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增强扫描对凹占位性病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凹占位性病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其中星形细胞瘤8例,髓母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5例,脑膜瘤9例,脑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4例。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呈大囊小结节型,壁结节显著均匀强化,囊壁、囊液不强化;髓母细胞瘤实质强化较明显,内部囊变区较小;星形细胞瘤可呈实质性或囊实性,强化表现复杂;转移瘤及脑脓肿强化表现相似,结合病史加以鉴别;脑膜瘤明显强化,并可显示“脑膜尾征”;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不强化。9例患者术后进行了11次复查,1例诊断肿瘤残留复发,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术后改变。结论MRI增强扫描能对大多数凹占位性病进行定性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后颅凹占位性病变 Gd-DTPA 磁共振增强扫描
  • 简介:近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胰腺囊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提高对此病变的认识,将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诊断内血管性病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现分析本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9月2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CTA检查,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3.0ml/s速率行外周静脉注射,行螺旋CT容积扫描,采用SSD和MIP技术进行扫描范围内脑血管三维成像,检出22个病变,发现脑动脉瘤9例,10个AVM,脑动脉狭窄3个。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Wliis环及大脑前、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能够明确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以及与周围脑血管和颅骨的解剖关系,对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增强扫描是CT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常规手段,对于发现病变、鉴别诊断、动态观察等提供了重要依据。美国MEDRAD公司生产的高压注射装置,为动态增强CT扫描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注药方法。本文回顾了39例经动态增强CT诊断的内占位性疾病,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39例内占位病变中脑膜瘤7例,胶质瘤9例,咽管瘤1例,垂体瘤7例,转移瘤5

  • 标签: 动态增强 颅内占位病变 颅咽管瘤 脑膜瘤 胶质瘤 垂体瘤
  • 简介:<正>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8岁,于1995年3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遂于当地医院行CT、MRT检查,均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5月在该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7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呈结节样变,肿瘤质地较软、界限不清,切除困难,考虑为“血管瘤”,仅行肝动脉结扎,术后恢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早期肝硬化 栓塞化疗 肝占位病变 肝动脉结扎
  • 简介:起源于腹膜间隙内且在该区域主要脏器之外的腹膜囊性肿块并不常见,但是随着CT在评价腹部及腹膜病变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腹膜性病的检出率。由于腹膜囊性肿块发生的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也各异,故对肿块之间显示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区分非常重要。由于在各种不同腹膜囊性肿块间可显示出某些相似的征象,导致在鉴别诊断中涉及一系列不同疾病。这些病变分为肿瘤性(囊性淋巴血管瘤、黏液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囊性间质瘤、mullerian囊肿、表皮样囊肿、尾肠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实性肿瘤的囊性变、腹膜假黏液瘤、肛周黏液癌)及非肿瘤性病(胰腺假囊肿、非胰腺假囊肿、囊性淋巴管瘤、尿性囊肿及血肿)。若熟悉某些特征性的放射学表现,结合临床信息,就能对病变作出正确诊断。本文就腹膜囊性肿块的CT表现、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介绍。

  • 标签: 腹膜后 囊性病变 临床 病理 CT表现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2009年内占位性病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利用药历管理软件.对我院2009年内占位性病患者的使用药品的数量与金额进行统计,并计算DDDs、DDC和B/A。结果:内占位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集中于对症治疗。结论:我院在内占位性病的治疗当中.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颅内占位性病变 临床用药 DDDS DDC B/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对可疑内占位性病患者应用核磁共振造影诊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9月收治的可疑为内占位性病的9例患者核磁共振造影检查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检查前后及检查过程中全面精心护理,所有患者确诊为内占位性病并均获得1次造影成功。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检查,无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心血管意外及空气栓塞等。结论必须加强对进行磁共振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检查前、检查时及检查等各个层面全面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并取得成功。

  • 标签: 颅内占位性病变 核磁共振 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脉管性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病变。国际脉管病变研究协会成立并推出其分类,方便了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管理,对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国内多学科的推动下,该分类逐步被认可和应用。本共识结合此分类,对儿童及青少年期常见的病变进行总结,以期统一诊断名称,方便学科间的交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窝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内治疗的38例窝囊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这38例患儿中行单纯囊肿一腹腔分流治疗13例,囊肿剥离开窗治疗14例(其中显微镜下剥离13例,内镜下剥离1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结合分流术或囊肿剥离开窗治疗(联合手术组)11例(均为巨大囊肿合并脑积水者)。结果分流组再次手术率15.4%(2113),囊肿剥离开窗组再次手术率7.1%(1/14),联合手术组再手术率18.2%(2111)。术后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病人的囊肿均缩小。结论对小儿窝囊肿治疗应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和脑脊液吸收功能情况制定以显微镜下囊肿剥离术为首选,配合内镜和分流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

  • 标签: 后颅窝囊肿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囊肿-腹腔分流术 囊肿剥离术
  • 简介:肝内见囊实性病灶,如果肝实质内见多发囊性病灶,肝内多数囊性病CT诊断较为准确

  • 标签: 囊性 性病变 病变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对卵巢囊性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病6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良性54例,交界性4例,恶性3例。其中单纯性囊肿2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1例,卵巢脓肿3例,囊腺瘤15例,囊性畸胎瘤8例,囊腺癌3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7%,定性诊断准确率88.5%。结论螺旋CT对各种卵巢囊性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卵巢 囊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卵巢囊性病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卵巢囊性病,总结其CT表现和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单侧病变27例,双侧8例,计卵巢病变43个。其中卵巢单纯性囊肿12例,表现为囊壁菲薄,囊腔内密度均匀,近似水样;囊腺瘤13例,呈薄壁的单房或多房囊肿,囊壁光滑,大部分厚薄欠均匀,2例有壁结节,囊腔内CT值约8-18HU;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表现为囊壁薄,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典型者囊腔内有片状近似液平面影。畸胎瘤4例,表现为囊壁薄,囊腔内有脂肪成份,部分有钙化;脓肿3例,表现为多房性,囊壁较厚,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囊腺癌1例,表现为多房囊实性,有不规则壁结节。术前CT诊断正确31例,准确率88.5%。结论CT能很好显示卵巢囊性病的特征,对各种囊性病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卵巢 囊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 CT诊断腹部急症炎性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8月 -2017年 2月收治的 76例腹部急症炎性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本组所有患者均使用 GE提供的 16层螺旋 CT扫描仪,进行多层螺旋 CT扫描。数据生成图像后由专长腹部 CT医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 76例患者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32例,急性阑尾炎 22例,急性胰腺炎 1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7例,肝周炎 2例;经 CT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 94.74%( 72/76)。结论:多层螺旋 CT对腹部急症进行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等优势,能快速诊断病变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CT诊断 腹部急症炎性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为繁荣音乐创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举办的各种征歌、歌手比赛等活动,的确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许多新人新作是通过上述比赛而产生的。企业部门为上述活动所提供的经济赞助,也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当然是人所共知的好事。但也不能不看到,近年来有的竞赛活动却发生了“恶性病”。竞赛中的有些做法及其演变出的花样,严重影响了音乐艺术活动的声誉。一、从举办音乐竞赛活动收参赛费开始,进而演变出如一等奖空缺,奖金不如数

  • 标签: 新人新作 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部门 证书费 社会效果 获奖证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干预对内占位性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内占位性病患者共计48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AMD要高于对照组,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内占位性病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颅内占位性病变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诊断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此组102例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疾病的患者行MRA检查,1-10天内再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MRA对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狭窄程度的判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本组1102支内动脉MRA与DSA影像诊断一致的有951支,占86.3%;其中有117支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高于DSA.结论影像筛查方法主要是MRA诊断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疾病的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DSA可以对内动脉狭窄程度做出准确评估.AbstractObjectiveEvaluationofwholecerebralangiography(DSA)and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inthediagnosisof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disease.Methodsthisgroupincluding102casesofpatientswith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stenosisdiseaseMRAexamination,during1-10daysdoDSAexaminationagain.DSAasastandardtoevaluateMRAofintracranialatherosclerosissusceptibilityanddeterminethedegreeofsteGnosisstricturediseasediagnosis.ResultsDSAasthegoldstandard,Thisgroupof1102intracranialarteryMRAandDSAimagingdiagnosticconsistentwith951m,Accountedfor86.3%;Thereare117intracranialarterystenosisdegreeofjudgmentarehigherthanDSA.ConclusionMRAinthediagnoGsisof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stenosisdiseasesensitivity,highspecificity,Canbeusedasaimagescreeningmethod,DSAcanaccuratelyassessinGtracranialarterystenosis.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53-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