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炎症指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17日至2月14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入院前胸部CT、入院24 h内首次实验室参数及胸部CT。随访至患者首次发病后30 d,将出现呼吸困难或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 h内病灶进展超过50%(符合重型分型标准)作为研究终点。根据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炎症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指标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早期炎症指标对新冠肺炎患者发展至重型/危重型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0例新冠肺炎患者,男性74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45±14)岁;轻型6例(4.3%),普通型107例(76.4%),重型22例(15.7%),危重型5例(3.6%)。轻型/普通型组与重型/危重型组间年龄(岁:43±13比57±13)、合并1种慢性疾病患者比例(17.7%比55.6%)、C-反应蛋白〔CRP(mg/L):7.3(2.3,21.0)比40.1(18.8,62.6)〕、淋巴细胞计数〔LYM(×109/L):1.3(1.0,1.8)比0.8(0.7,1.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2.1(1.6,3.0)比3.1(2.2,8.8)〕和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风险模型评分〔MuLBSTA评分(分):5.0(3.0,5.0)比5.0(5.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NLR、MuLBSTA评分、年龄、合并1种慢性疾病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37(1.020~1.055)、1.374(1.123~1.680)、1.574(1.296~1.911)、1.082(1.042~1.125)、6.393(2.551~16.023),均P<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MuLBSTA评分为新冠肺炎发展至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OR和95%CI分别为1.024(1.002~1.048)、1.321(1.027~1.69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MuLBSTA评分预测重型/危重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818,最佳截点分别为27.4 mg/L、6.0分。结论CRP、MuLBSTA评分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对发展为重型/危重型可能有较好独立预测能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 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风险模型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娩疼痛程度的众多影响因素以及其与分娩结局之间存在的关系加以探究。方法选取住院分娩产妇150例,分析其各自的一般资料、分娩情况、分娩疼痛程度等数据。结果可见产妇年龄、孕次、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乃至于产前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可能对其分娩疼痛程度产生影响,同时后者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产程进展情况乃至于分娩方式、产后情况等。结论采取相应方式对分娩疼痛加以减轻的做法,可以对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等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分娩疼痛程度 相关因素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TACE术后疼痛程度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82例经TACE术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采用VAS评分标准将疼痛程度分为4级。收集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与TACE术后疼痛程度相关性。结果对患者病例资料与TACE术后疼痛的分析,发现术前HBVDNA定量结果、糖尿病史及饮酒史与疼痛程度相关,BMI、肝功能Child分级与疼痛程度相关,而性别、年龄、AFP浓度、高血压史及吸烟史与疼痛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乙肝相关肝癌患者TACE术后疼痛程度可能主要与肝功能相关,因此要对行TACE术患者行积极保肝护肝治疗,从而预防或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 标签: 乙肝相关肝癌 TACE 疼痛
  • 简介:摘要疼痛是一种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觉,引起人的不舒适反应,不愉快的情绪,是人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的理性因素、情感因素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避免疼痛,消除疼痛或缓解疼痛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学的宗旨和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

  • 标签: 疼痛 评估 对策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具体检测值与慢性非萎缩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相关性。方法:143例入组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胃黏膜活检行炎症程度分级,所得数据采用R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H.pylori感染患者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所占比例高于未感染患者,而轻度炎症所占比例低于未感染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在感染组中,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与H.pylori的检测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H.pylori感染的成年患者,在无其他抗衡因素下,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减轻粘膜炎症预防胃癌是必要的,而113C-UBT检测值对于判断胃黏膜炎症程度无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三项指标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03.02日至2017.10.02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为细菌组与混合组,对照组为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对比三组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细菌组、混合组治疗前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都高于对照组(p均<0.05);细菌组的后两项指标较混合组更高(p均<0.05);治疗后,细菌组与混合组的三项指标都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指标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生化指标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0日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48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IBD类型,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组(n=12,确诊为UC患儿)和克罗恩病(CD)组(n=36,确诊为CD患儿)。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30例非IBD受试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3组受试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以及检测其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IgG和ASCAIgA、抗乙糖苷甘露糖抗体(AMCA)IgG、抗乙糖苷壳糖抗体(ACCA)IgA、抗细菌鞭毛蛋白cBir1抗体(anti-cBir1)IgG和粪钙卫蛋白(FC)水平,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对3组受试儿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pANCA、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和FC水平分别进行整体比较,再采用SNK-q检验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对3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及血清pANCA、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阳性率和FC阳性率进行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1)3组受试儿的年龄、BMI及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受试儿血清pANCA、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和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间血清pANCA、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和FC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受试儿血清pANCA、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和F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pANCA或许可以作为诊断UC的首选指标,而血清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和anti-cBir1IgG,或许可作为诊断CD的指标,但

  • 标签: 生物学标记 炎症性肠病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诊断 血清学试验
  • 简介:为分析我国各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程度,研究人员选择水资源量、社会经济、供水、需水、缺水和水环境6个方面共24项指标,建立了水资源紧缺程度综合评价模型,对80个流域二级区的现状(1993年)、2000年、2010年3个水平年进行了评价。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海河、汾河、渭河流域以及山东半岛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地区;水资源量不足是造成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主要原因;南方山丘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供水能力不足、工程建设滞后是造成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原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水环境恶化已成为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重要影响因素。至201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程度将呈递增趋势。

  • 标签: 水资源供需平衡 水资源评价 评价指标 权数 隶属度
  • 简介:"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用来监督和检查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是评定成绩、发现问题的一个基本统计分析指标,这一分析指标虽然计算较为简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正确应用该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 标签: 计划指标数值 会计核算 计算统计分析指标 核算方法
  • 简介:摘要胰腺癌发病率在全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具有早期诊断困难、常伴远处转移、外科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等临床特点,预后亟待提高。研究已经证实,炎症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炎症介质在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影响胰腺癌预后。本文就外周血炎症指标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炎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指标及其比值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经选择性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44人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三组,分别在入院后检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等。结果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比值、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ApoA1/ApoB比值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正常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又显著高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P<0.05)。结论HDLc和ApoA1/ApoB比值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造影 血脂指标 血脂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68例恶性肿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声生存质量,缓解癌痛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恶性肿瘤 疼痛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肺功能指标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肺癌化疗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由35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肺功能指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幸福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MVV、FVC、FEV1、FEV1/FVC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满意率82.86%,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对疼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改善肺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优质护理 化疗 心理状态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远端胃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遴选2022年6月-202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远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将60例远端胃癌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并在此后的研究中将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指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就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术后24小时的应激反应指标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远端胃癌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远端胃癌 术后疼痛程度 应激反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外科手术疼痛程度的评价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适用作为术后疼痛的治疗药物,观察组则采用双氯芬酸钠片作为术后疼痛的治疗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清醒时、术后8h、术后16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分别为(5.12±1.01)、(4.02±0.95)、(3.13±0.63)、(2.16±0.55);相应的,对照组分别为(7.89±0.90)、(7.23±0.93)、(6.89±0.68)、(5.93±0.61);观察组清醒时、术后8h、术后16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其次,观察组镇痛总有效性(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且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且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片有助于降低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提高镇痛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积极作用,可推广。

  • 标签: 耳鼻喉 手术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人格特质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疼痛科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疼痛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情绪调节疗法。干预前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干预前后患者正负情绪量表(PANAS)、情绪调节量表(ERQ)、数字疼痛评估法(N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EPQ-RSC各维度评分、PANAS评分、ERQ评分、NRS评分和SCL-90评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干预后,干预组PA评分、认知重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A评分、表达抑制评分、NRS评分以及SCL-90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4个因子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艾森克人格特质问卷预测慢性疼痛患者的积极情绪,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情绪管理,可有效调节患者情绪,引导患者恢复正性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从而尽快恢复。

  • 标签: 慢性疼痛 人格特质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强化疼痛护理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0例我院急诊创伤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入组时间在2019年4月-2021年5月,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两组,n=40。参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在鼻窦炎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对照形式展开,选择我院耳鼻喉科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接受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采用随机交替法将均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疼痛护理,比较两组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及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PSQI、POM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鼻窦炎术后应用疼痛护理的护理效果良好,可有效的减轻疼痛、改善患者负面心态并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鼻窦炎术 疼痛护理 疼痛程度 心态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背景:目前的研究表明,骨髓水肿(bonemarrowedema,BME)是引起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疼痛的重要原因,但BME在多大程度上影响KOA疼痛尚存争议。目的:探讨BME与KOA患者疼痛相关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79例伴有BME的老年KOA患者作为观察组,68例不伴有BME的KOA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应用3.0TMRI行膝关节平扫,根据BME的半定量分析进行评分,分析BME与KOA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伴有BME的KOA患者中,BME越明显,疼痛程度越明显,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BME是导致老年KOA疼痛的重要因素,且KOA患者的疼痛程度与BME严重程度呈正比。

  • 标签: 骨髓水肿 骨关节炎 半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