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所接收的2275例患儿麻醉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1774人,女501人,平均年龄(3.4±1.5)岁(1d~11岁),平均停留时间30min(20~60min)。结果100%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低氧血症(12%),术后寒颤(10%)、术后躁动(10%)、循环不稳定(2.5%),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01%)等。结论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小儿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所接收的4332例全身麻醉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性47.1%,女性52.9%,平均年龄(40.4±20.5)岁(4岁~82岁),平均停留时间43min(20~270min)。结果99.9%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1例病人转入ICU。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6.5%)、术后寒颤(5.2%)、低氧血症(5.1%)、术后躁动(2.2%)、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5%)等。结论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并发症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帮助人们认识麻醉恢复室病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指导护士如何防止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恢复室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通过施行安全干预措施,减少恢复室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提高护士对恢复室病人并发症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主动的干预措施,有效的减少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麻醉后恢复室 并发症 安全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开展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麻醉恢复期全程无缝隙护理、麻醉恢复期的优质专科护理及麻醉苏醒的人性化护理。结果PACU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和麻醉医师满意度提高,无护理差错事故,无护理投诉。结论开展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并持续工作改进,有利于实现患者满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优质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保障全身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减少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半限制区创建麻醉恢复室,配置1名麻醉医生,3名固定恢复室护士,1名轮转专职护士,对麻醉恢复期患者实施监护治疗。结果对4000多例手术患者实施了麻醉恢复期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了186例麻醉的并发症,全部安全出室。结论麻醉恢复室的创建和有效的护理,保障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建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对麻醉恢复室2011年1~10月8000例患者在复苏期的观察及采取护理措施。结果8000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苏室全方位护理可帮助患者安全有效渡过围手术期,达到尽早康复的目地。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实施分级管理方法。方法在PACU实施分级管理,区分层级,确定各级护士岗位、能力标准和工作内容。结果麻醉专科护士的分级管理及能力培养,增强麻醉复苏期患者安全,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结论实施PACU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升护士专科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团队合作能力。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护士 分层管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术后神智皆为清醒的全麻、硬膜外麻醉后患者不同体位对机体的不同影响,寻求患者更舒适及更利于术后恢复的体位。所有观察组病人垫枕卧位,按平日习惯及手术需求体位随意。对照组去枕平卧6h。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6h头痛、呕吐及肩背痛发生率。

  • 标签: 麻醉后体位 舒适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再造胶囊用于人工流产等妇科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收集行人流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口服妇科再造胶囊,6粒/次,2次/d,连服7天;对照组术后服用鲜益母草胶囊,10g/次,2次/d,连服7天。采用月经失血图法1,B超检查,评价15天后患者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及子宫内膜生长情况。结果68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8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91.43%(32/35),对照组66.67%(22/33),p<0.01;观察组平均阴道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3.2±1.3)d;对照组(5.1±1.6)d,p<0.01;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0.61±0.03)cm,对照组(0.60±0.05)cm,p>0.05。结论妇科再造胶囊能明显减少人流术后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妇科再造胶囊 妇科疾病 人流术后
  • 简介:摘要寒战是一种机体骨骼肌的快速节律性以及不随意收缩,它是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所产生的体温调节反应。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过程中,寒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寒战虽然是机体在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不过这种不能自控的肌肉颤动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患者在行椎管内麻醉处理时,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就会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带来严重的损害。本研究主要就椎管内麻醉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寒战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寒战 影响因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麻醉肝功能障碍。方法查阅资料,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结论术后肝功能障碍可能由于麻醉和手术原因所致,亦可能是术前即存在的肝脏疾病的进一步加重。

  • 标签: 麻醉 肝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模式的改进方法。方法采用“护士首诊负责制”,对全麻术后患者在复苏期间进行护理管理。即从对患者的接诊开始,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治疗、护理至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送回病房的整个过程由接诊护士完成。结果护士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复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首诊负责制的护理模式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是科学的、实用的,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首诊负责制 麻醉恢复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碱化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盐酸利多卡因组(Ⅰ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碱化组(Ⅱ组),每组60例。(Ⅰ组)用2%盐酸利多卡因15ml加0.9%生理盐水7.5ml,配制成1.33%利多卡因。(Ⅱ组)用2%盐酸利多卡因15ml加0.9%生理盐水6.5ml加5%碳酸氢钠1ml,也配制成1.33%利多卡因。药液临时配制,均含120万肾上腺素。硬膜外穿刺成功,分别给上述局麻药3ml,观察5分钟,无脊麻征及其它异常体征,再以4~5mg.kg-1的剂量分2次硬膜外给药,根据麻醉平面调整麻药用量。观察首次给药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节段数、麻醉效果及麻醉维持时间。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起效时间短于Ⅰ组,阻滞节段数多于Ⅱ组,麻醉效果及麻醉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利多卡因碱化,可使其弥散能力加强,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阻滞节段数增加,但麻醉效果及作用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盐酸利多卡因 碳酸氢钠碱化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脊髓麻醉疗法在临床治疗外伤顽痛的效果。方法10例临床其它治疗无效的顽痛病人,侧卧位经颈7~胸1或胸-3~4椎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注入1~1.5%利多卡因20ml/30~60s,改平卧位面罩过度换气,静脉注射安定10~20mg,10~20min时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直接行气管内插管,接麻醉机行人工呼吸,不给任何麻醉药,维持60min,密切监测,调节输液速度维持正常血压,待自主呼吸复现、神志恢复,即送回病室。每周一次,4~7次为一疗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房间隙麻醉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乳房间隙麻醉与传统的肿块周围浸润麻醉比较,了解其麻醉效果及患者耐受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肿块大小、肿块个数及平均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中加药次明显少于B组(P<0.05)。2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乳房间隙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肿块周围浸润麻醉

  • 标签: 乳腺肿块切除术 乳房后间隙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根据曲马多的治疗时机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仔细观测这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0min、60min、90min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A组)的各个观测点的疼痛评分都明显好于照组(B组)(P<0.05)。结论临床上,曲马多在手术停止的静注镇痛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非常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曲马多 瑞芬太尼麻醉 早期疼痛效果 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