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主-动脉闭塞症的介入治疗的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2020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主-动脉狭窄、闭塞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干预,最后观察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无1例出现血栓形成和器官栓塞等并发症,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主-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干预,可以促使患者更快康复且护理满意度很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主-髂动脉 狭窄 闭塞 介入治疗 护理与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利用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动脉的临床结果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使用IBD技术重建动脉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腹主动脉瘤合并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动脉瘤和动脉瘤2例,孤立性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夹层合并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为(32.10±9.05)mm。结果植入自制 IBD 和临床试验支架各 7 例。技术成功率为92.9%(13/1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范围1~42个月)。随访期内1例因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其余病例植入的IBD支架均通畅,瘤体无扩张。结论IBD是动脉瘤腔内治疗中保留动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髂动脉瘤 髂动脉分支支架 腔内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均采用PTA和(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踝/肱指数(ABI)。结果66例患者成功完成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73枚,其中动脉植入27枚,股浅动脉植入32枚,-股动脉植入14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患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ABI由术前0.39±0.12上升至0.72±0.15,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10例患者因复发而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因其创伤小、可重复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已成为治疗-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下肢 动脉闭塞性疾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用实验用白猪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左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静脉,然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建立左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不行手术。实验组白猪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0天行血管腔内超声(IVUS)检测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左静脉内径,在术后第30天行静脉造影检查观察静脉通畅情况。在完成检查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取出右静脉近心端2.0 cm、左静脉起始端至下腔静脉下段"人"字型血管,观察静脉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验组左静脉缩窄处、对照组相应处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以左静脉直径狭窄率>30%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手术前后左静脉内径的差异,以及两组动物左静脉内膜厚度的差异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动物手术前左静脉直径为7.28~8.04(7.53±0.28)mm,术后第30天为3.72~5.02(4.39±0.48)mm,手术前后左静脉直径差值为2.32~3.88(3.14±0.57)mm,左静脉狭窄率为31.6%~51.1%(41.57%±6.85%),均成功建立了静脉狭窄模型;手术前后左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5,P<0.05)。术后第30天,实验组动物静脉造影显示右静脉均通畅,左静脉可见明显狭窄;静脉壁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异常,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狭窄;实验组左静脉内膜厚度为(209.82±26.26)μm,大于对照组的(37.67±6.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9,P<0.05)。结论在实验白猪体内,采用左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静脉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静脉狭窄动物模型。该方法具有简便、建模效果稳定的优点。

  • 标签: 髂静脉 左髂静脉狭窄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术中自制动脉分支支架(IBD)在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动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自制动脉分支支架重建动脉患者资料,其中2例重建双侧动脉,11例单侧动脉,术后观察盆腔缺血症状发生、内分支支架通畅率、有无内漏及瘤体扩张等情况。结果应用自制IBD保留动脉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2例Ⅲ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围术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9(4~12)个月,无瘤体扩张,支架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无瘤体相关性死亡,2例Ⅲ型内漏消失,1例Ⅱ型内漏持续存在,但瘤体无增大;IBD支架和动脉通畅率为100%。1例对侧内栓塞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臀肌跛行,随访3个月后症状消失,无勃起、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出现。结论术中自制IBD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近期效果理想,远期管腔通畅率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髂动脉瘤 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支架联合3D造影治疗静脉狭窄的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静脉狭窄患者50例,50例患者术前均给予2D造影与3D造影,确诊后应用静脉支架治疗,分析50名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50例患者的2D造影、3D造影诊断静脉狭窄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50名患者共植入50枚自膨式支架,无手术失败患者,术后即刻通畅率100%。随访6个月,通畅率90%,随访1年,通畅率86%。结论3D造影诊断静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静脉支架能够有效治疗静脉狭窄,两者联合,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髂静脉支架 3D造影 髂静脉狭窄 2D造影 自膨式支架
  • 简介:摘要对一例右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左动脉瘤患者的术后监护与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经过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细致的护理,耐心的心理疏导,足够的营养支持,该患者顺利恢复。

  • 标签: 右髂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破裂 左髂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和背景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指南 美国卒中协会 血管外科学 临床研究证据 美国心脏协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患者血压、排尿的管理,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 1例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通过充分作好预见性准备,及时发现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把握给药时机,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床上排尿功能训练,术后及时发现患者有无排尿困难,避免因排尿困难引起患者术后血压升高,导致高灌注。结果: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因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的管理及术后排尿的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椎动脉 肾动脉 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脉闭塞症是指因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动脉闭塞,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闭塞。急性主动脉闭塞较为少见且病情危重,往往伴随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临床上常见的主动脉闭塞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不断积累导致的慢性闭塞,多部位长段或者多节段性闭塞,患者可以出现内脏缺血、下肢缺血或坏死等临床表现。在疾病发展过

  • 标签: 主髂动脉 闭塞症 血栓形成 慢性闭塞 粥样硬化斑块 腔内介入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行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的17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合并总动脉瘤(common iliac artery aneurysms,CI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了动脉分支支架技术(iliac branch device,IBD,n=3)、喇叭形支架技术(bell-bottom technique,BBT,n=10)和外、动脉搭桥技术(n=4)。三种方法均取得较好的技术成功率和近期效果。本研究显示根据腹主、总和动脉具体情况,选择IBD、BBT和自体血管移植等技术,均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臀肌跛行、内漏、内脏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主动脉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41例主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间歇性跛行11例,下肢静息痛12例,合并溃疡或坏疽18例。15例腹主动脉和(或)双侧动脉闭塞者采用腋.股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单侧动脉闭塞者采用股.对侧股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单侧动脉合并同侧股动脉闭塞者采用股.对侧胭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的旁路移植血管均为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工血管。结果术后40例(97.6%)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踝肱指数由术前0.41±0.15升为术后0.89±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5例,随访时间1-5年,本组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总的通畅率分别为93%、86%、80%。结论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主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人工血管 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肾动脉狭窄(RAS)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且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而纠正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后,不仅能纠正高血压,而且能保护受损的肾功能,因此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非常重要。肾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有:①动脉粥样硬化,为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因,左侧稍多于右侧,双侧同时患病者约占30%。年轻人的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诊断 实验室检查 数字减影肾动脉血管造影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要: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R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表现,RA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明显增高,是心血管疾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各种机制促进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AS治疗包括药物与肾动脉血运重建术,目标主要围绕挽救缺血肾脏、控制高血压以及缓解肺水肿、心绞痛展开,近年RAS在心血管系统的地位及治疗影响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心血管事件 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严重肺动脉狭窄应接受球囊瓣膜成形术,如无该术适应证,则应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肺动脉口狭窄 外科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