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肿块乳腺患者资料,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进行评估分类。超声表现为片状低回声114例、结构扭曲33例、导管扩张32例、微钙化21例。病理为导管原位癌108例、浸润性导管癌58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6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超声误诊39例,超声提示为乳腺囊肿4例,导管扩张8例,乳腺增生性病变1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炎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3例。我们认为片状低回声是非肿块乳腺主要的超声表现,导管原位癌是其主要的病理学类型。导管乳腺腺体、病灶内部乏血流及大部分为导管原位癌是导致肿块乳腺超声误诊的客观因素。对于超声表现为片状低回声病变,超声医师应提高警惕,结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提高对肿块乳腺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肿块乳腺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肿块乳腺病变患者36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统计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分析二者符合率及肿块乳腺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36例肿块乳腺病变患者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恶性病变11例(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癌3例),良性病变25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恶性病变13例,良性病变23例。穿刺活组织检查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88.89%(32/36)。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恶性病变11例中,超声可见微钙化1例(9.09%),低回声2例(18.18%),低回声伴微钙化8例(72.73%),低回声伴微钙化者占比高于微钙化者、低回声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肿块乳腺病变诊断准确率高,可提高乳腺检出率。

  • 标签: 乳腺癌 非肿块型病变 超声引导 穿刺术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讨论超声诊断在乳腺肿块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被确诊为乳腺肿块病变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结果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导管内癌含微钙化的比例为(88.89%,8/9),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40.00%,4/10)(χ2==4.8656,P<0.05)。腋下异常淋巴结率恶性组显著高于恶性组(χ2=4.3290,P<0.05)。结论超声诊断在肿块乳腺病变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特异性。病变微钙化利于导管内癌的诊断,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可以参照腋下是否有异常淋巴结。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肿块乳腺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本院收治的 55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乳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就图像与病理特征的相关展开 Pearson分析。结果 通过对 55例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总结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为:低回声区,微钙化,结构扭曲。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组织活检并检出 55个病灶,导管原位癌( DCIS) 10个,占比 18.18%;导管原位癌( DCISI) 12个,占比 21.82%;浸润性导管癌( IDC) 17个,占比 30.91%;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导管癌( DCIS+IDC) 10个,占比 18.18%;浸润性小叶癌( ILC) 3个,占比 5.45%;黏液癌( MC) 2个,占比 3.64%;不同类型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及与病理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 肿块乳腺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区,微钙化,结构扭曲,其及与病理特征具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 ] 非肿块型乳腺癌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图像特征 病理特征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诊断钙化乳腺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钙化乳腺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行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4.79%,91/96)高于超声检查(75.00%,72/96),P<0.05。乳腺钼靶X线与超声检查检测的肿瘤形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钼靶X线检测出肿瘤长径>2 cm者50例(52.08%),肿瘤长径≤2 cm者46例(47.92%);超声检查检测出肿瘤长径>2 cm者53例(55.21%),肿瘤长径≤2 cm者43例(44.79%);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89,P>0.05)。结论在钙化乳腺诊断中,乳腺钼靶X线检查符合率高与超声检查,诊断临床价值高。

  • 标签: 乳腺钼靶X线 非钙化型 乳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化乳腺乳腺钼靶X线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钙化乳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采用乳腺钼靶X线检查诊断,对照组30例患者超声诊断检查,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影像诊断率分别为96.67%、76.67%,两组诊断符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肿块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形态结构上以肿块占比最高,达到68.33%。结论乳腺钼靶X线在钙化乳腺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符合率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钙化型乳腺癌 乳腺钼靶X线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诊断钙化乳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钙化乳腺的患者的乳腺钼靶X线表现。对比分析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位置以及X线表现的特点,评估乳腺钼靶X线在钙化乳腺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78例患者中,乳腺钼靶X线检查结果阳性60例,阴性18例,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94.7%。X线检查结果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边缘有毛刺状改变,乳头状突起等特征,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位置相关。结论:乳腺钼靶X线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乳腺肿瘤检查方法,在钙化乳腺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较好的诊断价值,但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在乳腺肿瘤的筛查和诊断中,应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乳腺超声、乳腺核磁共振等,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乳腺钼靶X线 非钙化型乳腺癌 诊断价值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目的比较三阴乳腺三阴乳腺预后的不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684例临床可手术乳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例为三阴乳腺患者(蔓阴组),577例为二阴乳腺患者(三阴组)。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三阴组与三阴组总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51.4%(55/107)及74.2%(428/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r-2表达阳性患者总的7年生存率为53.1%(43/81),与三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及受体状况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及受体状况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二阴乳腺和Her-2表达阳性的乳腺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差,三阴乳腺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激素 受体
  • 简介: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及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乳腺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患者总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对于乳腺仍存在大量的困惑亟待解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同临床分期或病理类型的患者,采用同一方案治疗,其治疗的敏感性及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的差异。事实上,乳腺是一类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分子生物学技术 方案治疗 早期肿瘤 总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讨论分析,对乳腺肿块病变的患者使用超声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从2012年11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确诊是乳腺肿块病变的女性患者,一共有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该100例患者采取穿刺活检病理或者是手术病理确诊,然后再用超声诊断,对比病理的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100例肿块患者中,40例恶性病变,占比40%,60例恶性病变,占比60%。经超声诊断得出100例肿块患者中,60例恶性病变,占比60%,40例恶性病变,占比40%,超声诊断和患者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同的共有80例,准确度达到了80%。结论在使用超声对乳腺肿块病变的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敏感度很高,但是在临床诊断中,也要结合其他的一些辅助手段,进行鉴别,在有的患者检查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共同应用对患者的病情确诊。那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应用于乳腺肿块病变临床诊断中,建议推广。

  • 标签: 乳腺非肿块型 超声诊断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35例乳腺肿块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的135例患者中,95例为恶性病变,占70.37%,其余40例均为良性病变,占29.63%;在超声表现中,5例为散在簇状微钙化,占3.70%,30例为片状低回声的微小钙化,占22.22%,100例为片状低回声,占74.07%;同时,根据病理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块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65%(26/40)、94.74%(90/95)、74.07%(100/135)。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肿块病变患者超声检查时,应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 标签: 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肿块病变的超声诊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2例乳腺肿块病变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观察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有40例患者属于恶性病变,有22例患者属于恶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有45例患者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有15例患者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有2例患者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微钙化病不伴有衰减,超声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为较低,准确度为较高,导管内癌微钙化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组腋下淋巴结5.8%明显低于恶性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病变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但其特异性较低,并对导管内的微钙化存在和腋下异常淋巴结对良恶性病变的辨别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标签: 乳腺 非肿块型病变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块肿块乳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患者术前磁共振的DWI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2 (48.5±4.7 )岁;其中肿块49例,肿块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的表达,肿块肿块乳腺、不同生物学标记物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的ADC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ADC与生物学标志物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肿块乳腺的ADC低于肿块[(0.95±0.13)×103 mm2/s vs. (1.03±0.12)×103 mm2/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 ,P=0.023 )。19例肿块乳腺中ER(-)、PR(-)、Ki-67>14%者的ADC低于ER(+)、PR(+)、Ki-67≤14%者(t =2.742、2.054、2.323,均P<0.05),HER-2过表达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5、2.336、2.721,均P<0.05)。49例肿块乳腺中ER(-)、Ki-67>14%者的ADC低于ER(+)、Ki-67≤14%者(t=3.291、2.183,均P<0.05),HER-2过表达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3、2.453、2.512,均P<0.05 )。肿块乳腺患者的ADC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94、0.360、-0.407,均P<0.05 );肿块乳腺患者的ADC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71、-0.397,均P<0.05 )。结论肿块乳腺的ADC高于肿块乳腺,肿瘤ADC与分子生物学表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彩超检查对于乳腺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辨别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NLM)患者14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纳入的时间范围是2021年8月23日-2022年8月23日,将这些患者根据病理情况分成两组,即癌症组和肿块组,癌症组有患者72例,肿块组有患者73例,以上两组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开展疾病诊断,最后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误诊率。结果:对72例乳腺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发现其中1例为乳腺结节增生,71例患者为乳腺,符合率为:98.61%,误诊率为:1.39%;对73例NLM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发现2例为乳腺纤维瘤病,71例为NLM,符合率为97.26%误诊率为2.74%,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检查乳腺哺乳期乳腺肿块疾病过程中,符合率高,误诊率地,能很好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有效帮助患者早期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超 乳腺癌 非哺乳期 乳腺炎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预测肿块乳腺患者Ki-67的表达分级,从而辅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的女性患者93例(共93个肿块),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Ki-67高表达组(55例)和Ki-67低表达组(38例)。分析两组乳腺肿块二维灰阶超声(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声造影(CEUS)图像中的定性、定量特征,将差异性特征纳入逻辑回归算法,绘制ROC曲线评估并进行Kappa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US及CDFI特征(大小、边缘)、SWE特征(硬环征、Eratio)、CEUS特征(灌注缺损、IMAX)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多因素分析显示边缘、硬环征、灌注缺损是Ki-67表达分级的独立因素(均P<0.05)。最终获得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798~0.940,P<0.05),敏感性为0.818,特异性为0.790。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算法初步分析了多模态超声特征与肿块乳腺Ki-67表达分级的关系,可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癌 剪切波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Ki-6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月-2023.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样腺病(腺病组)和42例乳腺乳腺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组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结果:乳腺组K 、Vp值高于腺病组(P<0.05),两组Ve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块样腺病和乳腺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能够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肿块样腺病 动态增强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月-2023.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样腺病(腺病组)和42例乳腺乳腺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组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结果:乳腺组K 、Vp值高于腺病组(P<0.05),两组Ve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块样腺病和乳腺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能够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肿块样腺病 动态增强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乳腺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女性肿瘤死因第二位。乳腺的发病率因地区而异,自1989年起,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虽是乳腺的低发地区,但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发病率排第二位,在城市排首位,且逐年上升,一般认为0、I期根据情况选用保守的手术治疗,但只有肿块<1cm或1~2cm且类型好的可术后不作处理;其它情况下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用手术治疗。乳腺手术治疗包括术前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内科治疗在乳腺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确诊为乳腺肿块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乳腺肿块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患者20例(32.26%),恶性病变患者42例(67.74%)。44例(70.97%)患者超声表现为片状的低回声区,14例(22.58%)患者的超声表现为含散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4例(6.45%)患者超声表现为簇状分布或散布的微钙化,并且后方不伴或伴有声衰减。结论肿块乳腺病变患者的主要超声表现为不含或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腋下是否有淋巴异常情况对于鉴别诊断病变程度有一定意义,而病变内部是否微钙化则有利于导管内癌的准确诊断。

  • 标签: 乳腺 非肿块型病变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块病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这50例肿块乳腺病变中,15例为良性病变(30%),35例为恶性病变(70%),BI—RADS分级中,4级有35例(70%),5级有12例(24%),3级有3例(6%)。结论乳腺肿块病变主要通过微钙化以及含或者不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表现,超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为乳腺肿块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