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可是,为什么合同可以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法律约束力的基础是什么?这就是合同效力正当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合同法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法系中有不同的解答。

  • 标签: 合同效力 原因理论 历史主义 性问题 法律约束力 脉络
  • 简介:<正>一、问题及其分析路径1999年的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又一次使北京大学这一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名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该案件的意义早已超越案件本身,不仅引发对整个教育体制的反思,而且对整个教育法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该案所引发的广泛讨论中,司法审查与大学自治的关系问题成为了其中的焦点之一。一审法院判决北京大学应在两个月内颁发给刘燕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在三个月内对是否授予他博士学位予以重新审查。这其中就涉及两种大学自

  • 标签: 公立大学 学术自由 大学自治 学术人员 博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证书
  • 简介:<正>一、导论普通法的历史上,警察拘留犯罪嫌疑人之后的审讯甚至不具有合法性。[1]因为理论上拘留的功能不是为了隔离审讯,而只是为了确保犯罪嫌疑人出庭受审。在美国联邦及各州,根据成文法或普通法,警察在逮捕犯罪嫌疑人后应"无不必要延误"地将其带见治安法官,以便该法官对逮捕理由的合理性进行审查。[2]但随着犯罪的迅速增长,通过讯问查明案件事实的必要性越加迫切。很长时间以来,审讯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警察打击犯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国也不例外。

  • 标签: 排除规则 刑事制裁 沉默权制度 欺骗手段 打击犯罪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正>"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题记正如经历了青春期变化的儿童不再拥有儿童记忆,需要他人的讲述才能使他对自己发黄的儿童照片产生身份认同一样,在历经现代化之后,我们对知识产权法的历史塑造过程也丧失了记忆。《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演进:1760—1911英国的历程》的两位作者,布拉德·谢尔曼和莱昂内尔·本特利试图承担的就是那个讲述者的角色,他们重新穿起有关知识产权法的历史遗迹、碎片和混乱,从而唤醒我们对知识产权法的记忆。对知识产权法的历史分析在学术界并不多见。尽管有些作者考查过著作权的历

  • 标签: 现代知识产权 谢尔曼 讲述者 本特利 布拉德 内尔
  • 简介:引言2016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大法官在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促进法治政府如期建成是当前行政审判工作的重要使命。行政审判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杠杆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支点,影响执政党的根基,关系执政党的形象。行政争议化解到位,就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016年,既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 标签: 行政审判工作 法治政府建设 角色定位 最高人民法院 历史 地方经济社会
  • 简介:《对抗制刑事审判的起源》是享誉西方法学界的著名法律史学家约翰·朗本(JohnH.Langbein)的一本力作。朗本的学术声誉源自他对西方刑事司法理性形态多样性形成过程的历史性研究。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中,朗本对普通法刑事审判制度史进行了出色的原创性研究。依托他对在牛津新发现的《中央刑事法院档案》的敏锐解读,朗本探讨了一个司法"发生学"问题,即作为审判制度多样性形态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的对抗制刑事审判,在历史上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其形成与变迁史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政治启示。本文认为,朗本继承了韦伯以来的一个法律社会学思想传统,体现在他首次从制度的社会权力结构视角考察了普通法刑事审判程序权力构造的理性化进程。在其细致并极具说服力的历史分析中,朗本开创性地提出了"律师主宰化"乃是对抗制刑事审判的权力结构本质特征,这个理论进路为司法史研究领域打开了新的研究视野。

  • 标签: 对抗制刑事审判 律师主宰化 对抗制政治文化
  • 简介:1784年一名英国炮手在广东因轰毙两名中国人而被乾隆皇帝下令处以绞刑。这便是中国近代史和中西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休斯女士号"事件。它成为西方要求在华治外法权的一个主要理由,并被随后两个多世纪的学者作为关键事例来论证广为传播的"文明冲突论"和"中国法律野蛮论",以解释近代中西冲突。然而,通过深刻剖析相关中英文原始档案及案发时中英司法体系,本文指出,一方面,本案中的炮手并非如传统史学所称的纯属无辜,中西冲突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原始的"中国法律和外交与更"文明的"西方法律和外交间不可避免的冲撞,而是相关帝国在政治经济利益、主权观和荣誉感方面针锋相对的诉求;另一方面,本文再现了华南的中英双方地方官员之间的紧张角力,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本国内部的政治和法律框架下谋求最大化利益的。通过后殖民主义批判性史学理论和视角,本文希望揭示被垄断史学论述所掩盖的历史事件复杂性,并强调历史"真相"在构建过程中所受的权力政治关系的影响。

  • 标签: 治外法权 主权观念 “休斯女士号”案 中西冲突
  • 简介:<正>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开始重视反垄断问题的研究。尤其是中共十四大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反垄断问题更加引起了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许多问题上,学者间的观点已基本趋于一致。但分歧仍不在少。尤其是以下三个带根本性的问题,理论界的观点还远未一致。这三个问题是:(一)制定反垄断法的条件是否成熟?(二)行政垄断是否应纳入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三)在反经济垄断中,是

  • 标签: 反垄断法 结构主义 行为主义 行政垄断 经济全球化 垄断结构
  • 简介:农民权利的保障是一个历史性问题,是每个时代都要面对的问题。在中世纪,英国农民合法权益在普通法的保护下,获得相对安全。英国的做法,特别是他们的经验,对于农民权益保护这一研究课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中国目前通过不断努力,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获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仍屡禁不止,对此我们或许可以从英国中世纪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做法中寻找到一些有益的灵感或经验。

  • 标签: 农民 主体权利 中世纪 普通法
  • 简介:我国历史上存在绝然相反的两种法官形象:他们在道德上贪赃枉法、腐败堕落……;他们在业务上技术娴熟、考量周全……。长期以来,人们谈论古代的法官时也各取所需,各有侧重。这种思维定势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对法官的评价,阻碍着现代法官形象建设。为了探求现代法官形象的建立路径,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自我阐释权剥夺理论为分析工具,

  • 标签: 法官形象 历史记忆 现代启示 阐释 文化人类学 形象建设
  • 简介:17世纪以来,投身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对个人自由和新闻自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证,自由主义延伸到新闻传播中自然便提出了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以及出版自由等问题。17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基本上都将上述自由归因于天赋人权。英国思想家弥尔顿强调人是理性动物,保护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因为只有允许人们公开辩论才能够发现真理,20世纪以来依靠公开辩论发现真理这一观念最终导致了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市场理论的产生,它们成为支撑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石。在西方,新闻自由被人们视为一项绝对的精神权利,理论的倡导最终也导致了实践中的立法保障。回顾新闻自由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20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复兴的西方当代社会语境中,新闻自由所面对的进退维谷的现实。

  • 标签: 个人自由 新闻自由 理性 真理 意见自由市场
  • 简介:法学教育目的的实现及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对科学的教育规律及师生教育心理规律的准确掌握和正确运用的基础之上。为了使经济法学教学及课程设置能建立在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应通过明晰上述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与经济法教学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探讨适应科学教育和心理规律的经济法教学模式。

  • 标签: 教学模式 思考
  • 简介:私有历史文化建筑是具有文物价值的文化财产,在被指定、登录为文化遗产或文物前后分别为事实上的文物和法定的文物,因为前者缺乏保护的正当性,后者则面临私有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博弈,而均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要加强对私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从法政策学角度需要完善我国的文化遗产指定、登录和保护程序,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私权保护和权利救济模式,优化良好的管理架构和资金拓展渠道,平衡私权所有人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构建私有文化建筑文化、产业和权利政策立法体系。

  • 标签: 私有历史文化建筑 法政策学 文物 文化遗产 立法
  • 简介:学科史研究的价值在于更好地规划未来。在“两条线索、三个参数”这一新的学科史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进行分析后发现,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为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一个缩影。1953年,西南政法大学首开行政法课程,行政法学科萌芽。1982年,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中国行政法学的探索。此后,该学科不断涌现出出色的学术成果。学科成员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着行政法治的实践。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开设行政法课程,同时也是最早探索中国行政法学的学科建设的院校之一。建设者在进行行政法教学与科研的同时.也积极践行着行政法治理想。

  • 标签: 西南政法大学 行政法学科 行政法治 法学教育 学科史研究方法
  • 简介:<正>引言证据制度乃实现司法公正之出发点和归宿,更是法治建设之基石。证据制度的内容合理和体系完善成为一国法律制度健全与否的标志。在我国,证据制度的构筑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一部理性且合乎准确、公正及效率的证据法典,我们就

  • 标签: 公共利益理论 证据法 产品责任 产品生产者 证据制度 证明力
  • 简介:现代化进程中的治道问题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不过,以宪政有无为线索的考察与比较研究还不是很多。事实证明,宪政是制度中的重中之重,而一旦出现宪政缺失,它对社会治道的消极影响远非一般制度能比。由此也决定了在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治道问题时,宪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线索。通过考察近代法、英、美三国现代化进程中宪政的有无及其治道影响,以及当下世界各国宪政的复兴及其所引发的治道变革,可以发现宪政之于人类制度文明、之于人类现代化进程中良治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 标签: 现代化进程 宪政有无 治道影响
  • 简介: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法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政法形态、系统形态和经验形态,分别以张文显、公丕祥和朱苏力为代表,三个形态的分野并不具有严格的时间上的承继关系,而是学术上的流派差别。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法理学的新形态应当是法哲学与法社会学的统一。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法理学 法学形态
  • 简介:<正>学术界对古罗马法学家与中国先秦法家的研究已具有丰硕的成果,但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是把两者分别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局限在研究两者的政治法律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方面。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把两者比较研究的成果还不多。本文尝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性的研究,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视角来丰富发展学术界对两者的研究。

  • 标签: 先秦法家 罗马法学家 社会历史背景 政治地位 政治法律思想 研究成果
  • 简介:本书原型是李胜利的博士学位论文。我指导的经济法专业博士生大都比较重视对美国的研究,除李胜利博士外,还有以美国罗斯福新政等为研究对象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我和我的博士生们为什么十分重视研究美国?因为我们在经济法研究中,特别是在我二三十年探索和创立'国家调节说'经济法理论体系过程中,深切地认识到,在世界各国国家经济调节职能和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他们在存在基本共性基础上分别呈现不同特性,分

  • 标签: 世界性影响 产生发展 代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