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科技和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饲养宠物作为自己生活的陪伴以缓解孤独与压力,与过去人类将动物视为食物和工具不同的是,如今饲养宠物的人们常常将动物视为自己的朋友甚至亲人,然而大多数宠物的寿命远远短于人类寿命,人们不得不面对宠物离世的悲伤。针对越来越多的人类精神需求,宠物克隆技术走入人们的视野,面对高昂的价格不少人也不惜一掷千金。然而,宠物克隆真的能达到人们预想的结果,将离世的宠物再一次带回到主人身边吗?在克隆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伦理上的缺陷?本文将试从环境伦理视角展开,探讨宠物克隆过程中动物权利的侵犯问题以及宠物克隆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目的辨析等等。

  • 标签: 宠物克隆 环境 伦理 动物权利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棉花生产过程中,为能够使棉花生产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效开展棉花检验,这也是当前棉花生产中的必要任务。在目前的棉花检验工作开展中,为能够使检验工作得到满意效果,需要对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进行利用,而马克隆值测试方法就是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因而在棉花检验工作的实际开展中,相关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掌握马克隆值测试方法,并且需要合理应用改进方法进行棉花检验。

  • 标签: 棉花检验 马克隆值测试 准确性
  • 简介:摘要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和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在中国已经上市1年余,初始对药物治疗应答的患者在后续继续治疗的过程中均可能存在失应答的情况,如何进行有效、规范的针对性处理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剂型、使用方法及免疫原性均与既往药物不尽相同,故针对其失应答的应对策略也应作出改变。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与UST及VDZ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探讨这两种新型生物制剂失应答的发生情况及应对策略。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失应答
  • 简介:摘要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属于蛋白质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强和跨膜受限等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应用中存在治疗效果个体差异大、生物效应多样和治疗响应丢失等问题。影响单抗药物血药浓度的因素包括靶部位受体数量、抗药物抗体水平、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早期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单抗药物给药剂量,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积极开展药物临床监测,提高单抗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和不良反应预警能力,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 标签: 生物药学 药物监测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安全性 单克隆抗体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8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与研究组(n=29),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实行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治疗评分。结果:治疗后15d、治疗后30d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10.56±1.42)、(5.89±1.25),对照组为(12.89±1.87)、(7.75±1.73),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水平,达到良好的治疗疗效,还可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乌灵胶囊 右佐匹克隆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属于蛋白质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强和跨膜受限等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应用中存在治疗效果个体差异大、生物效应多样和治疗响应丢失等问题。影响单抗药物血药浓度的因素包括靶部位受体数量、抗药物抗体水平、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早期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单抗药物给药剂量,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积极开展药物临床监测,提高单抗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和不良反应预警能力,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本文通过论述单克隆抗体药物杂质的相关内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控制单克隆抗体药物杂质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企业提高单克隆抗体药物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单克隆抗体药物 杂质控制 质量
  • 简介:摘要转化治疗已成为临界可切除或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核心,为更多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可切除机会。根据临床指南关于肝癌一线治疗方案推荐,笔者总结并分析1例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T+A方案)转化治疗后,成功行肝段切除术,且术后9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该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这提示T+A方案在混合型肝癌转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转化治疗 免疫治疗 肝切除 多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抗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荧光单克隆抗体(单抗),并初步应用于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原液的病毒灭活验证。方法以SEOV L-99株灭活病毒原液为免疫原,采用小鼠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SEOV特异性单抗杂交瘤;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单抗腹水,蛋白A亲和层析纯化单抗,并以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其特异性;间接ELISA测定单抗效价和相对亲和力;纯化单抗采用搅拌法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并分别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与小鼠脑内接种法对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原液进行病毒灭活验证。结果共筛选出4株特异性抗SEOV L-99株杂交瘤1D5、2E3、3A4及5B7。蛋白质印迹法鉴定4株单抗均与SEOV L-99株核衣壳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测定腹水效价为3.13×10-8~1.25×10-7;相对亲和力顺序为1D5>3A4>2E3>5B7;纯化抗体纯度>95%;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1D5株单抗的结合比率为3.4;直接免疫荧光法与小鼠脑内接种法检测盲传3代的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原液,病毒灭活验证结果一致。结论成功筛选到高效价特异性抗SEOV单抗,并制备成荧光单抗,可用于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生产工艺中的病毒灭活验证。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城病毒 荧光单克隆抗体 灭活验证
  • 简介:摘要CD22是特异性表达于B淋巴细胞上的Ⅰ型跨膜糖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唾液酸黏附素家族成员,其作为抑制性辅助受体在B细胞的调节与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自身免疫病是由自身免疫失调所致,B细胞异常激活以及致病性自身抗体的生成是自身免疫病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抗CD22单克隆抗体治疗B细胞异常增殖活化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已引起关注。此文就CD22的分子特征、功能以及靶向CD22治疗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D22 单克隆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神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NS)属于临床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范畴,是主要发生于周围神经的较早期病变,不足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或淋巴瘤。MGNS需要与POEMS综合征、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等所致的神经病变进行鉴别;必要时可行神经活组织检查明确外周神经症状与淋巴浆细胞病之间存在的关系。MGNS治疗上建议给予包括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等处理,以及CD20单抗等抗淋巴浆细胞肿瘤靶向治疗。早期识别和干预MGNS,并进行多学科合作,有助于降低恶变风险及致残率。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神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表现为髓系肿瘤细胞在外周血、骨髓、髓外组织的克隆性扩增,导致患者贫血、出血、发热,直至死亡。微小残留病(MRD)是检测AML肿瘤负荷最有效的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和RT-PCR。但二代高通量测序(NGS)技术更适合检测AML患者克隆演化过程,因为其可以同时检测高通量的突变基因。本文就AML克隆演化及NGS检测AML的MRD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二代高通量测序检测
  • 作者: 张阳 刘红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医学科,廊坊 065201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北京 100176,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医学科,廊坊 065201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北京 100176 北京陆道培医院病理和检验医学科,北京 100176
  • 简介:摘要克隆性造血(CH)指部分血液学指标正常的人体内有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扩增。CH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定程度反映出造血系统机能的衰退和潜在的克隆性演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供者CH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及供者细胞白血病发生等的不利因素。对供者CH的重视和鉴别可优化供者选择,使移植患者获益更多。文章结合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的内容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病 供者 克隆性造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复合型双克隆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威海市立医院2021年7月收治的1例复合型双克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69岁男性,发病时流式细胞术检测到两群单克隆B细胞,结合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复合型双克隆B细胞淋巴瘤。予R-C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地辛、泼尼松)方案治疗,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结论复合型双克隆B细胞淋巴瘤较少见,诊断需综合分析,最佳治疗方法目前尚不清楚。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复合型 双克隆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增龄而逐渐增加。传统的危险因素不能完全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出现,发现衰老能够使造血细胞中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频率增加,这些突变能够为造血细胞提供竞争性生长优势,从而允许其克隆性扩张,这一现象被称为意义不明的克隆性造血。克隆性造血在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并且能够导致个体发生血液肿瘤的风险以及全因死亡率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克隆性造血通过炎症反应的激活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现就克隆性造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认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克隆,生物 心血管疾病 造血干细胞
  • 简介:摘要免疫出生错误(IEI)这一概念是2017年由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提出并用来替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IEI作为一大类先天性免疫功能异常疾病的统称,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手段复杂,预后相对不良。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一类抗CD20抗体,已有3代共5种投入临床,在IEI相关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淋巴增殖性疾病中有部分应用,本文讨论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其在IEI中的应用,尤其是利妥昔单抗在其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 作者: 陈楠 柴立辉 肖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封 475004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封 475004,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 简介:摘要针对登革病毒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因黄病毒属之间的序列同源性而产生交叉反应,如靶向包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1的抗体等。这些交叉性中和抗体可与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结合,发挥对感染动物的保护作用,但也可能在体内引起抗体依赖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效应。本综述就近年来抗登革病毒中和抗体交叉反应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登革病毒 交叉反应 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克隆号p53抗体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与TP53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筛选最优克隆号及其阳性阈值。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42例胃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4种不同克隆号(DO-7、BP-53-12、MX008、SP5)p53蛋白水平表达情况,并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TP53基因突变情况。统计分析不同梯度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各克隆号p53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4种克隆号(DO-7、BP-53-12、MX008和SP5)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腺癌细胞百分比各不相同,阳性例数亦不相同,分别为39/42(92.9%)、40/42(95.2%)、36/42(85.7%)和37/42(88.1%)。二代测序TP53基因突变33例,无突变9例。克隆号DO-7在阳性阈值为50%时准确率最高,BP-53-12、MX008和SP5准确率最高的阳性阈值分别为70%、60%和20%。相对应的4种克隆号灵敏度为:DO-7 100.0%、BP-53-12 95.7%、MX008 95.7%及SP5 100.0%;特异度为:DO-7 77.8%、BP-53-12 88.9%、MX008 100.0%及SP5 100.0%。结论不同克隆号p53在胃腺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不同,最佳阳性阈值差异较大,评估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必须明确所用抗体的克隆号。本研究结果表明,胃腺癌中p53克隆号SP5蛋白水平免疫标记最佳阈值为20%,与TP53基因水平预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达到100.0%,因此,胃腺癌中p53采用克隆号SP5免疫组织化学探讨TP53基因突变背后的机制及创新治疗方式更具有代表性意义和价值。

  • 标签:
  • 作者: 柯善栋 陈世明 肖毅 向秀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2年第11期
  • 机构: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黄石 435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武汉 430030,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黄石 4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非IgM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1例IgG和IgA双克隆型L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74岁,因重度贫血、头晕、乏力伴双下肢水肿就诊。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形态学、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MYD88 L265P检查诊断为IgG和IgA双克隆型LPL。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化疗及靶向治疗,仅接受保守治疗;3个月后因重度贫血死亡。结论对于骨髓抽吸发现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细胞、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非IgM型的患者,应进一步明确肿瘤细胞的特征,以诊断是否为罕见型LPL。

  • 标签: 浆细胞性淋巴瘤 双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贫血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的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患者为51岁男性,因"双眼睑水肿8年,皮疹3年,尿少1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血清免疫电泳可见IgGκ型单克隆M蛋白,Ⅰ型冷球蛋白(IgGκ型),冷球蛋白为530.7 mg/L。多次骨髓穿刺可见浆细胞轻度增多(5.0%~10.5%),肾活检病理光镜提示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肾小球内皮下见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插入,毛细血管袢腔内大量电子致密物,致毛细血管闭塞,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该患者诊断为冒烟型骨髓瘤,继发冷球蛋白血症肾损伤。予六程抗浆细胞治疗后患者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冷球蛋白定性定量均阴性,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副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冷球蛋白血症 抗浆细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