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戏曲融时间性与空间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中国戏曲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艺术创造的结晶,它以一种综合的表现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这种综合的表现形式,与中国古代“乐”的泛称较为契合。中国古代的“乐”一个“综合概念”、或者说是一个“集合概念”,即诗、乐(音乐)、舞三者相结合,音乐及其延伸意义的泛称。中国戏曲的唱念、器乐及做打,并不是各自独立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融入、

  • 标签: 音乐形态 音乐记忆 采茶戏 中国戏曲 曲牌 客家
  • 简介:2004年,格非发表了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一部《人面桃花》。这时,距离《欲望的旗帜》(1996年)已有9年时间。虽然从1997到2003年,格非写出了《解决》《月亮花》《沉默》《马玉兰的生日礼物》《戒指花》等12篇中短篇小说,但作家本人在提及这段时光时,却屡屡表达不满之情。

  • 标签: 格非 叙事传统 小说写作 戒指花 中短篇小说 人面桃花
  • 简介:赵薇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终于正式上映了。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历史上最奢侈的一部毕业作品,《致青春》云集了监制关锦鹏,编剧李樯,主演韩庚、赵又廷这般的豪华班底,制作规模也直指一线大片。而在这些商业的包装之下,《致青春》仍旧更像是一部学生作业胜过一部商业大片,因为它最终传达的还是导演编剧监制的少年情怀,而非取悦观众的娱乐精神。

  • 标签: 商业性 青春 情怀 个人 北京电影学院 毕业作品
  • 简介:霞谷郑齐斗被认为韩国阳明学者中最为突出的一位。然而形式上他援用了朱子学用语来构建自己的学问体系,这一点与中国阳明学的不同之处,也是霞谷学最大的特点。朱子学通过格物穷理来发现天理的,实现道德理想,而郑齐斗提出'生理学',认为'生理'乃是实现仁义礼智的根由,并且'生理'与孟子的'养气说'有着承续关系。霞谷学对于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树立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郑齐斗 霞谷学 浩然之气 生理说
  • 简介:本文选择若干日耳曼学者个案群体,即区分作为北大出身的冯至(通过纵向的时段线索)和清华背景的季羡林、李长之、杨业等,来探讨现代中国荷尔德林接受史的一个面相,进而从荷尔德林的中国结缘讨论德文学科史的深层问题,强调学者学术趣味形成受到学术语境和生性选择的双重制约;学术传承的代际迁变、中外激荡氛围里的刺激成长和中国日耳曼学传统的初步建构的关系;中国日耳曼学的建构形成最终和本土问题引发的主体意识之形成密切相关。

  • 标签: 荷尔德林 冯至 季羡林 李长之 杨业治 接受史
  • 简介:晚清驻法公使曾纪泽留有一部长达5年多的使法日记。尽管它多记录“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公务,但若从语词入手,仍可从中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法兰西形象。语词构成形象最基本的元素,由此切入,却有可能牵连出历史、思想、精神等深层次问题。本文从这部流水账似的使法日记中选取两词,尝试从词源、语义及翻译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这位晚清外交官如何言说法国、建构法国形象.同时展示出中国传统观念、语言文字围绕这两个词的“现代化”进程。

  • 标签: 曾纪泽 法兰西 语词 形象研究
  • 简介:小学美术教育学生认识艺术与审美的起点,不仅着眼于孩子的学科知识的掌握,也注重他们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培养想象力提升他们美术知识、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重中之重,一定要落实到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在提高他们美术接受能力的同时,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构想与老师的引导下中创造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画面。进而提升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 标签: 小学美术 想象力 思维
  • 简介:赵怀玉(1747-1823年),字亿孙,号味辛,又字印川,江苏武进人,尚书申乔四世孙。"毗陵七子"之一,乾嘉年间常州诗派中重要诗人。著有诗文集《亦有生斋集》。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高宗四巡江、浙,奏赋行在。四十五年(1780年),又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

  • 标签: 诗人 常州 乾嘉 心态 士子 阴影
  • 简介:<正>张德林在《关于文艺的审丑与价值判断》(《文汇报》90年1月18日)一文中指出:结合前阶段的评论和创作实践,在如何审丑、如何写丑的问题上,要说失误的话,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审丑、写丑过程中创作主体应有的正确审美导向。有些作家脱离国情,不顾广大人民群众艺术欣赏的爱好和习惯,盲目搬用西方现代派作家对丑的极端夸张的描写,偏偏把注意力集中在鼻涕、粪便、剥人皮、割生殖器、破肚肠、凶杀、奸情、乱伦乃至人兽交等等事物上,追求“惊人”的效果!有的评论家还提出这样的观点,在审丑艺术中,“越是丑的,就越是成功的”。认为,生活丑毋须转化为艺术丑(也即是特殊形态的艺术美),不必以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去观照、审视、选择、提炼、改造,也即是在创作过程中取消创作主体的应有的正确审美导向(纯客观无审美导向的说法不能成立),它允

  • 标签: 化丑为美 审丑艺术 西方现代派 创作实践 艺术丑 价值判断
  • 简介:高畑勋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大师,其代表作有《岁月的童话》《我的邻居山田君》和《萤火虫之墓》等。高畑勋善于从简单细致的生活细节里表达出温暖的人生哲理和诗意,不管那些美轮美奂的动画场景,还是用写实的手法去展现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都体现出他的作品的成功之处。以高畑勋的动画作品《岁月的童话》研究案例,通过对其作品中写实的表现手法的分析,探讨其作品中日本美学的运用。

  • 标签: 美学意识 岁月童话 高畑
  • 简介: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对当代文学的史料问题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我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对于史料的想法,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我做的基础工作在座的学者都是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发起者和践行者,我从各位的著述中受益良多,

  • 标签: 《废都》 当代文学 批评指正 文学史料 孙见喜 践行者
  • 简介:透过经学诠释学的视域,儒家以“思无邪”中心的《诗》教观,历代儒士在《诗》之为“义之府”的前理解中,对《诗》教意义在此时当下的筹划、构建及修正。作为第一位自觉的《诗》学诠释者,孔子断章取义,引《诗》论《诗》,以“思无邪”本文的字面意义对《诗》教的意义予以概括性的规定;《毛诗序》则将“思无邪”的整体意义规定为一种政教类型,视《诗》本文一个内在一致的统一体,以“美刺”言诗,形成从整体到部分融贯一致的封闭的诠释循环系统:朱熹则以对本文实际真理的肯定修正“美刺说”.并在“劝善戒恶”的层面,重新构建了“思无邪”之“使人得其情性之正”的去邪归正的《诗》教观。

  • 标签: 经学诠释学 《诗》教 思无邪 诠释学循环 完全性的先把握
  • 简介:引言丁玲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显著位置。丁玲的女性作家身份,以及她与政党政治之间的曲折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她生活和写作带来的影响,使她与众不同,

  • 标签: 丁玲 文本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英译 选本 白露
  • 简介:后现代小说常给人以荒诞的印象,似乎与历史的求实态度相去甚远。然而,后现代大师们却常常利用后现代小说的独特写作技巧,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方式,真实地向人们展现历史。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 标签: 后现代小说 历史 真实性
  • 简介:湖北省主办“屈原文学论坛”,拟定的论题之一,“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而我更想谈谈的,文学批评的“语文品格”。语文,那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学了八九年的东西。中小学的语文课,有语言和文学两方面的内容。语言方面,学会把话写通;文学方面,则是学会感受、品味、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学性”,

  • 标签: 文学批评 学术品格 语文课 文章 “文学性” 文学作品
  • 简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近年来成为一个国内的热门研究主题。然而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却主要集中于泛思想史的视角,这非但没有激发出其真切的现代意义,反而造成一种庸俗化的不良影响。本文尝试严谨地从现代哲学学术方式入手,来解析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认为王阳明心学思想本质上具有深刻的精神哲学理论内涵:其精神哲学的现实起点其基于对其时代现实近乎绝望之下的可能的'理想国'思想,先验理论起点其'一'之'心'的思想,其双重真切意义在于定规'伯术'于'圣—心'的思想。在'多元主义'泛滥的今天,王阳明的心学精神哲学具有深刻而普遍的跨越时空的意义,不论对中国还是对现代世界。

  • 标签: 王阳明 心学 精神哲学 先验
  • 简介:1920年代创刊于中国大连的《亚》被公认体现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特点的重要杂志,而同期创刊于广州的《铜锣》则被视为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重要杂志,代表了日本1920年代广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谱系。本文以《亚》和《铜锣》中心,从两者创刊时的历史语境、不同的都市背景,以及杂志中心人物安西冬卫与草野心平各自不同的越境体验等方面,论述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的至深关联。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大连 广州 安西冬卫 草野心平
  • 简介:个人主义思潮自上世纪初舶来中国以后,就长期处在被误读的状态,最常见的对个人主义的误读就是把它窄化为“自私”的代名词。本文在对“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实质内涵加以客观还原的基础上,以张爱玲的小说名篇《倾城之恋》个案,具体分析了西方个人主义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变形”及其所衍生的生存价值问题。

  • 标签: 主体性 个人主义 文化传递 变形 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