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缆绳步态训练系统对于慢性正己烷中毒下肢功能障碍训练的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正己烷中毒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缆绳步态训练。结果:实施缆绳步态训练3月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缆绳减重步态训练 慢性正己烷中毒 下肢功能
  • 简介:有机溶剂种类繁多,正己烷是其中之一.同时,正己烷也是目前国内工业上常用的化学物之一.由于其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去污性能强,目前在国内非公有企业应用相当广泛,接触人员日渐增多.正己烷在电子生产行业中用于清洗电子零件的污垢;彩印行业用于清除彩印油污;制鞋行业及皮具厂用作粘胶剂.

  • 标签: 正己烷中毒 救治 正己烷 毒理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正己烷是一种低毒、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的高危害性的饱和脂肪烃类毒物。常态下为微有异臭的液体,分子量86.17,比重0.65481(25℃/4℃),蒸气比重2.97,沸点68.74℃,常温下容易挥发,几乎不溶于水,溶于醚和醇。工业中作为溶剂,常用作清洗剂及粘胶配制、油脂萃取,用于石油加工业的催化重整、塑料制造业的丙烯溶剂回收等。正己烷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胃肠道吸收,皮肤吸收相对较差。职业性中毒见于吸入了其蒸气,近来报道也有经皮肤吸收者。

  • 标签: 正己烷中毒 经皮肤吸收 溶剂回收 胃肠道吸收 职业性中毒 饱和脂肪
  • 简介:摘要:苯中毒导致患者体内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永久性减少,从而导致造血系统功能紊乱。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头晕、昏迷、瞳孔放大、全身肌肉震颤和脉搏减慢。重度苯中毒患者可引起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常是在出现某些临床反应后才发现中毒,入院治疗时已经是重度中毒。职业性慢性中毒。职业性苯中毒的患者多为青壮年,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经济负担较大。身体,需要大量的医疗工作。,患者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 标签: 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特征,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神经电生理的损害及转归。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了9次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9例神经电生理指标异常一年半后有明显好转。结论:追踪检测结果说明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广泛的,经治疗后有明显好转。

  • 标签: 正己烷 神经电生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一涉外企业发生的一起严重的慢性正己烷中毒事故的反思,看到广东省乡镇、涉外企业职业危害的严重。提出要减少乡镇、涉外企业职业危害、防止职业病发生,就必须尽快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对新办企业和新引进项目要严格把关,切实进行“三同时”验收,对进口原料要登记造册,加强管理;对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要实行“劳动卫生许可证”制度;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要实行持健康证上岗制度,定期体检以及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

  • 标签: 正己烷 职业中毒
  • 简介:摘要偏瘫在临床上大多是由于突发脑血管疾病(亦称为“中风”、“脑卒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导致患者身体一侧的运动、感觉暂时性或永久性障碍的疾病。患者在发生偏瘫后不仅会使得其日常生活受限、生活质量降低,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性情绪和极端行为,造成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临床对于偏瘫患者的治疗多采取药物治疗、积极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以期待患者能够重建其神经运动功能,确保患者能够维持基本的下肢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步态干预在治疗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上建树颇丰,成为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明确步态干预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和意义,本研究从神经运动学机制方面对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减重步态 偏瘫 下肢功能重建 神经运动学 机制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9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生物反馈、脑循环、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步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儿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的D区(站立能区)和E区(走、跑和跳能区)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步行训练可促进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

  • 标签: 减重步行训练 脑性瘫痪 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一硫(DAS)对正己烷中毒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8只,随机选取50只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AS对照组(100 mg/kg·bw)、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50 mg/kg·bw)、DAS高剂量干预组(100 mg/kg·bw)。正己烷染毒建立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DAS进行干预,监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吡咯加合物变化,并进行血清吡咯加合物的代谢分析,评价干预效果。另选18只大鼠随机分配到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中,每组各6只,作为卫星组,于第4周进行血清吡咯加合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从第2周开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体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周实验终点,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高剂量干预组体重增加(P<0.05),DAS低剂量干预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依次在染毒第2、3、5周开始出现步态异常。在实验终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步态评分均增高(P<0.01),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均缩短(P<0.01)。与DAS对照组比较,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低剂量和DAS高剂量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大鼠的平均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AS对照组和DAS高剂量干预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周实验终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尿、毛发吡咯加合物浓度均升高(P<0.01),DAS对照组大鼠血清、尿、毛发吡咯加合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周实验终点,与DAS低剂量干预组比较,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尿、毛发吡咯加合物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吡咯加合物在9~12 h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吡咯加合物的半衰期变短、曲线下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S可能拮抗正己烷引起的大鼠周围神经病变。

  • 标签: 正己烷 中毒 大鼠 二烯丙基一硫 吡咯加合物 周围神经 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治疗组35例,肌注神经生长因子9000U,1次/日,疗程30天;对照组35例,使用外观完全一样的无活性制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0%,对照组有效率17.14%,差异非常显著(x2=13.57P≤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无严重的毒副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治疗 正己烷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此次的实验主要了解平板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 方法:选取章丘区人民医院 2019年 7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60位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 (病程 1个月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名,两组均同时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步行训练,观察组则进行平板步行训练。主要针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治疗效果,平衡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下肢 Fug1-Meyer (FMA)评分、 Ber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的治疗总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康复效果好,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板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在多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说明平板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下肢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对空气中正己烷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空气中的正己烷。结果方法的RSD为3.74-6.73%,回收率为76.4-80.1%,最低检出限为0.3μg/mL。结论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采用单离子扫描,避免了干扰,使分析结果更准确,大大提高分析测定的灵敏度。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 空气 正己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持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方式,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级以上下肢肌力,并且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15例患者。均为两组偏瘫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进行支持训练,整个过程为3个月。对比两组偏瘫患者下肢肌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支持训练下肢肌力的恢复情况要比对照组优异,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运动耐力。结论支持训练能够有效恢复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预后,还能够减少偏瘫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减重支持训练 偏瘫患者 下肢肌力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态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针灸康复、理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减步态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并作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检差异显著(P<0.05)。结论:步态训练有助于提高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脊髓损伤 胸腰段 减重步态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正己烷装置于2001年建成开车。由于设计问题装置达不到设计产能,2003年新建脱轻塔,将原脱轻塔塔板更换为波纹板填料作为己烷塔使用。改造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达到设计指标。装置设计原料加工能力4.1t/h,年产正己烷5000吨(正己烷纯度70%)。随着原料供应量增加而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正己烷装置无法将原料全部进行加工,由于装置原设计处理量偏小,所以受到部分设备、机泵、调节阀、管线的限制,无法进一步提高加工量。因此,通过对现有装置的计算和分析,找出制约装置提产的主要因素进行改造。

  • 标签: 技术改造 正己烷装置 脱轻塔 导向浮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板训练(BWST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8例分为FES组19例、BWST组19例和联合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早期常规康复治疗,FES组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BWSTT组则增加BWSTT治疗,联合组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FES治疗。3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均为3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能力、步行速度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BBS和FMA-LE评分、10MWT和FAC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BBS和FMA-LE评分分别为(36.8±4.2)分和(28.6±3.5)分,10MWT为(8.3±3.6)s,FAC评级为(3.4±0.7)级,均显著优于FES组和BWSTT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 简介:目的考察辅酶Q10在其异构体检测配制的正己烷溶液中的稳定性情况。方法参考《美国药典》、《欧洲药典》、《中国药典》2010年版等法定标准要求的辅酶Q10原料异构体检测方法,最终采用《中国药典》方法,选取5批,3个不同来源的辅酶Q10产品,分别将异构体检测溶液置于棕色量瓶和透明量瓶中,放置0、3、5h,对比异构体检测HPLC图谱各杂质峰面积归一化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该研究通过一系列试验证实了异构体检测溶液在存放过程会发生降解,从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结论辅酶Q10异构体检测样品溶液配制必须临用新配,避光操作。

  • 标签: 辅酶Q10 异构体(2Z)-异构体 HPLC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