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归纳总结碘海醇、碘普罗胺、碘帕醇、碘佛醇、碘克沙醇等5种离子含碘对比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以上5种离子含碘对比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离子含碘对比共检索到111例不良反应,重度过敏反应最多(50.4%)。大多数反应发生于给药10min内。111例不良反应中,36例(32.4%)事前曾行碘过敏试验,6例(5.4%)曾用过碘对比,仍然发生了过敏反应。结论:使用离子对比时,在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用药中和停药后密切观察的意义大于行碘过敏试验。对于既往有使用碘对比所致过敏史的患者,建议采用预先给药方案预防复发。

  • 标签: 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离子离子两种对比在肝脏MR动态增强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两种对比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作者自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对应用离子对比发生不良反应9例患者进行分析,    离子对比常规需做碘过敏试验,本组1例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有糖尿病病史

  • 标签: 不良反应分析 中重度不良反应 分析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子对比在造影中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50例采用离子对比行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经验。结果150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选择合适的静脉、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方法是保证静脉肾盂造影顺利完成的基础;严密的观察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强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

  • 标签: 非离子型对比剂 静脉肾盂造影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碘造影用药安全。方法通过438例病例临床用药情况分析找出安全用药的方法。结果提出怎样安全使用碘造影

  • 标签: 碘造影剂 预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不同剂量离子对比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0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280例,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20例。根据使用离子对比的剂量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100mL)18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60.2岁;中剂量组(100-200mL)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65.6岁;高剂量组(〉200mL)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6.9岁。分别检测各组对比应用前及应用后8、12、24、48、72h反映肾功能情况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比较每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段的SCr,CvsC。结果低剂量组中。Scr仅在对比应用后48h升高,而CysC仅在对比应用后24h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均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血SCr、CysC在各个时间段升高幅度明显增加(P〈0.05).而高剂量组比中剂量组SCr、CysC在各个时间段进一步升高(P〈0.05),并且随着对比应用剂量的增加。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SCr,CvsC升高的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速度明显变慢,部分患者对比应用72h后仍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离子对比对肾功能的损害与对比剂量明显相关,低剂量(〈100mL)对肾功能影响小且恢复快,而中剂量(100。200mL)和高剂量(〉200mL)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对肾功能的影响越大,且恢复越慢,部分患者由对比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非离子型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离子造影致严重过敏样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应用离子造影的16636例患者,统计严重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应用离子造影的16636例患者中,7例发生严重过敏样反应,发生率为0.042%。严重过敏样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肺功能停止、严重心律失常等。结论离子造影可致严重过敏样反应,临床在应用该药时应重视预防和积极治疗。

  • 标签: 非离子型造影 过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离子对比(NICM)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从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因PCI手术中应用碘海醇、碘普罗胺或碘克沙醇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并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获取同期行PCI手术且术中应用上述NICM的患者总数。计算3种NICM总体和各自的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种NICM的总体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03%(422/69 955),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024%(17/69 955)。碘海醇、碘普罗胺和碘克沙醇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18%(109/26 097)、0.364%(83/22 787)和1.092%(230/21 071),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3%(6/26 097)、0.039%(9/22 787)和0.009%(2/21 071)。碘克沙醇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碘普罗胺和碘海醇(均P<0.001),但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最低,与碘普罗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发生过敏反应的422例患者中男性327例,女性95例;年龄27~101岁,平均59岁。373例患者有过敏反应发生时间记录,注射NICM至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为30 s~90 h,中位时间为5 h;过敏反应为速发型(潜伏期≤1 h)者127例(34.0%),迟发型(潜伏期>1 h)者246例(66.0%)。碘普罗胺导致的过敏反应以速发型为主(79.5%,62/78),而碘克沙醇以迟发型为主(87.7%,193/220)。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既往有过敏史者占比明显高于迟发型患者[15.0%(15/100)比7.1%(14/197),P=0.030]。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最为常见[78.0%(329/422)],严重过敏反应17例中过敏性休克15例(88.2%),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各1例,均为速发型。过敏反应经治疗均好转,但有6例患者因严重过敏反应未能完成PCI手术。结论3种NICM用于PCI的安全性均较好,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其中碘普罗胺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会影响PCI手术的进行,应予警惕。

  • 标签: 对比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过敏反应 碘海醇 碘普罗胺 碘克沙醇
  • 简介:盐与水的反应又称为盐的水解反应。关于盐的水解反应,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涉及很少,但各类考试时常涉及。为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离子盐水解反应的知识,现举例对其进行分析。

  • 标签: 水解反应 离子 化学教材 中学 考试
  • 简介:通过在合成聚氨酯时引入一种自制的含离子性亲水基团的二元醇参与扩链,制备出了一种阴离子-离子混合水性聚氨酯,提高了水性聚氨酯在pH=6~7弱酸溶液下的稀释分散性,使其能够稳定应用于弱酸性的纺织浆料中;进一步通过乙二胺扩链后提高了聚氨酯成膜物的耐磨性与硬度,其磨耗仅为0.23g/100r,该水性聚氨酯能够在纺织浆料中替换目前广泛使用的聚乙烯醇。

  • 标签: 阴离子 非离子型 水性聚氨酯 纺织浆料
  • 简介:摘要:现如今,不同离子表面活性被投入使用在生产领域当中,而通过对比离子表面活性、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活性三者不难发现,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被大众所认可,且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展现出的优点为超强乳化、润湿与洗涤能力,但不足之处为整体费用投入较大。毕竟市面上有较多不同类型与性能的离子表面活性,因此,有必要针对大众所重点关注的离子表面活性的特点与实际应用展开全面的解析。

  • 标签: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特点 应用
  • 简介:摘要:现如今,不同离子表面活性被投入使用在生产领域当中,而通过对比离子表面活性、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活性三者不难发现,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被大众所认可,且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展现出的优点为超强乳化、润湿与洗涤能力,但不足之处为整体费用投入较大。毕竟市面上有较多不同类型与性能的离子表面活性,因此,有必要针对大众所重点关注的离子表面活性的特点与实际应用展开全面的解析。

  • 标签: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特点 应用
  • 简介:分别以离子表面活性的种类、水洗的温度、离子表面活性的含量、试样与离子表面活性水溶液的质量比以及换水频率作为影响因素,考察对成孔(尿素)水洗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离子表面活性AEO-5的水洗效果较好,在水洗温度为60℃,AEO-5水溶液的含量为0.3%,换水频率为1/3h-1,试样与AEO-5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时,水洗48h后,尿素基本上全部溶出。

  • 标签: 成孔剂 水洗工艺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离子有机添加P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同时引用XRD分析了不同晶种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P可有效提高分解率,显著改变产品的形貌,并具有一定增大产品粒度的作用;晶种性质极大影响添加的效用,特别是(002)晶面所对应的峰越强,晶种活性越好;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种分过程开始10h后加入100mg/L添加,保持晶种系数为3.39,最后于34h以后取出产品;晶种是分解过程的主要因素,添加仅能进行改善。

  • 标签: 晶种分解 添加剂 粒度 分解率 晶种活性
  • 简介:摘要水泥、混凝土都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建设材料。为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就必须采用质量较好的水泥、混凝土材料。氯离子是存在于水泥、混凝土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本文对水泥、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测量的常用仪器和具体检测步骤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对两种常用的氯离子含量检测法进行了详细探讨。

  • 标签: 水泥 混凝土外加剂 氯离子检测方法 外加剂 溶液
  • 简介: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为阳离子化试剂,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00-6000Da的胶原蛋白I及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80000Da的胶原蛋白II进行阳离子化反应,制备了两种阳离子胶原蛋白絮凝,并以高岭土悬浊液为模拟体系,考察了阳离子化前后胶原蛋白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阳离子化能明显提高胶原蛋白的絮凝能力,阳离子化胶原蛋白I及胶原蛋白II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提高了20%,但阳离子化大大加快了絮凝速度,絮凝时间可缩短到20min以内。胶原蛋白II阳离子化后的絮凝能力最强,当该絮凝投加量为200mg/L、絮凝时间为20min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达到80%以上。

  • 标签: 胶原蛋白 改性 超细纤维合成革 卫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