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东市2004-2013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按照中国《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丹东地区2004-2013间的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丹东地区10的孕产妇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和羊水栓塞呈上升趋势,位居榜首;其次为产科出血,直接产科死因高于间接产科死因。结论继续深入开展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前,产时、产后保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绿色通道畅通等措施,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孕产妇 死亡率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师德问题是近年来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师德问题更是师德问题的重中之重。从2004至2013,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师德问题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特定背景下的高校师德研究、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高校师德建设对策研究等三个维度,其中高校师德建设对策研究最受研究者关注。高校师德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存在着重理论研究轻实证研究、重本土研究轻比较研究、研究视角不均衡等方面的不足。因此,高校师德研究应在这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 标签: 近十年高校师德 问题研究 述论
  • 简介:目的:了解郧西县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郧西县2004~2013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率、构成比、死亡原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郧西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婴儿期特别是新生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或低体重、意外窒息、先天性。脏病、出生缺陷。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医疗机构产、儿科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孕产妇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死亡 死因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2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的性病疫情报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的37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的146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的1.80∶1缩小至2012的1.01∶1。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29岁组及30~39岁组。结论:广东省性病流行趋势呈持续缓慢增长,性病报告病例地区差异大,≥60岁组构成逐渐增加,应加强性病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防治工作。

  • 标签: 性病 流行趋势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市2004-2013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2010及SPSS15.0对2004-2013佛山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佛山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47632例,其中后天梅毒454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94/10万,年报告发病率缓慢上升,2012达到高峰;Ⅰ+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曲线平缓;隐性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与后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基本一致;近十胎传梅毒共报告21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7.4/10万活产数,2004至2007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后呈波动下降趋势;年龄组别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30-3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家务及待业、农民;顺德区和南海区病例数最多。结论:青壮年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但老年人群也不容忽视;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同时应加强梅毒监测,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我市梅毒的流行。

  • 标签: 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电解铝厂2004-2010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职业禁忌证人群分布、职业病患病种类、患病率及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4-2010连续6对某电解铝厂铝电解作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开展健康检查。结果体检24,540人次职业禁忌证136人。提示职业健康检查人数较稳定,职业病防治重点在于加强在岗期间及上岗期间职业禁忌证检查。

  • 标签: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禁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涟水县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办公软件Excel2000对涟水县2004~2013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3涟水县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30.7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2.991,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分型监测显示甲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乙型肝炎所占比重上升,戊肝比重接近甲肝。结论近年来,涟水县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肝防制工作。此外应加强对未定型肝炎的分型诊断,提高分型报告率。

  • 标签: 肝炎 流行状况 分型 病毒性肝炎
  • 简介:目的:分析广东省近10麻风病新发病例的流行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2004~2013广东省麻风病新发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3全省共新发现麻风病1201例,年均发现率0.13/10万,发现率最高年份为2004(0.17/10万),最低年份为2013(0.08/10万);年均患病率0.39/10万,患病率最高年份为2004(0.41/10万),最低年份为2013(0.34/10万)。新发病例在21个地市均有分布,但地区分布不均,其中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地区,非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新发病例中男性病例占65.3%,儿童病例占2.2%,多菌型病例占87.3%,2级畸残病例占13.7%,非户籍病例占25.0%。结论:近10广东省的麻风病疫情处于较平稳的低流行状态,但仍存在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不足、非户籍病例比重逐年上升等问题,因此防治工作不容松懈,应加强早期发现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 标签: 麻风病 流行病学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涟水县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乙肝疫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疫情网络数据和专题调查资料对2004-2013涟水县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3累计报告乙肝病例2100例,占涟水县所有报告传染病的14.89%。年平均发病率为19.64/10万,发病年龄集中于15岁~59岁,占发病总数的90.48%;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231;职业发病分布前3位的是农民(70.14%)、学生(8.67%)、工人(4.86%);高发地区主要为涟城、高沟。结论2004-2013涟水县乙肝疫情处于高位波动状态,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乙肝的诊断水平,提高乙肝报告质量。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十来雨花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动态情况。方法对2004至2013雨花台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共检查85469例次,患龋齿19768例次,患病率23.13%。年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由度9,X2=598.28,P<0.005)。结论近10雨花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需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使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进一步下降。

  • 标签: 龋齿 学龄前儿童 幼儿园
  • 简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研员新的角色转变和功能更新受到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多方面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2004—2013间我国关于教研员的研究的现状,对研究中的若干观点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期对相关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教研员 角色转变 专业发展 选拔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4—2013石台县儿童保健状况,为制定和完善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3石台县主要儿童保健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和系统管理率、访视率等。结果2004~2012石台县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母乳喂养率、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儿童保健服务可以保证儿童生存质量。母乳喂养随着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而变动。

  • 标签: 儿童保健 健康状况 管理 死亡率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涟水县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涟水县2004-2013疟疾血检年报、网络直报、个案调查及“三热”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涟水县2004-2013共发生23例疟疾病例,其中间日疟14例,恶性疟9例,疟疾(未分型)0例,年均发病率为0.22/10万。结论开展对“三热”病人的监测是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分析近10我国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研究的发展态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2004-2013国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10篇文献,分别发表在91种期刊上,近4文献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作者来自29个省市,研究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为主;文献以临床科研论文为主,其次是个案报告和经验介绍论文,仅2.86%为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集中在肿瘤患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案例报道与分析、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防治与护理对策、血栓形成原因回顾与分析等方面,目前尚无规范统一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实践标准;论文引文以中文文献为主(70.37%),论文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者9篇,最高被引频次为93次;研究受科研基金资助者12篇(5.71%)。结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问题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尚须加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探索更为简便有效的PIC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管理流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PICC 静脉血栓 文献 文献计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德江县2004~2013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形势,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方法对德江县2004以来的艾滋病常规监测、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德江县自2004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1312月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及病人126例。病例分布为男性8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为1.81;感染者有农民及无业人员(其中大多数为外出务工人员)111例,干部职工11例,学生3例,散居儿1例。死亡30例(其中男生19例,女生11例),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96例。126例感染者及病人中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经性接触传播108例(其中同性性传播4例),占85.7%。吸毒传播4例,占3.1%。母婴传播1例,占0.79%。不详的13例,占10.3%。结论目前德江县的艾滋病流行处于低流行态势,但由于传染源的不断累积和高危行为的泛滥,艾滋病流行有快速增加的趋势,必须加大监测力度,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控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势头。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的方法,对2004耀2013期间在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艺术体操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第一作者专业背景、参考文献状况、科研论文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10来我国艺术体操科研论文数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于2009数量开始逐渐下降;第一作者是非体育专业的研究人员较少;参考文献语种单一且数量少;艺术体操相关运动基础理论、器材、设备、测试设计、教学等的研究较少以及在中小学开展艺术体操教学没有受到重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