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高光效、长寿命、低价格是白光LED进入普通照明必过的三关,提高芯片的内外量子效率、高技巧封装结构的设计及工艺、提高YAGCe^3+的光转换效率是当前直面的三题,认真研究体的相结构,颗粒形貌和发光特性,合成纯相、大小均匀的球形荧光荧光工程师的基本功,稳定Ce^3+的浓度在封装过程必须十分重视。

  • 标签: 荧光粉 稳定性 转换效率 LED 基本功 工程师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2CaO-MgO-2SiO2Ce^3+,Tb^3+绿色荧光,研究发现在Ce^3+和Tb^3+共激活的2CaO-MgO-SiO2荧光中,Ce^3+能很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Tb^3+,从而使Tb^3+的发射大大加强。Ce^3+和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初步判断为以电多极子相互作用为主的共振能量传递。

  • 标签: 绿色荧光粉 溶胶凝胶法 光谱性质
  • 简介: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球形YAG,并阐明了大颗粒球形YAG许多优异的特性;荧光亮度高;热猝灭温度高,100℃境温度下无光衰;用大颗粒球形YAG封装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光效是小颗粒YAG封装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光效的150%~200%.

  • 标签: 荧光粉 YAG 发光二极管(LED) 球形颗粒
  • 简介: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LiY(MoO4)2:Dy3+黄色荧光,借助XRD、FE-SEM、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发光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LiY(MoO4)2:Dy3+样品为四方白钨矿型结构,平均粒径为600nm左右;样品的发射光谱由位于488nm较强的蓝光发射、575nm很强的黄光发射和663nm较弱的红光发射组成,CIE1931色坐标为(0.3999,0.4448),位于黄光区;Dy3+最佳掺杂量为x=0.050mol;柠檬酸的最佳加入量为n(NO3-)/n(C6H8O7)=4.5。

  • 标签: 白光LED 黄色荧光粉 凝胶-燃烧法 LiY(MoO4)2:Dy3+
  • 简介:首次用微波加热法成功制备了YBO3:Eu^3荧光,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对产物的晶相、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用光致发射光谱(PL)对产物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为单一六方结构的YBO3,形貌完整,粒度分布均匀,D50=1.84μm,PL谱呈现Eu^3+的特征发射峰,最强峰为593nm的红色发射峰。

  • 标签: YBO_3:Eu~3+荧光粉 微波法 光致发射光谱
  • 简介:用微波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r^3+单掺Lu2O3,Li^+与Er^3+共掺Lu2O3及Li^+,Zn^2+,Mg^2+掺杂Lu2O3∶Er^3+的荧光。实验表明金属离子Li^+、Zn^2+、Mg^2+、Er^3+掺杂Lu2O3,不影响Lu2O3的立方晶相。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表明,Li^+掺杂可以有效改善体的分散性和形貌,Li^+,Zn^2+,Mg^2+共掺杂获得的体颗粒分布更加均匀,粒径范围为80~100nm。379nm激发下,Li^+与Er^3+共掺样品发光较单掺Er^3+样品在565nm处的发光增强了4.5倍,而Li^+、Zn^2+、Mg^2+与Er^3+共掺样品较其发光增强5.3倍。980nm激发下,Li^+与Er^3+共掺样品,Li^+、Zn^2+、Mg^2+与Er^3+共掺样品的发光分别比单掺Er^3+样品在565nm处发光增强23倍与39倍,在662nm处发光强度分别增强20倍与43倍。379nm激发下,较单掺Er3+的样品,掺杂Li^+的样品和Li^+,Zn^2+,Mg^2+和Er^3+共掺的样品荧光寿命均有所增加,而Zn^2+、Er^3+共掺及Mg^2+、Er^3+共掺样品的荧光寿命则有所缩短。

  • 标签: 微波高温固相法 Li^+ Zn^2+ Mg^2+掺杂Lu2O3∶Er^3+荧光粉 发光强度 上转换发光 荧光寿命
  • 简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AGCe3+黄色荧光,基于Stober法的包覆技术对YAGCe3+进行了SiO_2包覆实验,研究了表面包覆对荧光发光特性的影响;并系统探讨了YAGCe3+@SiO_2荧光的耐高温高湿性能.研究表明,通过改进包覆工艺实现了形貌均匀的YAGCe3+@SiO2核-壳荧光;当包覆粒径在100nm左右时,体表面缺陷改善,发光强度相对于YAGCe3荧光提高了34%;设计并实现了高温高湿实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YAGCe3荧光对比,YAGCe3+@SiO2荧光在180℃时的发光强度衰减减小了4%,同时在180℃对应的湿度条件下,发光光谱强度衰减减小了8%.这表明,表面改性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荧光的热稳定性和耐湿性,将有效促进蓝光芯片激发黄光荧光的白光LED在室外大功率照明中的应用.

  • 标签: 白光LED YAG:Ce3+@SiO2荧光粉 表面改性 光衰 热稳定性
  • 简介:近年来,受下游器件及终端产品发展变化的影响,稀土荧光的生产状况展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平面显示产品的兴起使阴极射线管用荧光产量不断下降;二是稀土荧光灯的普及推广带动灯用三基色荧光生产蓬勃发展;三是等离子电视用稀土荧光、液晶显示背光源冷阴极荧光灯用稀土荧光及半导体照明发光二极管用稀土荧光开始商业化生产。

  • 标签: 稀土荧光粉 生产状况 应用 三基色荧光粉 阴极射线管 稀土荧光灯
  • 简介:实验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气氛条件下的BaZn2(BO32荧光.在空气气氛条件下制备的BaZn_2(BO_3)_2样品,发射黄色的荧光,峰位在543nm处,这是由颗粒中单个带负电荷的氧填隙离子O-i中心捕获价带上的光生空穴,与导带上落下的光生电子辐射复合产生的.在氮氢还原气氛条件下的BaZn_2(BO_3)_2样品,发射绿色的荧光,峰位在500nm处,这是由于在颗粒中光生电子经过无辐射跃迁,落入被单一电离的氧空位缺陷V*o,再由缺陷回到靠近价带,与光生空穴复合产生可见光的发射.BaZn_2(BO_3)_2荧光紫外波段有很强的吸收,并且荧光衰减寿命和稀土元素掺杂的荧光寿命相当.因此BaZn_2(BO_3)_2荧光在用于白光LED时,将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潜在的商业价值.

  • 标签: BaZn2(BO3)2荧光粉 发光性能 白光LED
  • 简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得Eu^3+掺杂的Lu2MoO6荧光,通过X射线衍射(XRD)及激发、发射光谱和衰减寿命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均为单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样品在可见光谱范围内能够被近紫外光有效地吸收,该吸收来自Mo^6+–O^2-吸收带。在掺杂10%Eu^3+的情况下,发光最强。详细地研究最佳临界距离Rc和能量机制。Lu2MoO6:Eu^3+红色荧光是一种可应用于近紫外激发白光LED用的新型红色荧光

  • 标签: Lu2MoO6:Eu3+ 发光性质 红色荧光粉
  • 简介:摘要使用荧光对除尘器布袋进行检漏是目前最经济高效的方法,本文全面阐述了关于布袋除尘器的荧光检漏实用技术的各环节控制与具体要求,为使用者实施有效荧光检漏提供帮助。

  • 标签: 荧光粉荧光灯荧光眼镜布袋除尘器检漏
  • 简介:紫外荧光作为一种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防伪领域中。本文从市场获得紫外光下呈现绿色的14种荧光,通过测试其荧光光谱及粉末衍射,比较研究荧光光谱的峰型、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以及粉末衍射的图案。结果发现仅有1种荧光呈现三价稀土铽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其余13种,根据荧光光谱和粉末衍射图案的相似度可分为四组,前三组组内荧光之间的荧光防伪效果和结构均非常接近,第四组组内三种荧光虽然结构略有差异,但荧光防伪效果却非常接近,后13种荧光表现出较低的伪造难度。本文通过14种市售样品的初步研究,对紫外发绿光的荧光进行了初步分类,可望为紫外荧光防伪新材料的研发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 标签: 防伪 紫外激发 荧光粉 绿色荧光 市场
  • 简介:一、引言荧光灯作为最重要的人造光源之一,以其高光效、长寿命以及可得到广泛的发光颜色的显著优点活跃在人类的照明舞台上。而荧光决定了荧光灯的发光特性。荧光的发展从早期的含氧酸盐化合物,到卤磷酸盐以及近2O年来步入实用化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由此,近年来,对三基色粉的研究变得广泛而深入。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稀土三基色荧光表面特性问题的一个方面,即灯管黑化和荧光电性间的关系。在点灯过程中,一般而言,荧光灯的光通量随点灯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由于着色物质氧化汞在荧光表面的附着是产生光通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荧光对汞和氧化汞的吸附可能起因于它们带电倾向的不同。依据二种带电物质因所带电荷不同而发生静电引力,所带电荷差异愈大,静电吸引力愈强的原理,可假设不同发光材料对黑化物质吸附程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种发光材料表面电荷的不同所引起的。发光材料与黑化物质表面所带电荷差异愈大,就愈易使材料表面吸附黑化物质,从而使材料的老化程度加重,根据这

  • 标签: 荧光粉 带电倾向 表面带电 发光材料 荧光灯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 简介:以化学沉淀法制备单相的铕离子掺杂硼铝酸盐红色荧光YAl3(BO3)4:Eu3+,考察了焙烧温度、掺铕量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以尿素为沉淀剂,900℃焙烧沉淀前驱体可得到单相荧光YAl3(BO3)4:Eu3+,反应温度比传统高温固相法降低了300℃;沉淀法制备的荧光粒径分布范围小,无团聚现象,粒径约300nm.掺铕量为10%(物质的量比)时发光强度最大.在260nIn的紫外光激发下,Eu3+的5D0→F72的电偶极跃迁最强,发射光为618nm的红光.

  • 标签: 稀土 发光性 沉淀法 荧光粉 YAl3(BO3)4
  • 简介:摘要:LED封装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理就是使LED芯片的电极连接外引线,以方便电极与其他器件相连接。LED封装利用导线实现了芯片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其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导线,能够将新建上的电极连接到封装外壳上。同时还能够固定芯片,并将芯片密封起来,以切实保护芯片电路不受水的侵蚀,不受空气等物质的腐蚀,从而造成电气性能的下降。除此之外,对LED进行封装可以全方面提高LED芯片的出光效率,大大提高LED封装产能,从而为下游产业的应用安装和运输提供方便。可以说,对于LED来说,封装技术能够使LED的性能更加良好,从而发挥坚实的可靠性。本文主要针对LED封装技术,荧光在LED封装中的实际应用进行针对性的介绍。

  • 标签: 荧光粉膜片 发光效率 封装 LED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加剧了资源 的消耗和枯竭。然而资源却是有限稀缺的 ,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是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也是 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目前的回收工艺主要有直接回用和从其中回收稀土元素。直接回用以制造新的荧光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废弃荧光中杂质较多,需提纯分离,然而目前的风力分选和离心分离效率低,直接萃取法步骤多,污染严重。近年来,中国废弃CRT 的大量增加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废弃CRT 中含有的贵重稀土进行有效回收十分必要。

  • 标签: 废稀土 荧光粉 回收  
  • 简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Ba3Gd(BO33:Eu^3+,Tb^3荧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其物相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Tb^3+离子掺杂量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和Tb^3+均作为发光中心进入到Ba3Gd(BO33的晶格中并取代Gd^3+的格位;在378nm激发下,样品表现出Eu^3+和Tb^3+的特征跃迁,分别发射红光和绿光;随着Tb^3+掺杂量的增加,Tb^3+的绿色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说明存在浓度猝灭,而Eu^3+的红色发射强度逐渐提高,说明Tb^3+对Eu^3+有敏化作用;样品Ba3Gd(BO33:Eu^3+,Tb^3+的发光颜色可从绿色调整到橙红色。

  • 标签: 光致发光 荧光粉 Ba3Gd(BO3)3:Eu^3+ T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