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治疗16周及以上的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定义为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AA+AR)、过敏性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AA+CRSwNP)、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及鼻息肉(AA+AR+CRSwNP)。通过哮喘控制测试(ACT)、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哮喘控制进行评估;通过鼻症状总分(TNSS)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评估;通过鼻部视觉模拟量表(n-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鼻内镜下鼻息肉评分(TPS)、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进行评估;通过总体有效性评估(GETE)对抗IgE单抗的总体疗效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配对t检验和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比较奥马珠单抗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奥马珠单抗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7例联合气道疾病患者,年龄范围19~77岁;患者中位数年龄48.7岁;其中男性60例,年龄范围19~77岁,中位年龄49.9岁;女性57例,年龄范围19~68岁,中位数年龄47.2岁。AA+AR亚组32例,AA+CRSwNP亚组59例,AA+AR+CRSwNP亚组26例。血清总IgE水平为190.5(103.8,391.3)IU/ml。抗IgE单抗的疗程为24(16,32)周。抗IgE单抗治疗前、后比较:ACT评分由20.0(19.5,22.0)分升高到24.0(23.0,25.0)分(Z=-8.537,P<0.001),舒张前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由90.2(74.8,103.0)%升高至95.4(83.2,106.0)%(Z=-5.315,P<0.001),舒张前FEV1/FVC由80.20(66.83,88.38)%升高至82.72(71.26,92.25)%(Z=-4.483,P<0.001),FeNO由(49.1±24.8)ppb下降至(32.8±24.4)ppb(t=5.235,P<0.001),TNSS由(6.5±2.6)分降至(2.4±1.9)分(t=14.171,P<0.001),n-VAS由(6.8±1.2)分降至(3.4±2.0)分(t=14.448,P<0.001),SNOT-22由(40.0±7.9)分下降至(21.3±10.2)分(t=15.360,P<0.001),TPS由(4.1±0.8)分下降至(2.4±1.0)分(t=14.718,P<0.001),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由(6.0±1.3)分下降至(3.1±1.6)分(t=17.012,P<0.001)。抗IgE单抗治疗16周时总体显著应答率为67.5%(79/117),AA+AR亚组的应答率(90.6%,29/32)高于AA+CRSwNP组(61.0%,36/59)和AA+AR+CRSwNP组(53.8%,14/26)(χ2=11.144,P=0.004)。4例(3.4%,4/117)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本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抗IgE单抗对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预防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进展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抗IgE单抗 哮喘 过敏性鼻炎 鼻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炎症因子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2020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CU患者为观察组,选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IgE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IgE、IL-25、IL-17水平高(P<0.05);重度组IgE、IL-25、IL-17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结论:对IgE、IL-25、IL-17进行测定与观察,在CU诊断中具备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IgE 炎症因子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方法回顾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华山医院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利用Phadia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水平,计算各项过敏原的检测阳性率,分析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中,特应性皮炎1 412例,其他湿疹/皮炎1 639例。1 629例(53%)过敏原阳性,阳性过敏原数为(3.0 ± 1.6)个。最常见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分别是粉尘螨(904/1 522例,59%)、户尘螨(891/1 513例,59%)和链格孢霉(206/1 068例,19%);最常见的3种食物过敏原分别是虾(251/1 432例,18%)、鸡蛋白(165/992例,17%)和牛奶(149/994例,15%)。3 051例中,25例(1%)年龄< 2岁,571例(19%)2 ~ 12岁,285例(9%)12 ~ 18岁,2 170例(71%) > 18岁。在< 2岁、2 ~ 12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鸡蛋白(77%、37%),12 ~ 18岁、> 18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虾(31%、17%);户尘螨、粉尘螨是所有年龄组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36% ~ 84%),此外2 ~ 12岁患者组中,霉菌过敏率也较高,其中霉菌混合(37%)、链格孢霉(27%)。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间,每个月就诊患者的室外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在10% ~ 15%间;树花粉、草花粉阳性率从2021年4月开始增加,高峰期出现在10月。特应性皮炎组过敏原阳性率(73%)高于非特应性皮炎组(37%,χ2 = 389.36,P < 0.001),常见阳性过敏原排序与湿疹皮炎患者基本一致。结论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过敏原为粉尘螨、户尘螨和链格孢霉,婴幼儿患者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均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特应性皮炎患者。

  • 标签: 湿疹 皮炎 皮炎,特应性 变应原 血清特异性IgE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于过敏性皮肤病病因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作者收集的8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检测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分析发现8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食入性变应原特异性 IgE 检测阳性率为 75.83%。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 IgE 检测阳率为 85.83%。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 IgE 检测阳性率高于食入性变应原。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用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可以有效筛查出患者的对应过敏原,以此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过敏性皮肤病 病因筛查
  • 简介:目的:分析消荨方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和IgE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9.07月~2022.06月,入选患者共8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枸地氯雷他定片,共40例)与治疗组(消荨方,共4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外周血Th1/Th2平衡、IgE及疗效。结果:在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IgE水平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消荨方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消荨方;外周血Th1/Th2;Ig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IgE升高疗效及对血清IL-4、IL-12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06月我科住院处肾病综合征合并IgE升高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激素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方案,评价患儿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及IL-4、IL-12水平。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分布、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尿蛋白转阴时间、尿蛋白反复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IgE、IL-4、IL-12对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IgE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4显著下降、IL-12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E、IL-4、IL-12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IgE升高疗效较好,可缩短尿蛋白转阴时间及后期尿蛋白反复次数,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患儿IgE、IL-4、IL-12水平实现的。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小儿肾病综合征 IgE IL-4 IL-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