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肺炎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麻疹发病人群及影像表现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分析病例,对麻疹有一个新的认识。

  • 标签: 麻疹 肺炎 临床表现 影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6月入院的26例婴幼儿麻疹合并肺炎,年龄在4个月至9岁,其中男孩12个,女孩14人,经过及时、准确的治疗与有效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常强,有多种并发症,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并发心衰,易引起麻疹患儿死亡。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麻疹的发病特点,采取良好的综合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麻疹 肺炎 护理
  • 简介: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遭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多见。在幼儿急性传染病中最多,也是最容易传染的病种之一。若合并肺炎、支气管炎等合并症不及时救治,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较高。我科2007年1月-2007年4月共收治小儿麻疹46例,其中合并肺炎22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合并肺炎 小儿麻疹 护理报告 急性传染病 麻疹病毒 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麻疹患儿的人口学、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探讨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18岁的麻疹患儿,收集其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麻疹并发肺炎的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并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730例麻疹患儿,其中2014年423例(24.5%), 2015年437例(25.3%), 2016年856例(49.5%), 2017年10例(0.6%), 2018年4例(0.2%);男女性别比为2∶1;年龄为4 d至18岁,<3岁者1 572例(90.9%);居住地为农村者1 381例(79.8%);低出生体质量儿83例(4.8%);229例(13.2%)患儿在患麻疹前半年内有呼吸道疾病史;1 489例(86.1%)患儿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根据是否并发肺炎,将1 730例麻疹患儿分成肺炎组1 295例与非肺炎组435例。肺炎组呛咳发生率为56.8%(735/1 295),高于非肺炎组的40.9%(178/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70,P<0.01)。0.7%(12/1 730)的患儿病情危重,0.5%(8/1 730)的患儿死亡,均为肺炎组患儿。肺炎组患儿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10×109/L所占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所占比例、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CRP>8.2 mg/L所占比例、降钙素原、降钙素原>0.5 ng/L所占比例、血红蛋白<110 g/L所占比例、白蛋白<35 g/L所占比例均高于非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53、χ2=47.239、t=8.297、χ2=41.176、Z=-6.769、χ2=40.131、Z=-4.119、χ2=19.284、χ2=7.465、χ2=18.356,均P<0.01)。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OR)=1.316]、居住地为农村(OR=1.521)、年龄<3岁(OR=2.044)、出生体质量<2.5 kg(OR=2.014)、发病前有呼吸道疾病(OR=1.905)、未接种过麻疹疫苗(OR=1.591)、感染麻疹病毒后出现呛咳(OR=1.550),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OR=3.666)、C反应蛋白>8.2 mg/L(OR=1.871)、降钙素原>0.5 ng/L(OR=1.711)是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男性、来自农村、低出生体质量儿、患麻疹前有呼吸道疾病史、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麻疹患儿易并发肺炎,应给予特别的医学关注。

  • 标签: 麻疹 儿童 并发症 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56例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在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2.86%,对照组则为71.43%,两组数据相差甚远,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强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麻疹 支气管肺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和全身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该病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和脑炎等,其中肺炎最为常见,病死率较高。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麻疹的发病特点,采取良好的综合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麻疹 肺炎 护理
  • 简介:患儿,男性,1岁。主因发热半月,皮疹伴嗜睡5天,咳嗽、气喘3天,呕吐伴抽搐1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0天有麻疹接触史,入院前半月出现发热,每日体温波动在38℃左右,同时伴流泪、畏光、咳嗽,在家曾用洁霉素、安痛定、氟美松(药量不详)等药物治疗不见好转,体温时降时升,5天前患儿体温升高达40℃,并于颜面、耳后、发际出现皮疹,逐渐波及

  • 标签: 麻疹 合并症 小儿 脑炎 喉炎 肺炎
  • 简介:例l,男,26d。因皮疹、咳嗽4d,加重2d就诊。4d前家长发现患儿额面颈部出现红色皮疹,伴发热,体温38.5℃,偶咳。其母正患麻疹。体检:体温36℃,脉搏180次/min,呼吸78次/min。全身皮肤发灰,可见散在的淡红色皮疹,压之褪色。双眼险肿胀,双眼球结膜轻度充血。口腔颊粘膜及口唇内侧可见麻疹粘膜斑。两肺可闻及密集的中小湿性罗音。心律齐,心音低钝,心率180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微胀,肝右肋下4.0cm,剑突下4.5cm,质软,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VnBC6.7×10’儿,N0.35,L0.64。测血清抗麻疹IgM抗体(十)。给予吸氧纠酸,强心利尿,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5d后皮疹开始消退,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及麦鼓样脱屑,治疗9d痊愈出院。最后诊断:新生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心衰。

  • 标签: 新生儿 麻疹 肺炎 合并症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疹肺炎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麻疹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常规抗感染治疗用于对照组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用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人无效,8例好转,12例治愈,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8例无效,5例好转,7例治愈,总有效率为2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麻疹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麻疹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符合麻疹肺炎的465例病例中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31例患儿相关信息分析。结果31例病例中30人治愈出院,1人好转后家属签字出院。3例予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有上机指针家长签字未上机治疗后好转出院。住院天数8-29天(平均11.3天)结论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较为严重、易致呼吸衰竭甚至呼吸窘迫,早期予大环内酯类抗菌素联合三代头孢菌素、静脉丙球、甲强龙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麻疹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疹肺炎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麻疹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常规抗感染治疗用于对照组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用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人无效,8例好转,12例治愈,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8例无效,5例好转,7例治愈,总有效率为2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麻疹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麻疹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护理干预在麻疹合并肺炎患儿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加强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病情监测护理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宣传。结果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72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70例为有效,总有效率为97.22%,所有患者治疗中均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上,正确的全面护理干预是治疗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患儿病情的治疗,促进早日康复,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麻疹合并肺炎 患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44例麻疹并发肺炎心衰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72例)和优质护理组(72例),常规护理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儿最终临床治疗疗效、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优质护理组患儿其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麻疹 肺炎心衰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进行护理研究,通过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对该类患儿护理的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治疗的时间。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122例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观察对患儿护理的效果,将选取的所有患儿分为均等的A组和B组,使用常规及综合护理的方式对其展开护理内容,并对护理过程中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从综合的角度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可以进一步强化对患者护理的效果,其护理效果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的大大缩短,使患儿家属对护理过程更加满意。且两组患儿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以上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患有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展开护理,可以更好地提升对该类患儿护理的效果,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缩短其接受治疗的时间,对患儿病情的治疗和恢复更有利。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麻疹 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麻疹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91例小儿麻疹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皮疹消退时间(7.54±1.56)d、退热时间(4.51±1.43)d以及住院时间(8.11±1.47)d均低于对照组的(11.26±1.81)d、(7.26±1.61)d以及(12.11±1.79)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对照组20.51%,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麻疹肺炎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小儿麻疹 肺炎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