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血栓患者在卧床期间接受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将 2018年 2月 -2019年 5月 100例卧床期间脑血栓患者,以信封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舒适护理,分析 2组脑血栓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 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 98.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 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在卧床期间,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其康复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脑血栓 卧床 舒适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提炼38个完整的研究结果,归纳出7个新的类别,并得到3个整合结果:经受诸多身心不适;渴望得到支持;自我调适与反思中实现个人成长。结论机械通气期间出现的不适体验,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临床结局造成不利影响。ICU护士作为机械通气患者最直接的照顾者,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缓解其躯体不适的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最终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 ICU长期卧床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相比治疗,预防显得更为重要,但在临床护理中往往会忽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其忽略腹内压的控制等因素。本文通过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及护理等方面进行叙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重症监护室(ICU)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转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的13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体积、体质量指数、收缩压、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转入前是否行血肿清除手术、ICU期间是否行计划外手术等]。根据其在ICU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135例患者中共有13例(9.6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2例未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在入院时GCS评分、血肿体积、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转入前是否行血肿清除手术以及ICU期间是否行计划外手术、是否使用止血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水平、ICU期间计划外手术为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68,95%CI:1.147~3.043,P=0.012;OR=1.004,95%CI:1.000~1.008,P=0.037;OR=0.019,95%CI:0.001~0.446,P=0.014);ROC曲线显示3项因素联合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P=0.000),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6.72%。结论高体质量指数、高D-二聚体水平及行计划外手术的急性脑出血患者ICU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更大,在临床治疗中应高度警惕此类患者。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ICU置管患者治疗期间配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管道滑脱等方面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本项研究中随机回顾了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了ICU置管治疗的84例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中患者管道滑脱以及管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管道滑脱以及管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ICU留置导管治疗患者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防止患者出现管道滑脱情况,降低患者导管感染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KD)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基于最新版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 v1.4)中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共计5万余例患者的住院信息,筛选出DKD患者的数据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肾脏病(CKD)〕、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ICU住院时间及ICU住院期间是否进行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否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泌尿道感染(UTI)、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急性心肌梗死(AKI)等以及ICU预后,同时收集患者入住ICU首个24 h内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的基线值及ICU住院期间的极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KD患者ICU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筛选416例DKD患者,因数据缺失排除20例,最终纳入396例,其中ICU内存活220例,死亡176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57.13±13.04比52.61±14.15),合并高血压和CKD的比例更低(11.4%比23.6%,26.7%比41.4%),SOFA评分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血K+的基线值更高〔SOFA评分(分):5.86±2.79比4.49±2.56,BUN(mmol/L):18.4±10.0比14.8±9.0,SCr(μmol/L):387.2±382.8比284.6±244.9,K+(mmol/L):4.64±0.99比4.33±0.86〕,ICU住院时间更长〔d:2.65(1.48,5.21)比2.00(1.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分析ICU住院期间主要实验室指标极值显示,死亡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BUN和SCr的最大值(max)与最小值(min)以及血K+max均明显高于存活组〔WBCmax(×109/L):17.3±10.3比14.5±7.3,WBCmin(×109/L):7.9±4.1比6.7±2.7,BUNmax(mmol/L):23.8±10.4比18.8±10.2,BUNmin(mmol/L):11.0±6.6比9.3±6.6,SCrmax(μmol/L):459.7±392.5比350.1±294.4,SCrmin(μmol/L):246.6±180.3比206.9±195.4,K+max(mmol/L):5.35±0.93比5.09±0.99〕,血红蛋白最小值(Hbmin)和血糖最小值(Glumin)均明显低于存活组〔Hbmin(g/L):87.4±14.5比90.6±16.5,Glumin(mmol/L):4.0±1.7比4.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ICU住院期间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比例均明显高于存活组(37.5%比24.1%,32.4%比20.0%,均P<0.01),且UTI和AMI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29.5%比19.1%,8.5%比3.6%,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019,95%可信区间(95%CI)为1.003~1.036,P=0.023〕、SOFA评分(OR=1.142,95%CI为1.105~1.246,P=0.003)、WBCmin(OR=1.134,95%CI为1.054~1.221,P=0.001)和BUNmax(OR=1.010,95%CI为1.002~1.018,P=0.018)是DKD患者ICU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死亡危险因素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敏感度为61.6%,特异度为73.2%。结论为防止DKD患者ICU住院期间病情恶化,应密切关注患者血生化指标,尤其是肾功能指标,并及时对症处理;同时应积极预防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重症监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视频录像对ICU病人家属心理安抚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由我院接收的160例ICU病人及家属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干预,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视频录像干预,比较两组ICU病人家属心理安抚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ICU病人家属的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降低,数据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视频录像可显著减少ICU病人家属心理焦虑,改善睡眠质量,起到了安抚家属心理的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视频录像 ICU病人 心理安抚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早期干预性护理措施对骨科卧床患者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科室收治的 80 例卧床患者,利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早期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前者配合治疗实施预见性综合护理,后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患者反馈满意度高。结论:通过采取早期干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病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了住院满意度,有助于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骨科卧床患者 早期干预护理 并发症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 本文主要针对 腹式呼吸训练对偏瘫患者便秘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 选取 20 18 年 12 月至 201 9 年 10 月收治的 60 例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0 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30 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治疗 1 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对照组显效 19 例,有效 6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83 . 3% ,观察组显效 25 例,有效 5 例,总有效率为 100%;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结论 : 腹式呼吸训练能改善偏瘫患者便秘情况。

  • 标签: 呼吸科 卧床患者 便秘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月骨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调查其便秘原因,以便于针对性护理。结果:100例骨科患者中有76例患者便秘,占比76.00%,与不良饮食、手术、长时间卧床、全麻有关(p

  • 标签: 骨科 卧床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住院卧床患者预防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长期住院卧床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奇数偶数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交叉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无交叉感染者,对照组交叉感染高达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非常满意的患者比对照组多出近两倍人数,观察组不满意率为0.00%,总体上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率比对照组高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住院卧床患者实施综合护理预防交叉感染,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标签: 长期住院卧床 交叉感染 护理满意度 交叉感染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卧床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卧床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00例患者,争取家属及患者本人同意之后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病人的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0月范围之内。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应用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划分为试验组,经过不同方法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各不相同,将其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两种不同方法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卧床便秘患者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