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质剥脱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为四肢长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长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皮质剥脱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4.9±14.6)°,(40.5±9.9)分,(39.5±12.6)分;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50.9±19.5)°,(79.0±12.2)分,(81.1±15.5)分,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大,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皮质剥脱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不连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骨皮质剥脱术 联合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 四肢长骨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四肢长骨骨折出现不连症状患者采用皮质剥脱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3~2014.6期间我院50例四肢长骨骨折出现不连症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25例。常规组采用非金属单侧外固定,观察组对患者施行皮质剥脱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达92.0%,常规组为80.0%,观察组较常规组疗效好,P<0.05。结论非金属单侧外固定可有效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出现不连症状的患者,但患者恢复较为耗时、术后并发症较多,采用皮质剥脱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可避免上述问题,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不连 骨折 骨皮质剥脱术 疗效 非金属固定 单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质剥脱对非感染性股骨干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医治非感染性股骨干不连的40例患者,回顾研究,将采用扩髓髓内钉+植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扩髓髓内钉+皮质剥脱+碎屑回植的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不连愈合率和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不连愈合率(100%)高于对照组(75%),不连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皮质剥脱对非感染性股骨干不连疗效显著,患者不连愈合状况均良好,且愈合迅速。

  • 标签: 骨皮质剥脱术 非感染性股骨干骨不连 临床疗效 愈合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肢长骨不连患者采用皮质剥脱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0.8~2015.6期间收治的四肢长骨不连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采用皮质剥脱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16.67%,均P<0.05。结论四肢长骨不连患者采用皮质剥脱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骨不连 骨皮质剥脱术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皮质剥脱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四肢长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四肢长骨不连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皮质剥脱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长骨不连患者采用皮质剥脱联合锁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骨皮质剥脱术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 四肢长骨 骨不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切口暴露及骨折复位需在关节镜下观察骨折片的位置并确定它能重新植入。先确定骨折片关节软骨下的面容量,然后试行复位来确定它是否能回复到原先的位置中。

  • 标签: 骨折复位 WHIPPLE 关节镜 螺钉系统 固定术 骨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剥脱软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剥脱软骨炎的治疗现已趋向于较为保守。儿童除非软骨炎病灶已剥脱,否则不需要施行手术,几乎每一儿童如此处理后均能完全愈合。对成人剥脱软骨炎的治疗也已趋向于较保守,但手术适应于症状明确者。如股骨受累区不是主要负重面,对未剥脱软骨炎灶在将灶缘软骨切开后,予以取除。如病灶已成为游离体,只需简单地将其取除,对脱落处陈旧的凹陷边缘不需要搔刮。

  • 标签: 剥脱性骨软骨炎 保守和手术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thromboembolicpulmonaryhypertension,CTEPH)是由于肺动脉内反复栓塞和血栓形成而造成的肺动脉高压。可由急性肺动脉栓塞演变而来,也可因下肢静脉血栓等反复栓塞肺动脉所致。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呈渐进性,最终造成右心衰竭和呼吸衰竭而死亡。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肺动脉内膜剥脱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其护理与一般的心脏直视手术护理有相似之处,但其术后呼吸监护有其特殊性,同时持续肺动脉高压及术后再灌注性肺损伤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积极抗凝预防再次栓塞也是术后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论术前物品准备充分,中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严密监测心电图和脑电图的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波动,熟悉手术步骤,严格无菌操作,与手术医生配合积极主动默契,尽可能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膝关节剥脱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16岁至25岁膝关节关节活动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膝关节剥脱软骨炎患者,以接受手术治疗或单纯的保守治疗分为两组,保守组接受常规的制动,营养软骨,增加量等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对所有病例治前以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疼痛等级评分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更佳。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膝关节剥脱软骨炎特别是青少年剥脱软骨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技术联合应用皮质切开治疗成人严重双颌前突,可否安全有效地实现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改建。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畸科门诊就诊双颌前突病例14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并于治疗中接受上前牙区唇侧皮质切开。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锥形束CT,测量并比较上颌切牙切缘到腭平面距离,牙根不同水平处牙槽厚度的变化。结果头影测量分析发现治疗后上下前牙唇倾度减小,软组织颏部前移[治疗后上中切牙点-前颅底平面(U1-SN)减小13.09°±1.26°,P<0.001,下中切牙-眶耳平面角(FMIA)增大9.31°±3.11°,P<0.001,零子午线-软组织颏前点(0-Mer-Pog′)增加(3.22±1.43) mm,P<0.001]。锥形束CT影像测量显示治疗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切缘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中切牙治疗后压入(1.42±0.66) mm,P<0.001,侧切牙治疗后压入(1.35±0.70) mm,P<0.001。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根尖部唇侧的牙槽厚度增加,中切牙增加(1.02±0.68) mm,P<0.001,侧切牙增加(0.89±0.63) mm,P<0.001。上切牙根中部腭侧的牙槽厚度减小,中切牙减少(1.28±0.85) mm,P<0.001;侧切牙减少(1.20±0.69) mm,P<0.001。根尖部腭侧的牙槽厚度也减小,中切牙减小(1.39±0.92) mm,P<0.001,侧切牙减小(1.35±0.94) mm,P<0.001。而上切牙冠方、根中部唇侧的牙槽厚度以及冠方腭侧牙槽厚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辅以牙槽唇侧皮质切开微创手术,优化前牙内收过程中的垂直向控制,实现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改建,达到面下1/3及唇部美学重塑。

  • 标签: 严重双颌前突 定制式舌侧矫治技术 拔牙正畸 骨皮质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节剥脱软骨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膝关节镜及手术证实的13例膝关节剥脱软骨炎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价其MRI影像特点。结果2例仅显示软骨下多个点状或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加权序列为低信号,T2加权序列为高信号,压脂T2为高信号,部分病变区信号欠均匀,边缘模糊,关节软骨尚完整,无形态的改变;4例T1加权序列显示软骨下病变周围出现低信号线影,T2加权序列上则表现为高信号,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粗糙、变薄;5例病变组织及表面软骨与宿主部分分离,边缘为长T1长T2信号影;1例坏死及软骨碎片与宿主分离,并由长T1长T2信号带包饶;1例表现为坏死及软骨碎片与宿主完全分离、脱落,形成关节游离体,相应宿主出现一缺损,中央为长T1长T2信号相隔。13例关节腔及关节囊均见不等量长T1长T2液性信号影。结论膝关节剥脱软骨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RI可作为诊断剥脱软骨炎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剥脱性骨软骨炎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皮质横向搬移治疗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19~57岁,平均32.3岁。腘动脉损伤7例,胫前合并胫后动脉损伤4例。创面部位:小腿远端5例,足踝部6例。创面面积为3.2 cm×2.8 cm~9.5 cm×7.3 cm。在胫骨内侧远离创面10 cm以上行皮质开窗,开窗面积为5.0 cm×1.8 cm,然后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装置。创面有限清创,彻底冲洗后包扎。术后7 d开始横向搬移,创面全部敞开换药。横向搬移持续25 d,术后2个月拆除外固定装置。观察患者创面愈合和横向搬移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3~20个月(平均5.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为35~277 d。末次随访时所有创面均愈合,无复发。2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继续搬移,局部清创后愈合;1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予减慢搬移速度后逐渐愈合。结论对于下肢创伤后远期小腿和足踝部发生的慢性创面,胫骨皮质横向搬移可明显改善肢体局部血供,促进创面肉芽增生和愈合。

  • 标签: 下肢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伊利扎罗夫技术 慢性创面 胫骨横向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