与扩张后(5.964±3.121)mm、(47.018±21.617)%和(43.470±19.1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半年内扩张次数(OR=0.554,P=0.002)和半年时造影的U-SI(OR=0.000 239,P=0.019)是预判半年内是否达到成功的独立因素,且扩张次数(AUC=0.92,P<0.001)和U-SI(AUC=0.83,P<0.001)在预判半年内扩张是否达到成功上效能较高,两者的临界值分别为10.5和55.6%。结论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经过多次扩张,SI与SD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上开始扩张治疗后半年复查食管造影,当U-SI<55.6%、扩张次数超过10次时,可预判患儿倾向于达到扩张成功,无须继续扩张,从而提高扩张效率,减少患儿痛苦。

  • 标签: 食管闭锁 儿童 胃镜下球囊扩张术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0例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8例为食管裂孔疝(滑疝)合并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2例为单纯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例患儿均有反复呕吐、进食困难病史。2例患儿术后失访,出院时2例患儿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儿因早期手术治疗而行食管扩张治疗,后期失随访。余7例由电话随访至2021年1月,患儿术后饮食及身体健康状况均良好。结论 患儿食管扩张配合早期抗反流手术能达到良好缓解效果;当食管炎症累及肌层,需切除狭窄段及抗反流手术;胃镜、食管pH监测以及UGI可协助鉴别食管狭窄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食管狭窄 食管失弛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随访获取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发生食管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ESD治疗的654例患者中79例(12.1%)出现术后食管狭窄,从接受ESD到发生狭窄的中位时间为27(17,43)d。病变形态和病变环周比例是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Ⅱa型病变狭窄发生率是Ⅱc型病变的6.601倍(95%CI:1.518~28.709,P=0.012),环周比例75%~<100%和100%者狭窄发生率分别是环周比例<75%者的17.408倍(95%CI:8.009~37.839,P<0.001)和52.439倍(95%CI:23.905~115.029,P<0.001)。79例狭窄患者中27例为严重狭窄,病变环周比例是严重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环周比例75%~<100%和100%者严重狭窄发生率分别是环周比例<75%者的7.775倍(95%CI:1.977~30.577,P=0.003)和70.062倍(95%CI:19.879~246.926,P<0.001)。结论早期食管癌病变形态和病变环周比例是ESD术后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病变环周比例是严重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食管早期癌(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3/4周)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5月—2016年4月,63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ER治疗的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病例纳入回顾分析,按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分为狭窄组(32例)和无狭窄组(31例),2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以及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认为可能有意义的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长度、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固有肌层损伤与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有关(P<0.05)。以上3个指标,连同是否采取狭窄预防措施、病理类型、是否整块切除共计6个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与3/4~<7/8周者比较:P=0.028,OR=0.317,95%CI:0.114~0.884)和未采取狭窄预防措施(P=0.002,OR=0.153,95%CI:0.046~0.512)是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是导致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对于大面积食管早期癌患者来说,采取适当的狭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ER术后食管狭窄发生。

  • 标签: 食管肿瘤 早期诊断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特点,评价支架置入术期间辅助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的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患者,总计60例,全部采取支架置入术治疗,进行随机法分组护理,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术后恢复时间、生活质量。结果:组间术后恢复排气、排便、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狭窄 支架置入术 康复情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食管黏膜发生良恶性病变或较大损伤时,极易发生狭窄,如何防治食管狭窄,国内尚无内镜下规范化治疗的相关共识。202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联合组织全国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讨论,提出了食管良恶性狭窄内镜下防治专家共识,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指导作用。本共识内容分为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下切除术后狭窄预防、食管良性狭窄治疗、难治食管良性狭窄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治疗4个部分,共17条陈述建议。

  • 标签: 食管狭窄 预防措施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胃食管连接部收缩指数(EGJ-CI)在区分功能烧心(FH)与难治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PPI难治烧心和(或)反流患者82例,其中RGERD患者50例(RGERD组),FH患者32例(FH组)。比较RGERD组和FH组患者的EGJ-CI,计算EGJ-CI区分RGERD与FH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EGJ-CI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参数、基线阻抗水平和24 h阻抗-pH监测参数的相关。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RGERD组患者的EGJ-CI低于FH组[25.8 mmHg·cm (14.1 mmHg·cm, 35.9 mmHg· cm)(1 mmHg=0.133 kPa)比39.2 mmHg·cm(23.0 mmHg·cm, 60.8 mmHg·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3,P=0.005)。当EGJ-CI的临界值为35.8 mmHg·cm时,其区分RGERD与FH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62.5%,AUC为0.69(95%CI 0.57~0.81)。EGJ-CI与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综合松弛压、远端收缩积分、远端食管压力、平均夜间基线阻抗水平(食管远端通道z6)均呈正相关(r=0.812、0.631、0.451、0.490、0.401,P均<0.01),而与DeMee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总体反流事件数、酸反流事件数、长反流事件数、最长反流时间均呈负相关(r=-0.363、-0.372、-0.346、-0.318、-0.300、-0.291,P均<0.01)。结论EGJ-CI有助于区分FH与RGERD患者。

  • 标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烧心 阻抗-pH监测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胃食管接合处收缩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干预配合森田疗法对恶性食管狭窄患者食管内支架后心理韧性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62例恶性食管狭窄支架后的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单独干预,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与森田疗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的心理韧性(CD-RISC量表)、Herth希望量表(HHI)及主综合营养评估量表(SGA)、体质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坚韧、乐观、自强三个指标评分与总分、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3个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韧性各项指标评分与总分、希望水平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实验组所有指标变化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SGA量表评分与BMI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SGA量表评分与BM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营养干预配合森田疗法确可改善恶性食管狭窄患者食管内支架后的心理韧性及营养状态,于其病情转归有利。

  • 标签: 营养干预 森田疗法 恶性食管狭窄 心理韧性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55例患者。其中25例患者接受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30例患者接受单纯内镜下扩张治疗(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缓解食管狭窄需要的时间、扩张相关的治疗费用、1年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后短期内都达到了内镜和临床缓解。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2/25) vs 6.7%(2/30),χ2=0.046,P=0.83]。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患者无狭窄生存时间长于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患者[(11.1±0.4)个月vs (3.9±0.2)个月],前者需要达到食管狭窄缓解的扩张次数更少[1(1,2)次vs 3(3,4)次],费用更低[5791.2(4987.4,9974.8)元vs 16084.0(14036.1,19094.0)元],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2,Z=7.103、6.653,P均<0.01)。结论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优于单纯内镜下扩张,可获得更长的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减少扩张次数。

  • 标签: 博来霉素 内镜下扩张 吻合口狭窄 局部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55例患者。其中25例患者接受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30例患者接受单纯内镜下扩张治疗(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缓解食管狭窄需要的时间、扩张相关的治疗费用、1年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后短期内都达到了内镜和临床缓解。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2/25) vs 6.7%(2/30),χ2=0.046,P=0.83]。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患者无狭窄生存时间长于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患者[(11.1±0.4)个月vs (3.9±0.2)个月],前者需要达到食管狭窄缓解的扩张次数更少[1(1,2)次vs 3(3,4)次],费用更低[5791.2(4987.4,9974.8)元vs 16084.0(14036.1,19094.0)元],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2,Z=7.103、6.653,P均<0.01)。结论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优于单纯内镜下扩张,可获得更长的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减少扩张次数。

  • 标签: 博来霉素 内镜下扩张 吻合口狭窄 局部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高危险因素,尝试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经病理确诊的421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例纳入回顾分析,其中发生术后狭窄者89例(狭窄组)、未发生术后狭窄者332例(非狭窄组)。通过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发生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通过Lasso算法将独立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Nomogram模型图,采用一致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应用Bootstrap完成内部验证以避免模型过拟合。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病理、浸润深度、标本中位长径、标本中位短径、黏膜环周缺损范围、固有肌层损伤与发生术后食管狭窄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黏膜环周缺损范围≥1/2环周(与<1/2环周比较:P<0.01,OR=48.453,95%CI:11.288~207.983)、固有肌层损伤(P<0.01,OR=4.671,95%CI:2.283~9.557)和纵向长径≥50 mm(与<50 mm比较:P=0.008,OR=2.741,95%CI:1.299~5.785)是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asso算法将以上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Nomogram模型,原始模型的C-index为0.934(95%CI:0.909~0.959),经过100次Bootstrap内部抽样验证后C-index为0.931,该模型预测概率和实际观察概率吻合度较好。结论黏膜环周缺损范围≥1/2环周、发生固有肌层损伤和病灶纵向长径≥50 mm是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高危险因素,以上3个指标作为预测因子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的预测效果较好,有助于对术后食管狭窄高风险患者建立提前干预的标准方案。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诺模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吡非尼酮在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预防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予安慰剂、150 mg/kg或300 mg/kg吡非尼酮灌胃给药治疗28 d。术后28 d取支架段食管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实验,以评估黏膜上皮细胞层数、黏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厚度、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面积百分比、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胶原蛋白沉积程度以及α-SMA染色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层数、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胶原蛋白沉积程度以及α-SMA染色评分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间黏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厚度以及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面积百分比的差异。结果术后28 d的食管大体组织学结果显示吡非尼酮治疗组均较安慰剂组管腔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及管腔狭窄的程度显著减少。安慰剂组、150 mg/kg吡非尼酮组、300 mg/kg吡非尼酮组的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7.23%±25.68%、21.80%±6.65%、12.18%±6.37%,150 mg/kg及300 mg/kg吡非尼酮组均优于安慰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胶原蛋白沉积程度以及α-SMA染色评分为(3.28±0.55)、(3.38±0.63)、(2.75±0.38)分,150 mg/kg吡非尼酮组为(2.30±0.46)、(2.36±0.58)、(2.00±0.42)分,300 mg/kg吡非尼酮组为(1.86±0.38)、(1.91±0.41)、(1.57±0.28)分,150 mg/kg及300 mg/kg吡非尼酮组均优于安慰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非尼酮通过显著减少大鼠支架置入后食管组织内的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抑制大鼠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

  • 标签: 食管 吡非尼酮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癌痛规范化治疗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难治癌痛依然是其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通过对癌痛治疗技术的回顾与展望,对各种治疗方法给予评价,特别指出内脏神经丛松解术、射频消融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对难治癌痛的重要作用,推荐临床参考。

  • 标签: 癌症疼痛 治疗技术
  • 简介:摘要难治黄斑裂孔是指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和术后俯卧位等方法难以使裂孔闭合且视力预后较差的黄斑裂孔,主要包括大直径、长病程、外伤、继发性、高度近视,初次手术后未闭合的黄斑裂孔。目前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扩大内界膜剥除术、黄斑裂孔充填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内界膜填塞术,晶状体前、后囊膜填塞术,自体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移植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外泌体移植术和玻璃体腔填充术。而干细胞或外泌体移植术、新型长效内填充物术的应用及其手术技巧的改进可促进黄斑裂孔的原位愈合,是未来较有前景的治疗手段。目前所有手术方式的目标均为促使黄斑裂孔内的胶质增生以最大程度地闭合裂孔。依照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更具有针对的个体化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就近年来难治黄斑裂孔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难治黄斑裂孔的认知并为优化和规范其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难治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 干细胞 玻璃体腔填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应用于难治抑郁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抑郁症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药物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措施。观察并对比情绪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状态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难治抑郁,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难治性抑郁 无抽搐电休克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