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部分食管良性狭窄可通过球囊扩张治疗获得缓解,但仍有部分狭窄多次扩张治疗无效或短期内复发,即所谓的难治良性食管狭窄难治食管良性狭窄以反复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于难治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目前的内镜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食管狭窄 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 内镜治疗技术
  • 简介:目的:比较难治食管反流病(RGERD)与非RGERD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消化科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GERD患者86例,其中RGERD组44例,非RGERD组42例,比较2组患者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结果:RGERD组与非RGERD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分别为(2.6±0.7)和(3.5±0.9)cm,LES静息压分别为(16.3±8.0)和(20.3±8.6)mmHg(1mmHg=0.133kPa),远端波波幅分别为(65.7±30.1)和(80.1±34.9)mmHg,食团内压(IBP)分别为(11.6±4.0)和(13.6±3.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2.235、2.044、2.400,均P〈0.05)。2组LES残余压、蠕动波持续时间、远端收缩积分(DCI)、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收缩延迟(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大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和无效吞咽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ES长度较短、LES静息压偏低、远端波波幅偏低、IBP偏低及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增加是RGERD的主要食管动力障碍,调控这些因素或许可以为RGER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食管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切开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难治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36例难治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切开术联合支架置入进行治疗,评估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另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吞咽困难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36/36),手术平均操作用时(43.15±3.94)min,平均住院时间(5.7±0.2)d。术中2例患者少量出血,术者内镜下采用止血钳钳夹处理,成功止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36),无感染、大出血以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周、第4周时患者吞咽困难评分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t=13.570、23.673,P=0.000,0.000)。结论内镜下切开术联合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难治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成功率高,术后较少并发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难治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切开 支架植入术 吞咽困难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治疗难治食管胃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41例难治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内镜下行放射状切开术,观察手术前后吻合口直径变化、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术中、术后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1例患者接受放射状切开治疗,35例在治疗1~5次后吻合口直径、吞咽困难及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5例经多次治疗后吻合口仍在1周内回缩至治疗前,并形成明显瘢痕;1例在第1次治疗中出血较多(≥100 ml),终止治疗。22例(53.6%)吻合口直径扩大至>1.4 cm,13例(31.7%)吻合口直径扩大至0.6~1.4 cm;35例(85.4%)5周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1例(2.4%)发生出血(≥100 ml)。结论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治疗难治食管胃肠吻合口良性狭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食管肿瘤 吻合口狭窄 内镜 放射状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的17例食管良性难治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等。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一次完成内镜下反向切开术,术后胃镜均能自由通过,操作时间(38.82±24.27)min。17例患者均无大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44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12、18、26个月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复查胃镜示狭窄复发,余13例患者未出现再次狭窄。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狭窄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食管狭窄 难治性 内镜超声检查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狭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一些抗胃食管反流药物,如抑酸剂,尽管能减轻肉眼所见的食管炎症,或使炎症愈合,但不能改变食管狭窄的程度。轻度食管狭窄易于扩张,严重狭窄者管腔不到3mm,且长度超过3cm,表明食管病变较广泛,无论药物治疗或抗反流手术均不易治愈,这种病人行扩张疗法能否奏效,取决于食管壁破坏的深度和长度。外科手术是一种根治治疗方法,手术可改进LES功能,而绝大多数病人的基本病原在于LES功能缺陷。

  • 标签: 食管狭窄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难治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诊疗决策。方法纳入2015 年11月至2017 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反酸、烧心及食管外症状就诊的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及心理评分资料,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量表SAS,Zung氏抑郁量表SDS,完成胃食管反流监测及食管高分辨测压。根据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为RGERD 组及非难治食管反流病(NRGERD)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RGER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RGERD 61例(51.3%),NRGERD组58例(48.7%)。RGERD患者体重指数(BMI)、典型症状(反酸)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P<0.05);但不典型症状(胸骨后不适或胸痛)的比例高于NRGERD组(P<0.05)。RGERD患者酸反流事件及近段反流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但病理性非酸反流事件和基线阻抗值较NRGERD组高(P<0.05)。RGERD 患者在食管高分辨测压基本参数及芝加哥分型的食管动力障碍与NRGER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GERD患者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得分显著高于NRGERD组(P值均<0.05),抑郁状态为R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915 (95%CI 1.464~10.466), P=0.007]。结论R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比例更高,病理性非酸反流增多。抑郁状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24 h阻抗-pH监测 食管高分辨率压力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外科2例食管癌术后发生难治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体会与教训。方法对2例食管癌术后难治乳糜漏诊疗经过和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食管术后误诊为乳糜胸,行保守治疗和二次经胸手术结扎胸导管乳糜漏均无改善。后根据辅助检查诊断为乳糜腹,予以腹腔低剂量放射治疗后成功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难治乳糜漏患者,应留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警惕乳糜腹而非乳糜胸的可能,避免盲目的开胸结扎。经手术或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低剂量放射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食管肿瘤 乳糜漏 乳糜性腹水 低剂量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外科2例食管癌术后发生难治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体会与教训。方法对2例食管癌术后难治乳糜漏诊疗经过和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食管术后误诊为乳糜胸,行保守治疗和二次经胸手术结扎胸导管乳糜漏均无改善。后根据辅助检查诊断为乳糜腹,予以腹腔低剂量放射治疗后成功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难治乳糜漏患者,应留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警惕乳糜腹而非乳糜胸的可能,避免盲目的开胸结扎。经手术或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低剂量放射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食管肿瘤 乳糜漏 乳糜性腹水 低剂量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新生儿女性患婴,出生后不久经食管造影初步诊断食管闭锁Ⅲb型,应用胸腔镜技术治疗后诊断为H型食管闭锁合并食管狭窄,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取51例难治GERD患者,分析合并食管外症状和典型反流症状的难治GERD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24 h pH-阻抗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合并食管外症状组弱酸反流事件发生率(41.0%,16/39)高于典型反流症状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P=0.040);而两组酸反流、长反流、非酸反流和食管动力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弱酸反流可能是合并食管外症状难治GERD的重要发病机制。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食管pH监测 酸暴露
  • 简介:摘要难治食管反流病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符思教授善于从肝论治难治食管反流病,提出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并细分为水不涵木、木郁化火、木火刑金3种情况,临证除以调肝为主要治法外,还相应配合补母法以滋补肾阴、泻子法以清泻心火、清金制木法以滋养肺胃之阴,此外还注重健康宣教,嘱患者调摄起居及饮食,如此综合调理,常获佳效。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难治性 符思 补母 泻子 清金制木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开始进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术后半年食管造影测量的吻合口狭窄指数(stricture index, SI)及狭窄食管直径(stricture diameter, SD)的变化及诊疗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食管闭锁术后因吻合口狭窄开始行电子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60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4例(56.7%),女26例(43.3%);首次扩张年龄为(7.98±8.88)个月,范围为0.9~40个月。收集开始扩张治疗前食管造影和半年复查食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及2次造影中间扩张次数等相关信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次造影的SD、吻合口狭窄指数(D取狭窄上)(upper pouch-stricture index, U-SI)、吻合口狭窄指数(D取狭窄下)(lower pouch-stricture index, L-SI)的变化。根据是否达到中期成功(>3个月无须再次扩张或手术治疗)将样本分为成功组(45例)和未成功组(15例),通过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基线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诊断扩张是否达到成功的独立因素,并对独立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半年内扩张治疗达到中期成功患儿45例(75.0%),未在半年内达到中期成功患儿15例(25.0%)。总扩张次数为450次,中位数为6次。配对t检验发现,扩张前SD、U-SI和L-SI分别为(3.028±2.024)mm、(76.488±17.928)%和(66.864±17.300)%与扩张后(5.964±3.121)mm、(47.018±21.617)%和(43.470±19.1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半年内扩张次数(OR=0.554,P=0.002)和半年时造影的U-SI(OR=0.000 239,P=0.019)是预判半年内是否达到成功的独立因素,且扩张次数(AUC=0.92,P<0.001)和U-SI(AUC=0.83,P<0.001)在预判半年内扩张是否达到成功上效能较高,两者的临界值分别为10.5和55.6%。结论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经过多次扩张,SI与SD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上开始扩张治疗后半年复查食管造影,当U-SI<55.6%、扩张次数超过10次时,可预判患儿倾向于达到扩张成功,无须继续扩张,从而提高扩张效率,减少患儿痛苦。

  • 标签: 食管闭锁 儿童 胃镜下球囊扩张术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观察难治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食管蠕动障碍的特点,探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在难治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2例RGERD患者,全部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manometry,HRM)和24h食管动态pH阻抗监测,根据HRM结果,将RGERD组患者分为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正常蠕动收缩组。比较各组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反流差异。结果42例典型RGERD症状患者中正常蠕动收缩组11例(26.2%),失蠕动收缩组12例(28.6%),弱蠕动收缩组19例(45.2%)。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患者弱酸反流高于正常组及对照组(97.8±37.6、92.8±36.3vs44.4±31.3、32.3±36.1,P<0.05),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患者混合反流高于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61.2±20.4、52.6±19.7Vs28.2±15.5、21.6±15.1,P<0.05),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之间及正常蠕动收缩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统计无明显差异。结论RGERD患者存在食管动力障碍,食管收缩力差的RGERD患者有更多的反流次数,且以弱酸反流、混合反流为主。

  • 标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学障碍 高分辨率测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0例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8例为食管裂孔疝(滑疝)合并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2例为单纯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例患儿均有反复呕吐、进食困难病史。2例患儿术后失访,出院时2例患儿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儿因早期手术治疗而行食管扩张治疗,后期失随访。余7例由电话随访至2021年1月,患儿术后饮食及身体健康状况均良好。结论 患儿食管扩张配合早期抗反流手术能达到良好缓解效果;当食管炎症累及肌层,需切除狭窄段及抗反流手术;胃镜、食管pH监测以及UGI可协助鉴别食管狭窄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食管狭窄 食管失弛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临床特征,以为临床疗护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在 2019年 3月~ 2020年 1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中随机选取 37例为观察组,在同期体检结果显示为非胃食管反流病的老年患者中选取 37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临床病症。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症发生率、食管外病症发生率均显著更高;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又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P<0.05)。结论 :在老年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上,除反流食管炎病症外,还会有部分患者发生明显的食管外病症,且不良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而,除施行病理治疗外,还需要给予其体贴的心理护理,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症状 心理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导致的食管狭窄利用相关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几种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应用合理性方面的研究。方法对某医院2009—2011年间记录的36例食管癌放疗后出现食管狭窄症状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得出食管癌放疗后导致的放射粘膜损伤、机体屏障破坏、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因素与食道癌放疗后食管狭窄有关,而年龄以及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食管癌放疗后产生食管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明确放射治疗后感染预防工作的重要、做好治疗后的消毒隔离工作同时改善放疗后患者的病房环境以及适当的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 标签: 食管癌 放疗 食管狭窄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