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者自2001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不连患者43例,髂骨取移植26例,局部新生移植治疗17例,局部取移植治疗的17例均达到愈合的目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局部取骨新生骨痂骨愈合
  • 简介:摘要针对小儿烧伤的特殊性,浅谈小儿大面积植皮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要点。

  • 标签: 小儿 烧伤 手术配合
  • 简介:骨折后局部血肿对形成的重要意义,血肿病理生理变化、血肿机化与形成过程、骨折愈合机理的理论及临床资料分类对比分析可知,是通过血肿机化形成的

  • 标签: 局部血肿 形成意义 痂形成
  • 简介:骨折后局部血肿对形成的重要意义,血肿病理生理变化、血肿机化与形成过程、骨折愈合机理的理论及临床资料分类对比分析可知,是通过血肿机化形成的

  • 标签: 局部血肿 形成意义 痂形成
  • 简介:摘要: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大,切,植皮所需的物品多,手术时间较长。因此,术前物品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房间的处理极为重要,术前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烧伤切的部位、面积;取皮部位;植皮方式,参加手术的人员等。大面积烧伤病人,常伴有多种 ,因此对切,植皮后,物品,房间处理非常重要。

  • 标签: 切痂 植皮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找出胫骨骨折后形成的规律,避免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提高胫骨骨折的临床治愈率。方法对117例胫骨骨折临床X线进行研究。结果胫骨骨折具有其特殊性。内固定治疗形成以内为主,非手术治疗以外为主,将形成期分为三期,即初显期、有效期、性连接期。此种分期最能说明和反映胫骨骨折后形成的质和量。结论桥梁是胫骨骨折的有效的形成与断端有无分离、部位有关。

  • 标签: 胫骨 骨折 骨痂期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磨的术中麻醉管理。方法收集36例大面烧伤休克期磨患者,对其术中输液、气道管理、麻醉方法、麻醉用药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36例患者术中监测HR85~150次/分,SPO293%~99%,CVP(5±2.3)cmH2O,尿量(76±40)ml/小时,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术后带管回ICU监护,无一例死亡。结论1.根据休克期病理生理的改变,对患者的术中丢失液体作出正确的评估,进一步抗休克治疗,以维持稳定的循环;2.因为大面积烧伤患者都存在吸入性损伤,通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用麻醉呼吸机给予IPPV+PEEP通气,进行术中气道管理。3.对大面烧伤患者休克期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使用代谢快,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保证患者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磨痂 气管切开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切削植皮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患者在6d内进行切削植皮治疗,对照组则在6d后进行切削植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病情稳定后6d内进行早期切削植皮手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应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晚期切削植皮手术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早期切削痂植皮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26对骨折愈合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构建股骨骨折大鼠模型,局部注射miR-126激动剂(agomiR-126)、miR-126拮抗剂(antagomiR-126)设立实验组,同时设立对照组(agomiR-NC),于术后4、8、12周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各组股骨骨折愈合,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内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出芽相关蛋白(SPRE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蛋白及mRNA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在术后12周agomiR-126组右股骨骨折线基本消失,其骨折局部的骨密度[(732.1±16.3) mg/cm]及BV/TV比值[(72.4±2.1)%]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13.2) mg/cm、(70.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17,t=9.261,P<0.01);而antagomiR-126组骨折间隙仍较为明显,其骨密度[(635.2±12.6)) mg/cm]及BV/TV比值[(65.1±3.4)%]明显下降(t=8.174,t=6.838,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gomiR-126组中MVD值(7.6±2.1)明显高于对照组(5.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0,P<0.01),而antagomiR-126组中MVD值(3.6±1.1)则明显下降(t=3.725,P<0.01)。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显示,agomiR-126组SPRED-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0.47±0.04、0.68±0.36)均明显下降(t=5.412、4.712,P<0.01),其VEGF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0.68±0.02、2.53±0.79)则明显上升(t=5.284、11.625,P<0.01);相反,antagomiR-126组SPRED-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0.87±0.06、1.65±0.37)均明显上升(t=7.223、6.795,P<0.01),其VEGF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0.43±0.04、0.75±0.29)则明显下降(t=4.226、2.169,P<0.05)。结论miR-126可以通过SPRED-1/VEGFA通路促进大鼠股骨组织中的血管生成,并加快骨折的愈合。

  • 标签: 微小RNA 血管生成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进行切植皮术中低体温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大面积烧伤行切植皮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低体温的特殊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术终体温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终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在术中不同阶段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和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进行切植皮术中进行针对性的低体温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切痂植皮 体温调控
  • 简介:目的:观察大面积烧伤切植皮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规律。方法不同时间记录分析40例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100次手术术中体温变化。结果大面积烧伤切植皮手术患者体温随手术时间延长而降低,患者体温从消毒后开始下降,手术开始60min后,低体温发生率即显著高于消毒前(P&lt;0.01),达到12%,90min低体温发生率为40%,120min低体温发生率为59%,手术结束时低体温发生率为67%。结论大面积烧伤切植皮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高,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面暴露等措施对降低低体温的发生尤为重要。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切痂植皮手术 体温 手术室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时候是黄昏,秦歌该回来了。沁雪喜欢这种等候的感觉,做上一点饭,等心爱的人回家,这是沁雪在心底描绘无数次的幸福的模样,如今她终于拥有了这样的生活,她内心的温暖渐渐多了起来。

  • 标签: 《伤痂》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草药刺激兔不连间隙形成的机制。方法选用标准实验新西兰大白兔66只,无菌条件下制作兔桡骨不连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体外冲击波联合接骨仙桃草治疗组;B组为单纯接骨仙桃草治疗组;C组为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组;D组为完全对照组,于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各组生成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冲击波及治疗前后各时间段不连区生成量A组及C组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C组第2、4、6、8周比较有差异(P<0.05);B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桃草可以在体外冲击波治疗不连后的早期就能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为非手术治疗不连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协同方法。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仙桃草 骨不连 骨痂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形成期不同体位低剂量C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30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均于创伤3d内行首次常规CT扫描,形成期以常规体位、肩区改良位进行2次低剂量(30mA)扫描。评估不同体位第1~4后肋区、其余肋区低剂量图像质量,记录各肋区显示骨折处数。对同一肋区不同体位图像质量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骨折处数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常规体位及肩区改良位全部患者第1~4后肋区平均图像诊断可接受率分别为1.97±0.72、3.17±0.46,主观噪声和伪影分别为1.97±0.72、3.17±0.46,显示骨折处数分别为10、30;其余肋区平均图像诊断可接受率分别为3.23±0.43、2.93±0.25,主观噪声和伪影分别为3.23±0.43、2.97±0.18,显示骨折处数分别为90、86。两种体位相比,各肋区图像质量评分及第1~4后肋区骨折显示处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肋区骨折显示处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骨折形成期低剂量CT复查患者,如第1~4后肋区有创伤宜选用肩区改良位,无创伤宜选用常规体位。

  • 标签: 肋骨骨折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计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下静脉穿刺法作为静脉输液通道的可行性。方法对2006-2009年4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切植皮术中,在洗手巡回护士相互配合之下,行下静脉穿刺法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血补液。结果45例病人均成功完成下静脉穿刺,满足了术中大量输液的要求。结论下静脉穿刺法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术中运用是可行的。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痂下静脉穿刺 定位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面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1)烧伤血清体外刺激内皮细胞;选用10例男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切组(A组)和非早期切组(B组),每组各5例。两组患者均于A组首次切植皮术后1,3,7d抽取静脉血,另取6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作正常对照。采用上述各组血清,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观察细胞活力及通透性的改变。(2)60只Wistar大鼠,制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切组(C组,30只)和非切组(D组,30只),每组各另设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两组动物于伤后1,3,6,12,24和48h行腹腔补液,C组于伤后3h首次切植皮,补液后1h放血处死大鼠(每组每时相点5只),检测腹腔巨程式细胞(PMφ)的激活情况和血浆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磷脂酶A2(PLA2),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均有明显改善;(2)C组大鼠PMφ的活化程度及血浆LPS,IL-8,PLA2,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D组。结论严重烧伤后尽早清除机体失活组织。能减轻内皮细胞的损害程度,阻止炎性细胞进一步活化,对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严重烧伤 大面积切痂 脏器损害 实验研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植皮术后皮片的成活率,减少创面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过精心的护理,植皮皮片存活率提高,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和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护理,可使烧伤植皮术后的患者皮片存活率有所提高,减少感染因素,减少并发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切(削)痂植皮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