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断声门灌洗联合声门持续吸引与患者发生VAP的几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ICU和EICU中实施气管切开带有声门吸引的机械通气患者为实验数据来源,在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就诊患者命名为对照组(63例),行持续声门吸引;在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就诊的患者命名为干预组(71例),行间断声门灌洗联合声门持续吸引。结果:对照组VAP发生例数为17例,占比为26.98%;干预组VAP发生例数为8例,占比为11.27%,患者VAP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间断声门灌洗联合声门持续吸引对患者胃内定植菌上行及口腔分泌物下行具有一定的阻止作用,可以降低患者VAP发生率。

  • 标签: 声门下灌洗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声门吸引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入住ICU带声门吸引气管切开导管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A组患者间歇声门吸引1 h/次,B组患者间歇声门吸引3h/次,C组患者间歇声门吸引6 h/次。比较三组患者声门分泌物量及培养结果、VAP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VAP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声门分泌物含量、气道黏膜隐血的发生率、气道黏膜肉眼可见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C组患者发生吸引管堵塞的次数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声门吸引的最佳间隔时间为3 h/次。

  • 标签: 机械通气 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间隔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声门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选择9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持续声门吸引方式,对比两组成效。结果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持续声门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可减少机械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值得展开更为深入的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持续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门分泌物持续吸引联合间断声门灌洗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10例经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对象,为患者采用声门分泌物持续吸引联合间断声门灌洗,观察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10例患者声门分泌物持续吸引联合间断声门灌洗第1d引流量为(42.37±5.62)ml/24h,第2d引流量为(46.90±5.27)ml/24h,第3d引流量为(47.25±5.19)ml/24h,提示引流量从逐渐增多到相对稳定的情况。观察10例患者均为发生VAP,发生率为0.0%。结论:预防VAP采用声门分泌物持续吸引联合间断声门灌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声门下分泌物持续吸引 间断声门下灌洗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声门吸引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住ICU的时间顺序编号,按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声门分泌物吸引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隐血试验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声门分泌物吸引量、VAP总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声门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吸引 间断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总结35例气管切开患者行声门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护理。除了做好气管切开的一般护理外,加强早期吸引,维持低负压持续吸引的压力,定时做好声门冲洗的护理,维持吸引管路的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同时准确评估气囊压力。患者经治疗和护理,直接吸出气囊上方分泌物,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气管切开 声门下吸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声门囊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确诊的5例声门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中2例为早产儿,3例为足月儿,均有气管插管史。1例一直无症状,其余4例有喉鸣,其中2例伴声嘶、呼吸困难,曾被误诊为喉软化症、喉炎等。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灰白色囊肿样病变,增强CT检查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均给予激光及钳夹治疗,术后随访支气管镜5~12周,均无复发及声门狭窄。结论有气管插管史的患儿出现喉鸣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有无声门囊肿,经支气管镜激光治疗是声门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喉鸣 声门下囊肿 气管插管 支气管镜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气管切开导管持续声门吸引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ICU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气切,并给予机械通气时间已超过48h,按其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行持续声门吸引,参照组行非持续声门吸引,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于ICU内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VAP发生率、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为ICU患者行气管切开导管持续声门吸引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患者VAP的发生率,并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气管切开导管 持续声门下吸引 ICU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是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声门滞留物与 V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机械通气患者声门技术的吸引对 VAP的影响、方式、气囊压力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声门技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性及发展的现状。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间歇声门下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把间歇声门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我院ICU实施机械通气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间歇声门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出现VAP患者是2例, VAP发生率是4.76‰,而观察组出现VAP患者是1例,VAP发生率是2.64‰;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下降,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将间歇声门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下降,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也有所减少,除此之外,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缩短,节省住院费用。             

  • 标签: 间歇声门下吸引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患者采用持续声门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样本病例选取时段为2013.10~2016.10期间,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不予以负压吸引装置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负压吸引装置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相比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得以明显降低,重症监护住院时间得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得以明显缩短,同时革兰阳性球菌发现率、非发酵菌发现率、大肠杆菌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以上2组比对数据差异经统计学验证,获得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持续声门吸引可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预防,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声门吸引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科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共计7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持续声门吸引干预。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VAP发病率,观察组为7.89%,对照组为26.32%,前者低于后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4.74%,对照组为78.95%,前者高于后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声门吸引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VAP发生率,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机械通气 持续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