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十七届四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正确把握这四个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科学理论武装就是要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具有世界眼光就是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善于把握规律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对党执政规律认识;富有创新精神就是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回答现实重大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建设 要求
  • 简介:人民波兰于1940年代末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反宗教运动,这一反宗教运动理据主要有二,也即认为宗教是"人民鸦片",是剥削阶级强加给被压迫人民精神毒品,并且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无产阶级必须以与宗教"作斗争"为己任,直至消灭宗教。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基本观点出发,这两条理据是靠不住,偏离了真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人民波兰据此进行反宗教运动实质上犯了"左"错误,其造成消极后果值得我们警醒。

  • 标签: 反宗教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社会主义与宗教
  • 简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整体性研究,是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具体体现。中国化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化以世界变化为依据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宽广世界意义;大众化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使理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力量。这“三化”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理论整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内在规律。从方法论角度说,把“三化”作为有机统一整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研究基本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整体性研究
  • 简介:本文提出应该从青年马克思所持的人类学和存在论(本体论)相结合实践论哲学立场出发,来具体地解读《巴黎手稿》关于美的规律三个关键词:尺度、规律和美的规律,认为美的规律基本内容是:任何人对象化劳动产品(包括艺术产品),只要其外在具体感性形状、形象、形式既符合这产品所属物种尺度(合规律性),又符合人对该产品衡量尺度(合目的性),它就具有审美的意义;这两种尺度辩证统一客体表现就是美,主体表现就是美感。

  • 标签: 存在论 实践论 尺度 规律 美的规律
  • 简介:我在《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1期上发表《再论理直气壮地讲共产主义理想》一文,第二部分“共产党就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党”中有这么一段话:“《宣言》作者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便是毕生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最早、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自我否定 共产主义理想 神话 怪诞
  • 简介: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过程,在消解商品、货币、资本关系过程,一步一步地生成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这一理论,是在对现实经济关系批判基础上,经过严密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逻辑推理而建立,这使得其该部著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一个简单结论,而是一个逻辑严密推论过程。以此理论来审视其中国形态——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认识和反思。

  • 标签: 《资本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形态 反思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产生以来,研究者对概念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彼此冲突甚至互相排斥现象也时有发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混乱及内含逻辑缺陷,影响了研究进程深入和研究成果在更广范围传播。本文通过剖析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几种通常解释,就如何进一步拓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内涵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并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长期忽视经济学原因及后果,认为强化政治经济学研究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概念解析 内涵拓展
  • 简介: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内容和最根本理论特征,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重要基础。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马克思运用世界观、方法论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使世界观、方法论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有机结合上,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理论相统一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与共产主义理论三者相互贯通,使世界观、方法论走向完善和成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世界观、方法论。

  • 标签: 世界观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整体性
  • 简介:公共领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范畴。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极权主义、晚期资本主义一个本质特征是系统(经济子系统与政治子系统合一)与生活世界对立,是人民群众被奴役和边缘化。权力合法性基础是人民群众拥护,没有人民群众支持权力等于暴力。公共领域作为公共意识得以形成领域,直接构成权力合法性基础,因而,维护还是压制公共领域成为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分水岭。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理论,本质上是提出了一种超越西方议会制民主新形式。不仅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具有建设性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 标签: 公共领域 权力 合法性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有学者对马克思晚年是否提出了“跨越”设想提出质疑,虽然这对深化有关研究是有益,但这种观点及其论据是值得商榷。马克思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研究是持久而深入,所得出结论是他慎重思考结果;马克思“跨越”设想是他早先思想合乎逻辑继续、深化和发展;从马克思与恩格斯有关思想比较来看,他们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是一致;从国际学术界相关研究看,“跨越”设想引起了多国学者关注,并非中国学者理论虚构。

  • 标签: 马克思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卡夫丁峡谷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点内容,但要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一定方式方法。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工具。毛泽东、邓小平是最好表率与典范,他们丰富方法论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强有力依据。当今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通过正确途径,采取一定方法,而精通马克思主义、熟知中国文化、把握时代脉搏、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抽象思维等是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关键环节
  • 简介:发生于20世纪初期“问题与主义”之争既有政治色彩,也有学理之耕,且应以学理讨论为主,政治论战次之。这场争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和传统观点将之归功于政治意识决裂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点不同,本文恰恰认为,这场争辩学理性,及其在争辩过程中表现出来开放、自由和包容氛围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原因。这一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性,另一方面则表明在开放争论,马克思主义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更容易大众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 学理对话
  • 简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至今已有30余年,在此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次经历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理论发展阶段。应当说,对这一理论历史演进规律、理论形态、逻辑建构有较为充分认识条件了。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演进 历史 形态 逻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问题实质在于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质规定性与其在民族国家运用过程个性化冲动之间张力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与民族特色相结合,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坚持民族特色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地位否定和背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是其应有之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较好地处理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普遍性与民族特色之间张力关系,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彰显出鲜明民族特色。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民族化 民族特色
  • 简介:20世纪初,西方世界先后形成了三种不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是由伯恩斯坦、考茨基等开创第二国际传统思潮;二是发端于俄国、苏联而由西方一些共产党理论家所全盘接受第三国际传统思潮;三是卢卡奇等人最早提出后又被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们之间争论在哲学上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哲学?第二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三种思潮在哲学上争论与分歧是紧紧地同社会理论方面的争论与分歧联系在一起。第二国际传统思潮为当代资本主义辩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改良态度;第三国际传统思潮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批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革命态度。后两种思潮尽管都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理论出发点截然有别。共产党理论家出发点主要是马克思社会矛盾运动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出发点则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

  • 标签: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 异化劳动理论
  • 简介:马克思认为生态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是由于时代条件限制,马克思只分析了自由竞争阶段生态问题特点,无法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才开始出现许多新特点。基于自由竞争时代分析,马克思认为脚踏车式生产导致了资本主义新陈代谢断裂,导致了对资源与环境过度消耗。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如凡勃伦、巴兰、斯威齐以及史奈伯格等人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浪费等而导致生态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生态学
  • 简介:近年来,案例分析法由于在诸多学科教学收效显著,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获得普遍应用。本文以一段有关唯物辩证法案例分析为例,对案例分析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适用性提出质疑,强调在使用任何教学方法之前应首先反思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契合度与相关度,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 标签: 案例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工作 适用性
  • 简介: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学笔记”对农村公社再研究和《历史学笔记》对世界历史再研究,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这些思想既不是如国内外一些学者所说是将唯物史观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做纯粹“西方社会理论”加以抛弃,从所谓“单线论”转向“多线论”;也不是仅仅一般地确认社会形态演进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限于指认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基于某些历史条件可以跨越某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这些新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有的“世界历史”理论重大突破,而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设想,正是以这一突破为理论支撑。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才能对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唯物史观关系作出准确评价,并对他同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观点差异作出合理解释。

  • 标签: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 《历史学笔记》 农村公社 世界历史理论 跨越“卡夫丁峡谷”
  • 简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一名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在"意识形态终结"论已成为流行话语、"纯审美"批评颇为走俏的当今时代,却一再申论"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阐释阅读绝对视域",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及第三世界文学等进行意识形态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成果和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化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