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伤口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了28例HIV/AIDS患者伤口护理体会,包括心理护理、消毒隔离、伤口护理、疼痛护理及职业暴露。结果28例患者均未出现机会性感染和严重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讨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 标签: 艾滋病 伤口 护理
  • 简介:摘要在艾滋病尚无法彻底治愈且大范围流行的现阶段,通过营造舒适的环境,强化职业道德和人文意识,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尽量满足患者一切合理的要求,很好的开展人文关怀,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满意度,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艾滋病患者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HIV骨科病人的防护护理。方法做好此类患者的健康指导,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消毒隔离,做好个人防护。杜绝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结果对骨折合并艾滋病患者12人进行防护护理,结果无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结论工作中加强自我防护,预防职业暴露,防止医源性感染,是护理该类病人的关键

  • 标签: 骨科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防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合并HIV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合并HIV阳性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未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护理效果优异。结论:骨折合并HIV阳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可以保障临床护理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骨折 HIV阳性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外科疾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AIDS合并外科疾病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AIDS合并外科疾患患者中196例经手术治疗后不同程度地好转和治愈。结论AIDS合并外科疾病时及时的手术治疗对患者是安全和有益的。CD4水平低下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围手术期淋巴结病理活检、骨髓穿刺等侵入性手术操作可获得明确的机会感染诊断,合理及时的手术治疗是挽救部分AIDS病人合并外科疾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症 外科疾病/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HIV/AIDS肿瘤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的现况分析。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患者基本资料问卷、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和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2016 年 7月至 2018年 6月感染外科出院前当天的 74 例 HIV/AIDS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出院指导质量对 HIV/AIDS肿瘤患者出院准备度具有影响为正相关关系,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HIV/AIDS肿瘤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处于较高水平,提高患者出院指导质量,能更好地提高 HIV/AIDS肿瘤患者的出院准备度。

  • 标签: HIV/AIDS 肿瘤 出院准备度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就诊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检测情况和分布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门诊就诊和住院的51489例患者HIV抗体筛查检测资料。结果51489例患者中,HIV抗体初筛阳性310例(2005年43例,2006年64例,2007年78例,2008年125例),阳性率0.60%。男性203例,女性107例。年龄1~90岁,男性主要集中于25~44岁及55岁以上年龄段,分别占48.77%和27.59%;女性主要分布于25~34岁年龄段,占31.77%。科室分布:内科183例(59.03%),手术科室83例(26.78%),其他科室44例(14.19%)。结论HIV感染形势严峻,常规检测住院患者HIV抗体成为必要,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职业暴露 医院感染 血传播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CT患者HIV、HCV与梅毒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中心性艾科VCT门诊进行HIV检测、HCV检测及梅毒检测的患者共627例,依照患者年龄分为三组。其中Ⅰ组年龄小于等于20岁,共197例;Ⅱ组年龄介于21岁与30岁之间,共175例;Ⅲ组年龄介于30岁致40岁之间,共151例。Ⅳ组患者年龄介于40岁至50岁之间,共104例。对四组患者采用ELISA检测,对HIV初筛检测呈阳性进行艾滋病验证检测。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检验。结果男性患者血清抗HIV检测与血清抗梅毒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清抗HCV检测的阳性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血清HIV、HCV、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患者集中于20岁至30岁与30岁至40岁两个年龄区段。而低于20岁与超过40岁的年龄区段人数略少。结论艾滋病与性病的防治应重点针对青壮年。但也不能忽视少年与老年。

  • 标签: 自愿咨询检查 性病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患者手术过程的防护措施。方法从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HIV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11例,进行手术治疗及手术护理防护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HIV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医务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HIV在体内存活的时间并不长,且在30分钟56℃的高温下就能将其灭火,因此只要做好手术中的防护措施,是完全可以防止HIV的传播和感染的。

  • 标签: HIV 艾滋病 手术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地的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辖区内2168例治疗和随访的HIV/AIDS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168例HIV/AIDS患者50%生存率为3.40年,在9年处死亡风险最高,达90%;未治疗病人的生存期平均估计值为2.61年,治疗病人的生存年限平均估计值为4.01年,两组间的生存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X2=186.01,P<0.05);男性病人的生存期平均估计值为3.68年,女性病人的生存年限平均估计值为3.62年,两组间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X2=0.961,P>0.05);HIV感染者的生存期平均估计值为3.47年,艾滋病病人的生存年限平均估计值为3.92年,两组间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X2=8.282,P<0.05);Cox多因素分析,抗病毒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重要因素(X2=19.386,P<0.05)。结论全面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VART)是延长艾滋病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一种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异地侵犯并毁损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本病自1981年被发现至今已有20余年,病死率极高,对社会、家庭造成极大影响,据WHO估计,目前全球HIV感染者3320万人(其中亚洲500万人),现以每6—10个月递增1倍的速度增加。此病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稳定,用药种类较多,长期迁延,很多患者严重耐药,经济负担重。给患者和亲属造成很大心理影响和经济、精神负担。因此,了解AIDS患者心理状况,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予以适当人文关怀,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IV/AIDS心理状况人文关怀
  • 简介:HIV-1和HIV-2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本属病毒可感染猫、马、山羊和绵羊,表现为慢性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导致免疫缺陷。与其关系最近的是猴免疫缺陷病毒(SIV),HIV-1可能通过种间交叉传播从黑猩猩病毒(SIVcpz)传给人类,而HIV-2可能单独来源于白眉乌猴(SIVsm),因此,HIV-1和HIV-2

  • 标签: HIV病毒 RNA基因 艾滋病 基因结构
  • 简介:目前,全球HIV感染正以每天1.6万人的速度扩散[1],此类患者烧伤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康复、控制院内感染,成为治疗和护理中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一特殊群体,传统的护理工作经受着严峻地挑战.我科在2004年8月收治1例HIV阳性的烧伤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已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HIV阳性 护理体会 烧伤患者 HIV感染 制院内感染 特殊群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HIV病毒实施玻璃体切割术27例患者,分析归纳其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体会。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均无交叉感染,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HIV感染者免疫力较低,安全、优质、平等的围术期护理对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IV病毒感染 玻璃体切割术 围手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