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1972年有一件中华民族文此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盛事。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帛书以及帛画、竹简、木牍。这些帛书大多书写奄衅米的整幅绢帛上,次递折叠成高20厘米、宽约10厘米的长方形,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长沙马王堆汉墓 中华民族 长方形
  • 简介:1973年从长沙马王堆3号汉基出土的帛书,是继汉代发现孔府壁中书。晋代发现汲冢竹书.清末发现敦煌卷子后的重大文献发现。它以重大的考古价值与对社会及自然科学的重要文献贡献而惊动了世界。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艺术探索 自然科学 考古价值 文献
  • 简介:马王堆帛书是秦漠时期简帛书体演变进程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批资料。本文试将马王堆帛书分为篆糠、古隶和汉隶三大类,并在每一类中选取一种较有代表性的书体具体分析其书法形态,通过分析和比较,我们认为,抄写于西汉初期的马王堆帛书中的汉隶书体已是成熟的隶书。

  • 标签: 马王堆 帛书 书法 形态
  • 简介:本文主要系对帛书《衷》篇前半部分的解读,作者不仅对《衷》篇所释诸卦之文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而且又将其所释之义与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说参照互通,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认为《衷》篇解卦时使用了“旁通”说;通过文句格式的比较,发现《衷》篇前文所释诸卦之文字应早于《衷》篇后文及今本《系辞·下》的“三陈九卦”;通过对《说卦》相关文字的解读,证明在今、帛本“天地定位”章的差异问题上,应以帛本之说为是。

  • 标签: 帛书 易传 三陈九卦 天地定位
  • 简介:马王堆帛书《上朔》是邹衍终始五德学说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依据配合的刑德小游、刑德大游,可将上朔分为两种类型,本文全面解析运行规律,确认与传世文献的对应关系,同时论及放马滩秦筒、银雀山汉筒刑德大游的移徙。上朔理论应是民间治历的方士所造,出现年代不早于秦始皇二十年。

  • 标签: 五行 刑德小游 刑德大游 历法 方士
  • 简介:张政烺著,中华书局2008年4月出版。该书系影印张政烺先生(1912—2005)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与校注的遗稿。张政烺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是马王堆帛书的整理者之一,他所写的《帛书(六十四卦)跋》与《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一起发表于《文物》1984年第3期。而这次书中所发表的乃是张先生整理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的全部释文与校注的手稿原样,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周易》 校读 六十四卦 古文字学家 中华书局
  • 简介: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 标签: 帛书《易传》 治道尊天敬众 文德之教 谦德
  • 简介: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燕大夫章“起民之暨也”之“暨”,当读为“塈”,训为息;晋献公欲伐虢章“且少长于君前”之“前”,当读为“贱”;鲁桓公少章“卒必[作心]之”“果以其言[作心]之”之“[作心]”,皆当读为“谮”,诬陷之义;宋荆战泓水之上章“非德伐回”之“非”,当读为“配”;吴伐越章“使守布舟”之“布”,当读为“甫”,训为大;鲁庄公有疾章“[母心]德[作心]怨”之“[作心]”,当读为“措”,训为弃置。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春秋事语》 考释
  • 简介:马王堆出土帛书地图中的柱状物.谭其骧、周世荣先生以及林河先生等人的解读有不妥之处.经与我国各地出土文物对照比较.帛书应是象征男性生殖器的人祖柱。

  • 标签: 马王堆 帛书地图 柱状物
  • 简介:“蔫鸟正虫”,“正”不当释作“丘”,“虫”不当释作“蚰”,“正虫”应当读作“征赢”,“征最”犹“飞赢”。“化宦虫”,第二字不当释作“官”或“蚰”;“宦虫”应读作“蚊蛲”,谓“蚊行蛲动之虫”。“时至矣而不出”,“至”不当作如字读,而应读作“窒”,“窒”即“窒塞”之义。“莉默在廷”,第一字不当释作“嗣”,“莉”应读作“苟”。训为“假若”;“默”、“厌”为古今字,“厌”不读为“延”,也不训为“伏”,而应读作“宴”或“燕”,乃“安闲”之义;“在”训“居处”。“民忑相酮以寿”,第二字或释作“心”、“必”,均误,“芯”即“息”字,读作“总”,训为“聚合”、“聚会”;“醌”、“醵”在帛书中形近混用,“醌”即“酶(觞)”字,“觞”在文中作动词用,乃“向他人敬酒”之义:整句话是说,人民聚会在一起,相互敬酒为乐,而至于年寿长久。“精白敬官”,后二字不当释作“敢官”;“宫”比喻“心”;“精白”乃修心之术。

  • 标签: 马王堆 帛书 二三子
  • 简介: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经传,是值得载入易学史上的一件大事。1974—1975年,国家文物局成立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从全国范围内抽调著名的专家学者聚集在北大红楼进行帛书的整理工作。其中帛书《周易》经传部分主要由张政烺先生负责,准备整理之后作为《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二册出版。从1980年到1985年,《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一、三、四册由文物出版社陆续出版,而准备

  • 标签: 周易经传 帛书周易 校读
  • 简介:《云梦睡虎地秦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为竹简形制,竹简计1155枚,另有残片80余枚,简长23.1~27.8厘米,宽为0.5~0.8厘米。每枚竹简均为一行字迹,有的简反面亦有墨书文字,大部分书于蔑黄上,按顺序编组成册,近4万字,为早期隶书墨迹。湖北省博物馆藏。《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秦简,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此简书法样式和谐统一,字形正方、长方、扁方不拘;笔画肥、瘦、刚、柔并举,纵横奔放,浑厚凝重,跌宕多姿;横平竖直的笔法基本形成,折笔法开始普遍使用。对比同时期的小篆,小篆结体圆、正,均衡;秦简结体欹、侧,倾斜;小篆有转无折,秦简转折兼施;小篆线条均匀不强求节奏,秦简用笔提按顿挫明显;小篆笔画横竖一样,秦简出现了横细竖粗;小篆无波挑,秦简开始出现波挑与掠笔……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由篆到隶变化的新面貌,为后来日臻成熟的汉隶开了先河。《云梦睡虎地秦简》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秦人墨迹。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马王堆帛书 1975年 云梦秦简 和谐统一 湖北省
  • 简介: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书,帛书整理小组的释文发表至今,先後有多种研究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乐贤先生在帛书整理小组及其他研究者成果的基础上,曾对《五星占》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

  • 标签: 马王堆汉墓帛书 整理 星占 研究成果 研究者 得一
  • 简介: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汉墓出土的1竹简、和是严格的房中著作,帛书、和等与房中有关.马王堆房中帛书阐述了多种房中术,骨子里有中医药理论作依托.其理论系统是以气论为主干的,精气论在其气论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初步运用了阴阳学说.围绕着气论,又举起天人相参的旗帜,教授了服气术的原则和要领,描述了气在人体内递进变化的过程,即"气--精--神--神明".这套理论是传统哲学和医学思想与房中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有独特之处.朱越利,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 标签: 马王堆汉墓 房中术 帛书 气论 阴阳学说
  • 简介: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下)(日)池田知久著牛建科译第十三行上经文A子也日教此弟子曰,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蘩。赐以此为然矣,以此言取之。赐缗行。经文B子也日教此弟子曰①,行亡者,神灵之趋②。知谋远者,卜筮之蘩③。赐以此...

  • 标签: 《周易》 《易》 马王堆汉墓帛书 《说文解字》 假借字 通行本
  • 简介:裘锡圭先生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下文简称“《集成》”)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全部简帛资料①。这次重新整理,全面吸收了近四十年来学术界对於马王堆简帛资料研究的各种成果,《集成》可以说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在阅读学习过程中,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五十二病方》 字词考释 长沙马王堆汉墓 中华书局 七十年代
  • 简介:《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对《五十二病方·痿入中者》中“然”解释为“形容火焰炽烈”,此解释不妥,值得商榷.今从文字训诂学和中医药学两方面来分别进行论证,认为“然”当训释为“火焰缓而小貌”.

  • 标签: 《五十二病方》 “然” “火焰缓而小貌”
  • 简介:本人自2008年起参与了裘锡圭先生主持的《长沙马王堆简帛集成》编纂,负责该书《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两篇的进一步整理、完善工作。我在从事图版整理和释文注释撰写的过程中,深深为张政焕、唐兰等前辈学者整理遣两种重要出土古文献时所付出的巨大心力及体现出的精深学养所叹服,他们白手起家的卓绝工作为我们的编纂提供了一个极值得信赖的基础,应当永远感激。

  • 标签: 《战国纵横家书》 马王堆帛书 整理 《春秋事语》 2008年 裘锡圭
  • 简介: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帛图,原图无题,整理者据帛图中“物则有形”四字为题。目录首见於200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第90页)。其具体内容,最早由陈松长先生撰文介绍并研究。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三号汉墓 文物出版社 学说 道家
  • 简介:长沙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诚然与《左传》存在关联,但本文对相关文献重新研究后认为,帛书《春秋事语》很可能既非简化《左传》而成的《左传》系统古书,也非《左传》成书所参考的底本,而应是一种颇受《左传》影响的“语”类古佚书。虽然帛书《春秋事语》形式特征与《国语》接近,但帛书《春秋事语》是《国语》选本的有关推测尚缺乏充分依据。

  • 标签: 《春秋事语》 古佚书 《左传》 《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