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病例资料,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35~72岁,平均(52.95±7.41)岁,体重43~85kg,病史6~4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SF-36健康测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516(125.5±6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37(81±33.97)min,住院天数20~95(32±5.3)d。手术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为(83.56±8.25)分、(68.42±9.64)分、(80.43±11.32)分、(67.31±9.52)分、(63.12±10.07)分、(79.26±14.34)分、(64.53±20.58)分、(60.73±11.39)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症瓣膜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手术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于疾病临床治疗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5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结果经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在85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患者当中,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以及联合瓣膜变发生率分别为61.17%、30.59%、14.12%、3.53%以及12.94%,瓣膜功能障碍、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功能异常患者分别占比71.76%、57.65%以及88.24%。结论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的临床诊疗当中,超声检查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超声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年钙化性心脏瓣膜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行冠脉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心脏瓣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是否发生瓣膜钙化病变将患者分有钙化组(A组)、无钙化组(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分析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年龄较B组患者明显偏大,A组患者糖尿、高血脂症以及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A组冠脉造影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对于冠心病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高血脂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合并冠心病的同期手术治疗。方法此次选择了2010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均行同期手术治疗,记录40例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选相关数据作总结分析,探讨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合并冠心病的同期手术治疗有效性。结果同期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LVEDD、LVEF、LVESD等情况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同期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合并冠心病患者。

  • 标签: 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同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随机分为治疗组(美托洛尔+地高辛、氢氯噻嗪)和对照组(地高辛、氢氯噻嗪)。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超声,BNP等指标。结果通过治疗3月后,治疗组(美托洛尔)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美托洛尔对于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有良好改善作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合并心脏瓣膜冠心病患者时使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合并心脏瓣膜冠心病患者共6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合并心脏瓣膜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措施对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6年8月间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加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只用常规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5天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25天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对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生存质量,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措施 风湿性 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诊断中采用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的患者66例为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病例选取时段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区间,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分组,予以超声诊断的33例患者为实验组,而予以CT诊断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相比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异常阳性率和诊断总有效率均得以明显提升,两组比对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获得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可将诊断准确率有效提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瓣膜的中医辩证分类论治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6年6月风湿性心瓣膜34例的中医辩证分类论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风湿性心瓣膜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无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医治疗能改善心脏瓣膜患者的症状,延缓其自然病程,改善心力衰竭的表现,缓解心绞痛症状,预防栓塞中风的发生,是预防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风湿性心瓣膜病 中医辩证 分类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SSD)技术在心外科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盲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心脏瓣膜术后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SSD组。两组均按相同的方法进行机械通气,常规治疗组经气管导管每4小时或按需吸痰一次,SSD组在此基础上实施SSD技术,每4小时通过声门下吸引导管用10mL注射器抽吸气囊上方滞留的分泌物。观察两组入选时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两组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将以上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最终完成临床病例观察共计2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136例,SSD组15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心功能、心胸比、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APACHEⅢ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与常规组比较,SSD组VAP发生率显著下降(20.67%比35.29%,P<0.05),SSD组机械通气时间(h15.8±7.34比23.5±7.70,P<0.05)、ICU住院时间(h36.93±9.42比50.15±13.45,P<0.05)均明显缩短。结论在心脏外科术后,SSD技术能是预防VAP有效的手段。

  • 标签: 心脏病术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声门下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拟行手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情绪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护理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围术期
  • 简介:目的总结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50例.结果死亡1例(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后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22.07)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例(2.25%)、新发脑梗死2例(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例(76.41%),行同步电复律14例(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例(96.05%,170/177)、房颤7例(3.95%,7/177),NYHA心功能Ⅰ级158例(89.27%)、Ⅱ级19例(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和左心房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例(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例(85.88%,152/177).结论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的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Ⅲ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关键.

  • 标签: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围手术期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通人群比较,房颤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15%~20%脑栓塞的发生是由于房颤,在老年人群中房颤并发栓塞的比例更高,由其导致的脑栓塞为非房颤患者的5倍[1]。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 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脏瓣膜变患者整体心功能评价中心衰超声指数的价值意义。方法以超声心动图正常的44例受检者为研究对照组,47例心脏瓣膜变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超声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LAD、LVD、LV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亚组患者心衰超声指数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估心脏瓣膜变患者整体心功能准确性可靠,临床可以将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作为评估心脏瓣膜变者整体心功能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 心脏瓣膜病变 整体心功能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可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引发皮肤、关节、浆膜、血液系统及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各系统和脏器损害的复杂临床表现。2/3以上患者均有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与疾病本身和长期激素治疗都有关系,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狼疮性心内膜炎可累及二尖瓣叶、腱索、主动脉瓣,临床极易误诊为风湿性心脏。作者报告成功诊治1例SLE合并联合瓣膜和左房粘液瘤患者。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瓣膜病 黏液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与瓣膜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及100例瓣膜心脏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为瓣膜心力衰竭患者。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治疗后对其临床特点及远期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3年回访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完全康复率为9%、死亡率为47%;对照组患者的不完全康复率为24%、死亡率为17%。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不完全康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死亡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心力衰竭的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较差,并且死亡率高于瓣膜心力衰竭患者。

  • 标签: 冠心病 瓣膜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