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清远市区性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性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清远市区商业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324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性病宣教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而后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对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安全套使用知识水平以及安全性行为认知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性病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性病高危人群展开合理的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危人群的性病知识知晓率,从而可有效降低性病发病率。

  • 标签: 性病 高危人群 行为干预 效果 宣传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地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方法对某地戒毒所1516名戒毒人员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并对76例HIV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抗体检出率5.01%,戒毒人群中15~35岁占93.67%;HIV感染者中,15~35岁占96.05%,静脉注射吸毒者高达98.68%,共用注射器者占静脉吸毒者的80.26%。结论某地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HIV流行的高危行为,需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建议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同时还应对在校学生开展预防吸毒的教育。

  • 标签: 吸毒人群 HIV感染 高危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对相关知识、行为需求情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98.86%以上的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对相关知识和行为有需求。结论了解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对相关知识、行为需求程度,以便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才能提高其对相关知识、行为的认识,提高其社会支持,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改善情绪,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危儿 产妇 知识 行为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影响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高危行为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从成都市某戒毒所中选取500名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作为为分析对象,根据1年是否有2个及以上性伴侣、最近1个月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为分组条件,符合的称为甲组(n=210),不符合的称为乙组(n=290),分析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合并多药滥用者、初次性行为年龄早者、使用苯丙胺类物质长者、冲动总分高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更容易出现高危行为。结论: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高危行为

  • 标签: 苯丙胺类物质 高危性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对减少吸毒患者的高危行为影响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01月-2013年06月间来中心自愿进行MMT的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吸毒患者美沙酮足够剂量的维持治疗,根据治疗时间又分为长期组(治疗时间超过12个月)和短期组(治疗时间大于3个月不超过12个月);另选择41例吸毒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方式戒毒作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高危行为进行评价,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高危行为的比例均有所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高危行为降低水平更加明显,差异极显著(P<0.01);而经MMT的患者中,长期组和短期组患者之间的高危行为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T可以有效的减少吸毒患者的复吸行为、违法行为高危行为等一系列的高危行为,明显改善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该治疗方式极具临床意义。

  • 标签: 美沙酮 维持治疗 吸毒患者 高危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高危足(Diabetic foot)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下肢神经、血管发生病变,导致双足感染。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痛、肢端溃疡坏疽[1]。糖尿病足治疗费用高昂,且复发率、致残率偏高。有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糖尿病足发病率达到近90%,且没有下降的趋势,为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2]。一项国外的研究显示,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实施适当的足部护理可显著降低发病的概率,提高其生活质量[3]。因此,对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实施足部护理十分必要可行。本文主要目前糖尿病高危足足部护理行为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 标签: 糖尿高危病足 足部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毒品滥用对MSM高危行为及HIV感染的影响,为制订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在山东省3个MSM监测哨点,收集当地MSM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信息,采集血样做HIV和梅毒检测。结果共调查MSM 1 203人,年龄(30.2±8.9)岁,未婚815人(6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05人(66.9%);曾经使用过新型毒品的比例为54.2%(652/1 203);最近6个月发生过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2.2%(721/1 160)和16.3%(189/1 160);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37/1 203)和4.7%(56/1 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中,来自青岛市是济南市的1.59倍(95%CI:1.13~2.23)、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61倍(95%CI:1.20~2.16)、从酒吧/歌舞厅等场所寻找男性性伴的是互联网/交友软件的1.69倍(95%CI:1.06~2.69)、艾滋病知识得分<6分是≥6分的1.55倍(95%CI:1.01~2.37)、最近1周同性性伴数≥2人是<2人的1.48倍(95%CI:1.12~1.95)、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是无群交行为的2.43倍(95%CI:1.61~3.67),曾使用新型毒品是未使用毒品的1.46倍(95%CI:1.11~1.91)。MSM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的影响因素中,来自青岛市是济南市的2.21倍(95%CI:1.45~3.38)、外省户籍是本省户籍的2.13倍(95%CI:1.28~3.55)、艾滋病知识得分≥6分是<6分的3.11倍(95%CI:1.55~6.25)、最近6个月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是坚持使用安全套的2.60倍(95%CI:1.71~3.96)、最近6个月有同性商业性行为是无同性商业性行为的3.38倍(95%CI:1.92~5.95)、曾经使用过新型毒品是未使用毒品的2.71倍(95%CI:1.82~4.04)、最近1年未检测HIV是检测HIV的2.66倍(95%CI:1.59~4.43)。结论山东省MSM人群中使用新型毒品现象普遍,新型毒品滥用促进该人群无保护性行为和群交行为的发生,应重点加强对吸毒MSM监测和干预力度。

  • 标签: HIV 男男性行为人群 高危行为 新型毒品
  • 简介:旅游区流动人口高危行为所带来的社会代价以及STD、HIV/AIDS传播等危害,    三、旅游区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控制与管理  旅游发展导致了旅游区中大量流动人口的发生与迁移,    二、对旅游区流动人口高危行为危害性的认知  色情旅游发达的国家多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

  • 标签: 产生后果 旅游区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感染高危型HPV妇女实施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及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感染高危型HPV妇女45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2例妇女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23例妇女加用健康管理干预,对比两组高危型HPV妇女的干预有效性。结果:两组妇女干预后对比的高危型HPV感染转阴率、健康行为评分、满意度评分、病毒负荷量RLU/CO比值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感染高危型HPV妇女实施健康管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促进感染的转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管理 高危型HPV妇女 健康行为 影响和有效性
  • 简介: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流行方式也由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其中性行为传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成为新发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高校在校生数量激增,由于青少年是性行为最为活跃的人群,大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近年来,陆续有高校报道发现大学生感染艾滋病,例如北京2007年上半年发现7名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行为研究
  • 简介:【摘要】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重在预防,该人群的预防主动行为十分重要,本文通过讲述主动行为概念,针对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提出癌症预防行为方式,提高消化系统癌症预防水平,为我国医务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的预防指导提供依据。

  • 标签: 消化系统 癌症 高危人群 主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