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6我国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rcGIS 10.0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的平台,建立我国2004-2016结核病空间分析数据库,对结核病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04-2016全国共登记结核病病例13 157 794例,全国年均登记率为75.90/10万(27.95/10万~180.82/10万)。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Moran’s I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西藏、贵州、广西和海南(省、自治区)为高-高聚集区域,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省、直辖市)为低-低聚集区域;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全国结核病疫情存在15个"热点"区域,其中3个"正热点"区域分别为新疆、西藏和海南(省、自治区),12个"负热点"区域分别为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山西、河南和吉林(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分阶段时空扫描分析,3个阶段共探测出12个聚集区域,每个聚集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004-2016我国结核病疫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均登记率并非随机分布,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阶段时空扫描聚集区域逐渐减少,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高风险地区仍持续存在,需重点关注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标签: 结核病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甘肃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与聚集性特征,为甲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8甘肃省各县(区)甲肝病例报告数据,描述甲肝疫情流行特征,采用SaTScan 9.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3软件实现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2004-2018甘肃省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1/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PI)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异常高值的7个县(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04-2012各年龄组发病RR值均低于0~9岁组(P=0.000)。除20150~9岁组外,2013-2018各年龄组发病RR值低于≥60岁组(P=0.000);年均报告发病率的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4-2018甘肃省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2004-2008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91.95 km,时间为2004-2005,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陇南市。2009-2018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183.26 km,时间为2009-2012,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和陇南市。结论2004-2018甘肃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流行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0~9岁组儿童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年龄组,≥6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应被重点关注。甲肝存在时空聚集性,重点防控区域在甘肃省西南部地区。

  • 标签: 甲型肝炎 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宁夏艾滋病患者(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的工作数据,采用描述性及趋势检验分析宁夏HIV/AIDS抗病毒治疗历年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该人群入组治疗因素。结果2004—2017宁夏入组治疗人数共计1 365例,男女比平均为4.1∶1,以青壮年为主,>60岁人群治疗维持在9%的比例,≤20岁人群治疗比例由无增长至5%,婚姻状态以已婚/同居状态居多,未婚呈现增长趋势;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且同性性行为增加趋势明显;治疗开始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M(P25~P75)为346.0(251.0~564.0)个/μl,2004—2008,治疗时均出现相关体征,2009—2017逐步减少,HIV确诊阳性时间与开始治疗时间间隔M(P25~P75)为1(0~13)月。"发现即治疗"影响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传播途径、WHO分期、CD4值是"发现即治疗"的影响因素,其中临床分期III/IV期是"发现即治疗"危险因素。结论宁夏AIDS"发现即治疗"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临床分期中III/IV期是"发现即治疗"策略实施的危险因素;治疗人群趋于年轻化,提示本地区在贯彻"发现即治疗"防治措施同时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开展更加精准的干预措施为抗病毒服务。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31个省份冬季低温与流感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31个省份20041月至201612月流感的发病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的影响,分析低温与流感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全国流感发病率从2004的4/10万增加到2016的22/10万,整体呈现增高的趋势,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份历年的发病率均<5/10万,处于较低的发病水平,而甘肃、河北、广东、北京等省份的流感发病率较高,部分年份的发病率>30/10万。在1-6月,随着气温的升高,流感的发病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7-12月随着气温的降低,流感的发病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低温对流感发病影响最高的省份,冬季前期是北京(RR=2.90,95%CI:2.57~3.28),冬季后期是西藏(RR=3.37,95%CI:2.03~5.58);低温对流感发病影响最高的区域,冬季前期是东北地区(RR=2.04,95%CI:1.48~2.79),冬季后期是华南地区(RR=1.77,95%CI:1.61~1.94)。冬季前期和冬季后期低温对流感发病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结论冬季低温与流感发病之间存在关联性,冬季前期和后期低温对流感发病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

  • 标签: 低温 流感 发病 冬季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4-2018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钩体病数据来源于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和11个监测点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地图绘制,采用SaTScan 9.1.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描述钩体病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2004-2018四川省报告钩体病发病2 834例,死亡41例,发病率0.23/10万,死亡率0.003/10万,发病趋势波动向下。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底,较水稻收割时间晚1~2周。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5∶1;发病率较高的为50~65岁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2.75%(2 345/2 834);其次为学生,占12.74%(361/2 834),但2011后学生病例报告极少。高发地区在南部长江流域沿岸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县)、沐川县等和东部嘉陵江流域仪陇县之间不断交替。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发现2个高发聚集区域(P<0.001)。11个监测点2004-2018平均鼠密度为5.44%(14 351/263 767);主要野外鼠种有四川短尾鼩(占69.07%)、黑线姬鼠(占12.73%)等;其中黑线姬鼠密度介于4.60%~0.19%之间,呈持续下降趋势,2018达最低水平。鼠肾标本培养钩体阳性率的各年度间也呈下降态势。2007-2018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4.52%(3 271/13 339),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近年未出现菌群的更替。结论2004-2018四川省钩体病发病水平极低,季节特征符合稻田型流行特征,人群以老年农民为主;高发地区在长江和嘉陵江流域周边互相交替。黑线姬鼠密度和带菌率均较低;主要流行菌群持续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

  • 标签: 钩体病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杭州市20041月至2018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杭州市2004—2018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84起,发病10 824例,死亡21例,波及998 084人,罹患率为1.08%。事件分级以一般级事件(Ⅳ级)最多(177起,62.32%),未分级事件(101起,35.56%)次之。事件分类以传染病事件(252起,88.73%)为主,传染病事件中报告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霍乱(75起,29.76%)、流行性感冒(47起,18.65%)、水痘(46起,18.25%);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19起,6.69%)。暴发事件的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共162起(77.89%)。事件在3、8、9、12月份高发。结论杭州市2004—20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

  • 标签: 流行病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中国<1岁组儿童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水平与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公开出版的《2004-2018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分析我国<1岁组儿童在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分析城乡、东/中/西部地区不同性别<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各时间段内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全时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CI。结果2004-2018<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8.0%(95%CI:-10.6%~-5.4%),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的差异逐渐缩小。2004-2018<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幅度为1.6%(95%CI:0.1%~3.2%)。<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城市(38.74/10万)高于农村(30.44/10万),城市<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年平均下降速度(-3.4%,95%CI:-7.0%~0.3%)低于农村(-9.3%,95%CI:-12.0%~-6.6%);<1岁组男童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36.25/10万)高于女童(28.22/10万);西部地区<1岁组儿童低出生体重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变化为3.2%(95%CI:1.7%~4.8%),变化速度高于东部地区的-0.5%(95%CI:-2.3%~1.4%);不同城乡、地区间<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男童均高于女童。结论2004-2018<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建议以男童和中、西部地区儿童作为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人群。

  • 标签: 低出生体重 死亡率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公开出版的2004—2018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的0~1岁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及构成比;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率与构成比的变化趋势,计算各时间段内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全时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CI值。结果2004—2018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共15 969例,男童占58.12%(9 281例),农村占71.79%(11 464例),东、中、西部地区先心病死亡病例分别占34.30%、37.06%和28.64%。2004—2018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从106.81/10万下降到38.70/10万,年平均下降速度为[AAPC(95%CI)=-7.2%(-11.5%, -2.6%)];女童先天性心脏病亡率[AAPC(95%CI)=-7.7%(-13.0%, -2.0%)]与男童死亡率[AAPC(95%CI)=-6.8%(-12.0%, -1.2%)]均呈下降趋势;城市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AAPC(95%CI)=-5.9%(-9.9%, -1.7%)]与农村死亡率[AAPC(95%CI)=-7.4%(-10.5%, -4.2%)]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AAPC(95%CI)=-8.6%(-14.2%, -2.6%)]与中部地区死亡率[AAPC(95%CI)=-7.8%(-11.5%, -4.0%)]呈下降趋势;性别间、城乡间、地区间死亡率差距逐渐缩小;2004—2018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AAPC(95%CI)=3.3%(1.7%, 4.9%)]。结论2004—2018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 标签: 死亡率 心脏病 先天畸形 趋势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04-2018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点和菌株的起源与进化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通辽市布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构成比和率描述流行病学特征。用常规鉴定方法鉴定菌株的种型,用AMOS-PCR对菌株的种型进行复核,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2004-2018通辽市共报告布病16 704例,年均发病率为35.41/10万。扎鲁特旗和库伦旗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10.51/10万和67.84/10万。40~54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48.75% (8 143/16 704);农民14 873例,占89.04%。男女性别比为2.40∶1。3-5月为发病高峰期,占56.30% (9 405/16 704),发病高峰在4月。常规鉴定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羊1型3株,羊3型3株。AMOS-PCR鉴定显示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6株布鲁氏菌分为2个MLVA-11基因型(111和116),属于东地中海血统。MLVA-16聚类分析表明通辽地区的菌株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2004-2018通辽市布病疫情极为严重,有向周边地区蔓延的风险。应加强检测防控,防止疫情扩散。

  • 标签: 人间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羊种布鲁氏菌 通辽市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各家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等影像资料为主,分析2020第4号台风“黑格比”强度变化和风雨特点。结果表明:1)“黑格比”形成时副热带高压较为强盛,因而台风路径预测较为精准。2)“黑格比”体积小、水汽少、中心气压高,但是能量集中,威力大、风力强,在台风周围出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3)“黑格比”充分发挥小台风优势,在水汽不足的条件下,利用高海温进行能量补充,并于登陆前爆发性发展。4)“黑格比”登录后,借用地形抬升和较高的地温,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能量维持,台风低压与强盛的副热带高压产生明显的气压梯度力,并且台风东侧偏南气流与副高西侧偏南气流叠加,从而造成大风过程。5)未来对较高海温条件下的小体积高能量低压系统需进一步提防近岸加强带来的相关风险。

  • 标签: 子弹台 近岸爆发 多边形风眼
  • 简介:摘要目的中国于2009启动了新一轮的医疗卫生改革。本研究旨在评估医疗改革前后预防保健利用(PCU)情况的变化及其与医疗改革的关系。研究设计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调查,使用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5轮的调查数据(2004—2015),其中包括:成年人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数据。数据分析采用了多层次混合效应逻辑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地点数据来自中国9个省的城乡社区。研究对象数据来自5轮CHNS,2004、2006、2009、2011、2015分别纳入9 960名、9 888名、10 286名、9 709名、10 628名参与者。结局指标主要的结局指标是预防保健利用。结果2004—2015人中的预防保健利用率分别为3.29%、3.13%、3.77%、4.95%和2.73%。无论是在医疗改革前还是改革后,有疾病史和女性都是预防保健利用的促进因素。2009以前,预防保健利用率与性别、收入、医疗保险状况和地区密切相关。2009—2011,年龄、医疗保险状况、饮酒史和受教育程度对预防保健利用有显著影响。2011—2015,拥有医疗保险不再是预防保健利用的促进因素,而高收入可能对预防保健利用有负面影响。结论2004—2015预防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中国的医疗改革对预防保健利用可能缺乏长期影响力。今后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农村地区和没有疾病史的参与者进行预防保健服务的深入改革,并进一步研究如何建立预防保健服务利用的可持续性十分必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通过对 2009—— 2018国内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的排球科学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 10来国内对排球研究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排球研究所涉及领域逐渐扩大,学科交叉性突现,研究内容呈辐射状;科学研究领域趋向平衡。

  • 标签: 排球 科学研究 现状
  • 简介:摘要: 通过对 2009—— 2018国内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的排球科学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 10来国内对排球研究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排球研究所涉及领域逐渐扩大,学科交叉性突现,研究内容呈辐射状;科学研究领域趋向平衡。

  • 标签: 排球 科学研究 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五运、六气、客主加临等方面分析2020运气特点,发现2020金运太过,上半年多火,下半年多燥。从运气相合的角度分析应以气为主,运次之。由六气而言,初之气需注意散寒清热,疏利少阳;二之气应注意里热炽盛;三之气需注意"两火叠加"的问题;四之气宜健脾利湿;五之气应预防温病;终之气清肺疏肝兼清内热。在防治疾病的同时要"故岁宜咸以耎,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

  • 标签: 卒中 五运六气 庚子
  • 简介:摘要1978~2019,我国神经外科事业迅速发展,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着重从影像学技术、外科技术和麻醉学技术这三方面对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对未来加以展望。

  • 标签: 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闰年有什么样的判定条件呢?两个条件。第一,是4的倍数,但不是100的倍数;第二,400的倍数也可以。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条件呢?人类历史上通过观察发明出了太阴历,用隔一段时间加减一天的方法创造出了儒略历、格里高利历。用类似方法继续延续下去会怎样呢?会产生满足未来使用的历法吗?

  • 标签: 闰年 20000年
  • 作者: /田辉
  • 学科: 文化科学 > 传播学
  • 创建时间:2020-09-29
  • 出处:《文学欣赏》 2020年第6期
  • 机构:宝林提副厅的消息在朋友圈里炸开了。他的升官喜事也打碎了我的平静生活,一个个已知和未知的电话号码不时闯入我的手机屏幕,向我探知宝林的通讯地址,捎带脚也向我也表示下祝贺和期待,似乎我定能沾光不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 2016 -2018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的住院情况,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从某三甲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2016 -2018住院病人首页信息,对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出院科室、出院主诊断、出院转归、住院费用进行分析。 结果超长住院日患者中以31-40天( 64.09%),大于 60岁( 61.75%)人数最多。出院科室前 3位依次为 创伤正骨科、妇科、重症医学科,出院主诊断前3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2016 -2018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 70951.20元,以好转出院为主。 结论医院应加强对超长住院日患者的管理,对重点科室、病种、人群进一步监管,避免不合理的资源浪费,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