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中日友好医院谭明生教授主编的《上颈椎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上颈椎外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新进展,反映了上颈椎外科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作者们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具有原创性的寰枢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融合技术,对上颈椎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作了系统的阐述。

  • 标签: 上颈椎 颈椎外科 外科基础 物理诊断学 出版发行 寰枢椎
  • 简介:摘要脊髓型颈椎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外科治疗在我国已由大城市中的大医院更广泛地向其他地区和二、三级医院普及。从总体上看,诊疗水平日益提高。有关脊髓型颈椎外科治疗的中、长期随诊结果报道表明,优良率和脊髓功能改善率(JOA评分)达到80%左右。为进一步阐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外科治疗的原理和适应证,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各型颈椎病184例.对有关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

  • 标签: 颈椎病 外科治疗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好发于亚洲人群的颈椎退行性疾病,由于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从而继发椎管狭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导致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OPLL为亚洲人群颈脊髓受压的常见病因,首先由日本学者Tsukimato于1960年报道[2]。Fujimori等[3]通过对1500例日本病例的CT扫描分析发现,颈椎OPLL的发生率可达6.3%(男性8.3%,女性3.4%)。OPLL根据骨化物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局灶型、节段型、连续型和混合型[4]。由于颈椎OPLL进展缓慢,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神经症状,一般选择非手术治疗。

  • 标签: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骨关节结核约半数累及脊柱,上颈椎结核占脊柱结核的0.3%~1.0%[1-2]。发生率虽低,但其部位特殊,造成该区域骨和韧带的广泛破坏,进而导致的压迫和不稳定严重威胁到延髓、脊髓,引起神经和呼吸功能障碍[3]。但上颈椎漏斗结构对脊髓压迫容忍度较大,早期不易发现,出现严重神经症状时常需要手术治疗[1-2]。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清除结核病灶,利于药物渗入,重建上颈椎稳定性,保留和恢复神经功能,预防和矫正畸形,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1]。目前上颈椎外科手术的诊断措施主要为病灶穿刺活检术,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各种前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术和微创手术。随着外科手术诊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局部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上颈椎结核的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1,3]。本文就上颈椎结核的外科手术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颈椎脊柱外科手术中俯卧位的安置及护理。通过分析俯卧位手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 标签: 颈椎脊柱外科手术 俯卧位安置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及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枕骨大孔区至C2水平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线、MRI、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肿瘤部位和范围,其中病变位于枕骨大孔至C1水平5例,C1,2水平14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枕骨大孔至C1水平者,先部分切除枕骨大孔后缘,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C1,2水平者切除C2肿瘤侧椎板。肿瘤切除先切除椎管内部分,再切除椎管外部分。根据情况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9例肿瘤均完全切除,其中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12~72个月,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上颈椎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发生率低,手术风险大。手术显露及脊柱稳定性重建范围应根据肿瘤分布、脊柱结构缺如、功能需要等因素综合决定。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

  • 标签: 颈椎 神经鞘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经验。均经前路行手术治疗,其中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59例,内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2例,显微镜下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24例。结果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3个月;脊髓功能明显改善82例,占96.5%,稳定3例,占3.5%。24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病人术后随访X-线平片显示:颈椎过曲、过伸运动及生理曲度良好,与自体椎体融合良好。结论对中央型或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病人经前路行显微减压术,减压更加充分,并可减少对脊髓的损伤;椎间植入人工椎间盘可保留部分脊柱运动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椎间盘移位 颈椎 颈前路减压 Bryan人工椎间盘
  • 简介:近年来,由于神经外科及骨科等医师的积极参与,脊柱外科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拟于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办颈椎疾病专题研讨会暨2006(春季)颈椎微创伤外科训练班。研讨会及训练班期间将邀请台湾、香港及内地神经外科、骨科专家参加并授课,授予中国医师协会Ⅰ类继续教育学分6分。

  • 标签: 微创伤外科 专题研讨会 颈椎疾病 训练班 春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简介:近年来,由于神经外科及骨科等医师的积极参与,脊柱外科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拟于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办颈椎疾病专题研讨会暨2006(春季)颈椎微创伤外科训练班。研讨会及训练班期间将邀请台湾、香港及内地神经外科、骨科专家参加并授课,授予中国医师协会Ⅰ类继续教育学分6分。

  • 标签: 微创伤外科 专题研讨会 颈椎疾病 训练班 春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颈椎的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Giantinvasivespinalschwannoma,GISS)的临床特点及结果并讨论外科策略。背景资料:脊柱的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定义为占位损害〉2个椎体水平,侵蚀椎体的骨性结构,并向后侧和向外侧扩展累及肌筋膜组织。因为其临床发生率较低,特别发生在上位颈椎的就鲜有报道。方法:我们分析了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GISS)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影像学研究。

  • 标签: 神经鞘瘤 临床特点 侵袭性 上颈椎 外科治疗 外科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在社区外科中采用非手术综合疗法来治疗颈椎病病患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中治疗颈椎病的病患共计86人,并将其分组,一组是参照组有43人,本组病患采用常规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另一组是实验组有43人,本组病患在常规非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指标数据结果、还有疼痛、睡眠、生活质量的改善评分结果以及病患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7.67%,而参照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仅为74.42%,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对比病患的治疗时长、疼痛指数、睡眠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时可知,实验组病患的各项数据结果均优于参照组病患,且P<0.05;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考察两组病患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实验组病患的满意度为95.35%,而相比参照组病患的72.09%来说,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与差距(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社区外科中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社区居民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还能尽快改善病患的临床指标,提高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社区外科 非手术综合疗法 颈椎病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固定术8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拔除引流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及疗效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分别为(1.1±0.6);(0.1±0.09),对照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评分分别为(0.7±0.8);(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Odom疗效满意度(97.4±2.1)%高于对照组(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1.3±4.4)h,(23±6)h及(8±5)天,均短于对照组(44.5±8.2)h,(49±5)h及(16±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40(12.5%),4/40(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8/43(41.8%)及13/4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康复及整体疗效,改善术后康复,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重要创新与完善。

  • 标签: 康复护理 颈椎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124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38—60岁,平均47.2岁,脊髓型颈椎病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9例;C3/4节段15例,C4/5节段29例,C5/6节段42例,C6/7节段38例,单节段97例,双节段25例,三节段2例;均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后在全麻加气管插管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大部分患者颈椎病症状消失,颈椎曲度恢复,手术节段椎间盘具有一定的屈伸活动度,无假体下沉、移位及异位骨化情况。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它保留了颈椎椎间关节的运动,维持了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避免了颈椎融合术所导致的颈椎的总活动度减少,临近节段退变加快的缺点。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 颈椎病 脊髓型 神经根型 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置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外科应用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25例,统计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干预前(P

  • 标签: 社区外科 非手术综合疗法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患者,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 1年间收治的 40例确诊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而实验组则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术后 1个月及 6个月在 JOA评分上两组均是较术前时刻提高,而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评分( P< 0.05);实验组术后 6、 12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改善率分别为 55.00%、 95.00%,对照组分别为 20.00%、 65.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患者,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有效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颈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