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基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飞机先进复合材料的运用更加广泛,国家高度重视飞机结构研发,当前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协调技术具有多项功能,包括结构的整体性、可设计性等。基于此,阐述了关于飞机装配协调技术的研究与分析,简析了当前飞机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协调技术现状,最后提出飞机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协调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装配协调的理论和技术提供借鉴。

  • 标签: 飞机 复合材料 C型框研究
  • 简介:摘要:GDX2包专机的“C推杆”磨损后,更换较为困难。常规方法需要5人同时完成,耗时360min。通过设计新的更换方法,通过6个步骤,使得工作量降低到2人,耗时120min,有效降低了工作劳动轻度,提升了设备维修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C2、C3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8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C2、C3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单切口锁定钢板组(A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为(50.6±12.9)岁。双切口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组(B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为(53.5±13.0)岁。单切口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组(C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为(48.1±12.2)岁。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臂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术中C臂透视次数、随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6.7±16.4)、(101.9±16.5)min]和术中出血量[(237.8±47.5)、(253.6±46.6)mL]显著少于B组患者[(114.9±20.1)min、(290.1±60.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6.9±1.6)、(6.6±1.7)个月]显著短于A组患者[(8.4±1.9)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91.7°±16.7°、90.9°±14.4°)显著大于A组患者(78.8°±14.4°),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7.8%(14/18)、73.7%(14/19)]显著高于A组患者[57.1%(1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外侧应用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C2、C3骨折,固定坚强、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相对较小,兼具单切口锁定钢板和双切口内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的优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介绍 HXD3C机车停放制动装置的组成及各主要部件作用,详细介绍 HXD3C机车停放制动缓解和施加的作用原理。阐述了 HXD3C机车停放制动装置的正确操作及故障的应急处理,对机车乘务员在正确操作和故障处理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HXD3C 停放制动 停放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股骨热缺血时间大于10 h的Gustilo ⅢC开放性骨折成功保肢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收治的2例股骨热缺血时间大于10 h的Gustilo ⅢC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2、27岁;清创术后分别短缩8.0、10.0 cm再植。骨折端-端相对钢板加压固定,股动脉直接吻合,肌肉端-端吻合。再植成活4个月后,行二期截骨术,单边重建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周开始进行肢体延长。根据Paley等提出的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例患者小腿肌群均出现散在不规则坏死,经4次清创,40 d后减张切口经植皮愈合。2例成功保肢并延长至与对侧肢体等长,分别延长8.0、10.0 cm,延长时间为3.0、3.5个月,单边重建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为29、24个月。足底部感觉均于术后1年恢复至S4。拆除外固定支架6个月随访时,根据Paley等提出的标准评定疗效:骨性结果均为优,功能结果均为良。结论综合掌握保肢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一期彻底清创骨折钢板固定短缩再植、二期单边重建外固定支架进行肢体延长用于股骨热缺血时间大于10 h的Gustilo ⅢC开放性骨折的保肢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股骨 再植术 骨延长 外固定器 热缺血时间
  • 简介:摘要尼曼-皮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鞘磷脂酶缺乏所致的溶酶体贮积病。本文报告1例携带尼曼-皮克病C基因杂合致病突变新生儿,随访至3月龄死亡。对有腹水、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等常见病因不能解释的患儿应尽早行基因检测确诊。

  • 标签: 尼曼-皮克病 婴儿,新生 基因 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与否及其不同分C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我们共收治71例C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其不同分分为A组(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B组(合并Hauck Ⅰ尺骨茎突骨折)和C组(合并Hauck Ⅱ尺骨茎突骨折)。所有桡骨远端骨折均行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尺骨茎突骨折均未行内固定。记录各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测量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及握力;采用DASH评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9~25个月,平均(15.6±4.1)个月。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8,P>0.05);末次随访时各影像学参数、腕关节活动范围及患侧健侧握力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三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5,P>0.05)。B组患者尺骨茎突骨折畸形愈合9例,不愈合3例;C组尺骨茎突骨折畸形愈合11例,不愈合2例;B组和C组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2,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行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时,合并的尺骨茎突骨折未行固定存在较高的畸形愈合及不愈合风险;但尺骨茎突骨折与否及其不同骨折类型对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桡骨骨折 治疗效果 尺骨茎突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对累及关节面并出现台阶的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原因多为关节内合并损伤评估不足而被忽视所致。已有学者开始使用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只停留在内固定完成后关节腔内探查的阶段,并未真正使用内镜技术精确复位关节面,未处理关节内并存的软组织损伤及腕骨骨折。笔者对我科近四年来采用钢板预置关节镜辅助复位固定治疗的167例B、C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治疗效果。

  • 标签: 桡骨骨折 关节镜 腕关节 关节面台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糖尿病(T2DM)患者中文版低血糖忧虑量表(C-WS)评分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T2DM患者30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WS对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T2DM患者的C-WS评分1~34分,中位数为11分;其中26~30分占8.67%,31~40分占6.00%,1~10分占46.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职业状态、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医疗付费方式、病程、治疗方式、过去6个月内低血糖发生频率均为T2DM患者C-W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居、病程、过去6个月内低血糖发生频率>6次均为T2DM患者C-W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T2DM患者对低血糖存在明显的担忧、恐惧心理,且居住方式、病程以及过去6个月内低血糖发生频率均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可能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从而达到缓解患者低血糖忧虑的目的。

  • 标签: 2型糖尿病 低血糖恐惧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嵌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急诊一期修复四肢Gustillo III 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Flow-through嵌合ALTP急诊修复四肢Gustillo III C损伤患者17例。其中男16例,女1例;年龄19~55岁,平均32.4岁。创面范围16 cm×8 cm~45 cm×30 cm。旋股外侧动脉降支Flow-through吻合受区动脉以重建肢体血供,股外侧肌瓣填塞深部死腔,皮瓣和筋膜瓣覆盖浅表创面。供区皮肤直接闭合6例,腹部取皮植皮11例。结果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电话随访,时间5~60个月,平均21.8个月。皮瓣成活15例,2例失败并截肢。6例采用皮瓣和筋膜瓣修复,11例采用皮瓣、筋膜瓣和肌瓣修复。术后4例皮瓣一期愈合;11例患者皮瓣边缘出现坏死,其中1例换药后瘢痕愈合,其余10例患者二期植皮愈合。所有患者供区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急诊Flow-through嵌合ALTP在重建肢体血供的同时实现创面三维立体修复,是修复四肢Gustillo III C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血流桥接 嵌合皮瓣 重建 Gustillo分型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 翻车机是用来翻卸铁路敞车散料的大型机械设备 , 是依靠铁路运煤火力发电厂 的 主要卸煤方式 。 选择正确合理的 翻车机系统 对于一个电厂来说不仅能够保障燃煤的正常供应,而且还能够节约大笔资金, 对电厂持续、 长久发展意义重大。结合工程项目,介绍了 “ C 通用单车 翻车机在 电厂厂外输煤系统 中的应用。

  • 标签: 电厂 “ C” 型 通用单车 翻车机 厂外输煤 系统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C固定方法应用于 PICC导管维护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2018年 09月 -2019年 09月在我院进行 PICC维护的 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使用同一品牌中心静脉换药包,其中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观察组患者则按照导管走向固定成“ C或是反“ C,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受压致破损率为 4.65%, PICC裂管率为 0.00%,肢体弯曲折管影响输液速率发生率为 4.65%,对照组患者皮肤受压致破损率为 20.93%, PICC裂管率为 4.65%,肢体弯曲折管影响输液速率发生率为 23.25%。结论 采取“ C固定方法可以降低患者皮肤受压致破损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减少折管、裂管现象的发生,保证输液速度。

  • 标签: “ C”型固定方法 PICC导管维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骨折地图技术绘制C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形态和测量桡尺远端韧带长度,为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OTA/AO 23 C桡骨远端骨折和15例志愿者共30个腕关节作为健康对照组,其腕关节经过薄层CT扫描后,导入Mimics医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桡骨远端骨折线通过标准化后导入模板,拟合后得到骨折线形态。通过测量乙状切迹与尺骨茎突基底部和隐窝的距离,得到桡尺远端韧带的长度。结果在桡腕关节面,骨折线主要集中在月骨窝周围,骨折线集中为交叉十字;在掌侧面,骨折线主要集中在水泻线附近;在背侧面,骨折线集中在Lister结节周围,且骨折线散在分布;在乙状切迹区域,骨折线集中于乙状切迹的中间1/3处和背侧1/3处;在桡骨茎突区域,可见桡骨茎突相对完整,骨折线分布于桡骨茎突下方。桡尺远端韧带的四组韧带即掌侧浅桡尺远端韧带、背侧浅桡尺远端韧带、掌侧深桡尺远端韧带、背侧深桡尺远端韧带的长度,在C桡骨远端骨折的亚型(C1、C2、C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骨折线位于乙状切迹的掌侧1/3处和背侧1/3处时掌侧浅桡尺远端韧带、背侧浅桡尺远端韧带、背侧深桡尺远端韧带的长度值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骨折地图技术可直观展现C桡骨远端骨折形态,在桡腕关节面上骨折线集中分布于月骨窝周围,在乙状切迹关节区域,骨折线更多集中于乙状切迹的中间1/3处和背侧1/3处;且骨折线分布于乙状切迹的掌侧1/3处和背侧1/3处时有发生桡尺远端韧带损伤的风险。

  • 标签: 桡骨骨折 生物力学 骨折地图 桡尺远端韧带
  • 简介: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大气探测专业本科学生最基础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课程体系内容抽象和教学工作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难点出发,针对应用工科教学的目标与需求,对教学举措的改进方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学生高效学习和灵活运用此门课程的知识奠定更好的基础。

  • 标签: C语言程序设计 应用 工科生 教学方法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损伤9例,其中胫前动脉缺损6例,缺损长度6.0~12.6 cm;胫前动脉长段闭塞3例,闭塞长度8.0~16.8 cm,骨缺损长度3.0~6.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15.0 cm×21.5 cm~20.0 cm×30.0 cm,创面严重污染。一期清创后VSD处理5~17 d,控制炎症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并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12.0 cm×23.0 cm~16.0 cm×38.0 cm,外固定支架并行固定双下肢。二期手术:于一期手术后8~12周取出骨水泥后行自体骨植骨,同时对皮瓣进行修整。结果9例预后良好,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个月。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8例,二期愈合1例,愈合时间13~20 d,骨折愈合时间7~10个月,平均8个月,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损伤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桥式皮瓣 Gustilo III C型 小腿损伤 膜诱导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非复制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在细胞和小鼠体内分别评价病毒毒力。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构建非复制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通过病毒的细胞扩散能力和复制能力,以及小鼠呼吸道感染实验和小鼠尾部划痕实验分别评估NTV-C7L的体外和体内毒力。结果经同源重组蓝白斑纯化获得的非复制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通过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证明C7L基因正确插入并能表达C7L蛋白;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BALB/C 3T3)中,NTV-C7L的扩散能力和复制能力比NTV强,但低于VTT;痘苗病毒小鼠滴鼻实验结果表明,106PFU病毒感染后TTV组小鼠体重与NTV及NTV-C7L组相比,体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6, P<0.001;t=5.73, P<0.001),NTV组与NTV-C7L组相比,体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7,P=0.081);107PFU病毒感染后,NTV组及NTV-C7L组体重下降与TTV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6, P<0.001;t=10.71, P<0.001)。NTV组与NTV-C7L组相比,体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16,P<0.001)。小鼠尾部皮肤划痕实验表明,接种106PFU VTT组小鼠在第5天尾部形成较为明显皮肤红肿、损伤,而107PFU NTV组和NTV-C7L组仅在局部形成红肿,且范围较VTT小,后逐渐结痂愈合。结论非复制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在细胞内及小鼠体内毒力较NTV升高,但明显低于VTT,为痘苗病毒载体优化及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 毒力 痘苗病毒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