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心脏瓣膜病人瓣膜置换术后实施ICU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心脏瓣膜患者4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均进行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ICU综合护理的观察组(20例)与ICU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观察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患者ICU综合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2021年欧洲心脏学会(ESC)/欧洲胸心外科协会(EACTS)心脏瓣膜管理指南在2021年ESC年会期间发布,完成了对2017版指南的重要更新。该文结合我国瓣膜发展现状,在策略评估、治疗方式、新技术和新器械研发及围术期管理等方面对新版指南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以期对我国现阶段心脏瓣膜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心脏瓣膜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病人心肌损伤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心脏瓣膜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研究组病人体外循环前心肌肌钙蛋白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呼吸机应用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整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为心脏瓣膜病人提供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加强对病人的心肌保护,降低心肌缺血时间,加快病人康复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肌损伤,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心脏瓣膜患者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ICU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术治疗,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参照组46例与试验组46例,参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护理以ICU综合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在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护理后均降低,试验组降低效果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参照组为50.00%,试验组较参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48%,参照组为73.91%,试验组较参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患者经ICU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ICU综合护理 瓣膜置换术 重症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生物瓣膜置换术基础上结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观察组cTnI、CK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MMP-2和MMP-9水平。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生物瓣膜置换术 尼可地尔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因冠心病合并瓣膜而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电脑分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分析在不同治疗干预下,两组患者临床数据(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脑钠肽)。结果: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等临床数据,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脑钠肽等心功能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效果,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后,改善了冠心病合并瓣膜患者心功能以及临床数据,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脏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美托洛尔治疗心脏瓣膜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在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的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58.46±4.1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2.34±4.05)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0.25±4.13)mm。结论:心脏瓣膜伴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心脏瓣膜病 慢性心衰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7月的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诊断后,对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心功能变化以及心脏瓣膜受累情况。结果:诊断后,观察组患者LAD以及LVDD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心功能 心脏受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照计算机完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患者均分,每组47例。实验组行倍他乐克、螺内酯、缬沙坦胶囊治疗,参照组行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结论:将倍他乐克、螺内酯、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品。

  • 标签: 三药联合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对重症瓣膜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进入我院治疗的98例重症瓣膜患者划分为两组,均为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心脏康复护理,进一步对比两组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LVEF、LVFS、LVESD三项心脏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瓣膜患者实施术前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术前心脏康复护理 重症瓣膜病 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行心脏瓣膜术且年龄≥60岁、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患者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手术资料。以是否发生LCOS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为分析连续型变量的变化趋势对术后LCOS发生风险的影响,在危险因素中取连续型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中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男性76例,年龄(65.3±3.8)岁。LCOS组21例,非LCOS组9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70岁、术前NYHA心功能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疾病、术前LVEF<40%、失血量/总血容量>20%、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5.067,95%CI 1.320~19.456,P=0.018)、术前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OR=3.100,95%CI 1.026~9.368,P=0.045)、合并肾功能不全(OR=3.627,95%CI 1.018~12.926,P=0.047)、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OR=4.539,95%CI 1.483~13.887,P=0.008)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60~<65岁患者比较,65~<70岁(OR=1.784,95%CI 0.581~5.476)与≥70岁(OR=4.400,95%CI 1.171~16.531)者术后发生LCOS风险升高;随年龄增加,LCOS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24)。与体外循环时间≤90 min患者比较,>90~110 min(OR=1.917,95%CI 0.356~10.322)、>110~130 min(OR=1.437,95%CI 0.114~18.076)及>130 min(OR=5.750,95%CI 1.158~28.551)患者术后发生LCOS风险更高;随体外循环时间变化,术后LCOS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0.009)。结论年龄≥70岁、术前NYHA心功能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老年人 巨大左心室 低心排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在 2020 年 6月~ 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此次医学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5 例)和研究组(35 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术期强化护理。观察指标:护理后并发症、护理认可度情况。结果 ①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 2.86% 低于对照组 17.14%;②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 97.14% 高于对照组 80%,两组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围术期使用强化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让患者更认可医院护理服务,利于患者疾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心衰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接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60例心衰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时间选自2020年6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心动图在瓣膜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对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退行性心脏瓣膜老年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超声征象及病变类型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观察瓣膜功能异常的具体表现以及血液流动的具体情况;结果 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主动脉瓣病变(66.11%)发病率为60%,发病率较高,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发病率为20%,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三尖瓣病变发病率较低,发病率分别为4%、3%、4%、9%;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中的运用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真实的展现出瓣膜钙化以及血液反向流动的具体情况,为医护人员的救治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心力衰竭合并瓣膜心脏病患者中,采取介入治疗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病例:114例,病症:心力衰竭合并瓣膜心脏,入组时间:2019年5月-2021年5月,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方式,组别:实验及对照,各57例,治疗方式:常规治疗和介入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心力衰竭合并瓣膜心脏病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能够有效优化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明危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心内直视术后起搏器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了危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共计114例,本次研究中将收治的病患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研究组的病患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危重症 心脏瓣膜 心内直视术 起搏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A)在治疗瓣膜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268例瓣膜合并LSP-AF,在心脏手术同时行BRA手术患者。比较患者术后窦性心律转复及房颤复发情况等,以及影响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268例患者中行单纯二尖瓣手术86例,单纯主动脉瓣手术4例,联合瓣膜手术164例,其他类型手术9例。术前房颤病程(2.00±1.89)年,左心房直径(56.83±8.27)mm,术后30天内死亡15例。术后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1年86.6%,2年75.4%,5年67.7%,8年57.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HR=1.073,P<0.001)和房颤病程(HR=1.070,P=0.025)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采用双房全迷宫消融线路,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远期效果良好。

  • 标签: 房颤 瓣膜性心脏病 双极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