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细菌腹泻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本文就常见的两种细菌腹泻病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期对养猪业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细菌 腹泻病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给予小儿急性细菌腹泻患者中医药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诊治的84例小儿急性细菌腹泻患者,选取抽签法将患者均分成参照组、实验组。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参照组患者症状积分高于实验组;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较低(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细菌腹泻患者应用中医药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有利于症状缓解,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 中医药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48例细菌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口服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头孢克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具有显著(P<0.05),同时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细菌腹泻给予头孢克肟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能高,可作为治疗细菌急性腹泻的有效抗菌药物,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细菌性腹泻 头孢克肟 阿莫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细菌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取头孢克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与腹泻停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腹泻临床效果连住,可用于小儿轻中度细节感染腹泻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头孢克肟 细菌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检并得到确诊的细菌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40例,给予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全部40例标本中共检出29株病原菌,检出率为72.5%。在全部病原菌中,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然后分别为弧菌属、气单胞菌等。通过药敏试验发现,病原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以及氨苄西林等具有非常强的耐药性。结论志贺菌、弧菌属以及气单胞菌等是引起儿童细菌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中应给予重视,同时通过有效的方式来给予预防。

  • 标签: 儿童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将44例儿童细菌腹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疾病的回顾和系统的分析。并且在这过程中,将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以帮助患儿促进其自身健康的恢复。结果根据研究人员所进行研究显示,44例细菌腹泻患儿中共检出39株病原菌,其中一共有16株志贺菌(41.03%),12例弧菌属(30.77%),以及11例气单胞菌(28.21%)。并且在这之中,志贺菌占据着其中较高的比例。同时,根据研究人员所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通过对儿童细菌腹泻的患儿进行研究治疗工作之后发现,志贺菌是儿童细菌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并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为了减少临床耐药情况,在对患儿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从而促进患儿治疗效果的改善,促进患儿身体健康的恢复。

  • 标签: 细菌性 腹泻病原微生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方法选择我中心收检的50例确诊为细菌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分析结果。结果在5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36株菌株,检出率为72.00%(36/50),其中志贺菌占38.89%(14/36),弧菌占30.56%(11/36),气单胞菌占19.44%(7/36),其余菌种占11.11%(4/36),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相比较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菌株在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阿莫西林中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儿童细菌腹泻危害较大,在临床上可进行病原学检测,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给予治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细菌性腹泻患儿 病原微生物 志贺菌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腹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中心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集的50例小儿细菌腹泻患儿作为观察样本,予以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84.0%(42/50),其中42.86%为志贺菌,28.57%为肠致病大肠杆菌,19.05%为弧菌属,9.52%为其他。结论:肠致病大肠杆菌、弧菌属、志贺菌与儿童细菌腹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病原微生物检验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儿童 细菌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细菌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取头孢克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与腹泻停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腹泻临床效果连住,可用于小儿轻中度细节感染腹泻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头孢克肟 细菌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小儿急性细菌腹泻效果及对炎因子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细菌腹泻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疗效、大便次数和止泻时间,干预前后血清炎因子变化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χ2=9.412,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1.54±0.38)次/d]少于对照组[(2.31±0.46)次/d],止泻时间[(3.89±0.42)d]短于对照组[(4.62±0.37)d](t=9.996、10.102,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2.39±0.35)μg/L]低于对照组[(3.64±0.42)μg/L],而白细胞介素10(IL-10)[(37.94±4.25)μg/L]高于对照组[(26.42±3.95)μg/L](t=17.710、15.379,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78.33%)(χ2=9.219,P<0.05)。结论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小儿急性细菌腹泻效果明显,可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患儿近亲属满意度。

  • 标签: 腹泻 健康教育 医学,中国传统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细菌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 80例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本院收治的细菌腹泻患儿,对患儿实施药敏试验和病原微生物检验,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 80例患者中将 72株病原菌检测出来,其中气单胞菌、弧菌属、志贺菌群及其他菌群分别为 15株、 30株、 20株及 7株,所占比率分别为 20.83%、 41.67%、 27.78%及 9.72%。检出的病原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较强。结论:儿童细菌腹泻患儿存在十分复杂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按照病菌的药敏结果和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恰当的抗生素进行合理选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疾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抗生素的摄入通常会损伤肠道的天然菌群,从而就会抑制机体控制病原体的能力,进而引发常见的腹泻和肠道炎症等病症。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就是一种通过毒素攻击肠道细胞的病原体,其会在肠道细胞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突起结构。进而使得更多细菌在肠道细胞表面着陆引发感染。

  • 标签: 细菌性腹泻 发病机理 科学家 细胞表面 艰难梭菌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安化县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所接治的50例细菌腹泻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粪便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对检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

  • 标签: 儿童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细菌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细菌腹泻患者60例,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阿莫西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小儿细菌腹泻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细菌性腹泻 阿奇霉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细菌腹泻的病原菌微生物的检验情况。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检验科接受检验的50例儿童细菌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共检出32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17株,所占比例为53.1%,弧菌属8株,所占比例为25%,气单胞菌5株,所占比例为15.6%,其他菌种2株,所占比例为6.3%。经药敏试验证实,上述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等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儿童细菌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都比较强,因此在临床中应做好检验,做好疾病的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细菌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与结果,为临床预后与检验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儿童细菌腹泻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资料,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集60例患儿粪便标本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统计60例患儿的检验结果。结果本组纳入60例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工获取病原菌53株,检出率为88.33%,病原菌中志贺菌占比最高,其次为弧菌属、气单胞菌等其他菌种,病原菌属检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结论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均是导致儿童细菌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对于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基于此,在治疗中应给予其重视,并选择有效的手段开展预防治疗工作,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