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2例儿童额叶癫痫(frontallobeepilepsy,FLE)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通过复习儿童额叶癫痫的相关文献,结合报告的2例该病,总结儿童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及治疗进展。结果临床上额叶癫痫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暂、很少出现发作后朦胧状态、常有夜间发作、各种发作形式可快速继发全面性发作或出现持续状态。脑电图可见额叶起源各种限局性异常。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苯二氮卓类等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结论额叶癫痫临床发作形式多样,临床可应用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 标签: 儿童 额叶 癫痫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额叶癫痫发作临床症状特点及视频脑电图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额叶癫痫发作患者90例作为对象,均符合额叶癫痫发作诊断标准,对患临床表现、具体发作类型、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对入组患者给予视频脑电图监测、头颅MRI监测,给予常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测定;绘制ROC曲线,分析视频脑电图在额叶癫痫发作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90例额叶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症状前三位的分别为:原发或快速继发全面性发作、偏转性强直发作及发作前或发作时伴有发声;视频脑电图中84例监测异常(占93.33%),其中双侧放电47例,单侧放电28例,全导棘慢波6例,非额区放电3例;异常部位位于额叶60例(54.0%),异常患者主要以脑外伤、额叶异常信号及额叶软化灶为主;MMSE测定81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9例中度认知功能障碍;ROC曲线结果表明:视频脑电图联合头颅MRI用于额叶癫痫发作患者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视频脑电图和头颅MRI(P<0.05)。结论  额叶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是具有特征性,发作期加强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能提高定位阳性率,获得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额叶癫痫 临床症状 视频脑电图 简易智能精神量表 头颅MRI ROC曲线 诊断效能
  • 简介:额叶癫痫(frontallobeepilepsy,FLE)具有发病原因多源性、发作形式多样性、临床诊治复杂性特点,其主要的发作形式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声及偏转性强直发作,且常在夜间发作[1]。而FLE表现为暴力行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报道罕见[2]。现将我院2例表现为发作性暴力行为的FLE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41岁,夜间发作性精神行为异常2个月。发作表现为躁狂、摔东西、暴力倾向等.

  • 标签: 额叶癫痫 暴力行为 精神行为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2例特发性夜间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2例特发性夜间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特发性夜间额叶癫痫患者以夜间成串发作为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本组22.6%的患者清醒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可见额叶癫痫样放电,37.8%的患者睡眠发作间期动态脑电图可见额叶癫痫样放电。结论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改变阳性率不高。睡眠脑电图对特发性夜间额叶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特发性 夜间额叶癫痫临床特征脑电图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额叶癫痫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连续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统计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有效率为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癫痫患者采取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额叶癫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3例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自2001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03例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以夜间成串发作为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本组23.3%的患者清醒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可见额叶癫痫样放电,37.5%的患者睡眠发作间期动态脑电图可见额叶癫痫样放电。结论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改变阳性率不高,临床上应注意鉴别。额叶癫痫容易在夜间发作,睡眠脑电图对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特发性额叶癫痫临床特征脑电图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新诊断的颞叶、额叶癫痫的疗效区别。方法将45例新诊断的额叶癫痫患者设为额叶组,将45例新诊断的颞叶癫痫患者设为颞叶组,两组均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并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颞叶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93.33%优于额叶组的75.56%,颞叶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88.89%优于额叶组的68.89%,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对新诊断的颞叶癫痫疗效优异,明显优于治疗新诊断的额叶癫痫的疗效,临床可作为治疗新诊断的颞叶癫痫的首先药物,而治疗新诊断的额叶癫痫需辅以其他药物加强疗效。

  • 标签: 卡马西平 颞叶癫痫 额叶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在小儿额叶癫痫诊断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79例。所有患儿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常规脑电图、磁共振成像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统计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下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79例癫痫患儿经临床综合诊断结果证实额叶癫痫47例,颞叶癫痫32例;MRI诊断出额叶癫痫46例,颞叶癫痫33例;常规脑电图诊断出额叶癫痫46例,颞叶癫痫33例;长程视频脑电图诊断出额叶癫痫47例,颞叶癫痫32例。长程视频脑电图诊断的灵敏度为97.87%(46/47),特异度为96.88%(31/32),准确度为97.47%(77/79),高于MRI诊断的82.98%(39/47)、78.13%(25/32)、81.01%(64/79)和常规脑电图诊断的80.85%(38/47)、75.00%(24/32)、78.48%(62/79);长程视频脑电图诊断的漏诊率为2.13%(1/47),误诊率为3.13%(1/32),低于MRI诊断的17.02%(8/47)、21.88%(7/32)和常规脑电图的19.15%(9/47)、25.00%(8/32),P<0.05。临床确诊的额叶癫痫患儿在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下实施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87%(46/47);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对小儿额叶癫痫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指导临床手术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额叶癫痫 长程视频脑电图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在癫痫病人术前诊断及术后辅助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临床诊断为额叶癫痫病的病人,在手术前后分别做头部MRI及脑电图检查,并对两种检测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对比,临床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结果:与MRI比较,脑电图在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和准确率上均优于MRI,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电图术前与术中脑电图的一致性良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和MRI的结果一致性良好;在脑电图追踪和监控下的手术治疗有效率可达97.14%。结论:脑电图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手段,对癫痫的早期诊断和辅助手术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癫痫 头颅核磁共振 脑电图 灵敏度 特异度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的56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保守治疗27例,手术治疗29例,根据G0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38例(67.9%),中残8例(14.3%),重残3例5.4%),植物生存1例(1.8%),死亡6例(10.7%)。结论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早期病情多较轻,但病情变化快,可突发加重,严密的病情观察,动态CT复查,早期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额叶脑挫裂伤 诊治 手术时机
  • 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该病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而且病情多种多样,因此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经颅磁刺激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关爱癫痫患者也变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减少病痛的折磨。这包括提供心理支持、避免刺激、提供安全保护和饮食调整等。

  • 标签: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对冲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对冲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63例(因病情变化,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改行手术治疗25例)。结果按GOS评分评估预后:保守治疗的38例中,恢复良好29例,中残6例,重残1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的57例中,恢复良好43例,中残8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综合考虑对冲性额叶挫裂伤和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特点,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叮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损伤 对冲伤 额叶挫裂伤 中央型脑疝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额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33例额部脑挫裂伤临床资料。结果随访半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康复良好24例(72.73%),中度残废6例(18.18%),重度残废2例(6.06%),死亡1例(3.03%)。结论应重视患者病情变化、复查头颅CT、掌握其较独特的手术时机,不可仅以意识是否丧失或中线移位或血肿量的多少来确定手术指征,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额部 脑挫裂伤 手术时机 治疗
  • 简介:摘要对冲性前额叶脑挫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其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患者早期意识障碍较轻,未引起重视,一旦病情恶化,抢救不及时易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上要密切观察跟踪病情的变化,监测颅内压和定时复查动态头颅CT,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时进行开颅清除坏死脑组织和去骨瓣减压,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前额叶 对冲性脑挫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叶损伤患者急性期继发精神异常的监护与治疗。方法对26例额叶损伤患者急性期继发精神异常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或咪唑安定,严重出现精神障碍是使用氟哌啶醇,间断唤醒的办法控制急性期精神症状。镇静/激动(SAS)评分评判镇静效果。个体化镇静处置措施使其SAS评分稳定至2~4分。结果额叶损伤患者镇静处置以非药物为首选;药物镇静须不得已而为之;动态定时评估镇静效果利于与脑伤恶化意识障碍区别。镇静药物宜选速效、短效药物个体化使用。结论采用间断唤醒镇静办法治疗于额叶损伤急性期精神异常病人,安全性高,预后好。

  • 标签: 额叶损伤 精神异常 镇痛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