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儿童家长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的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方法采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AEFI监测的知晓程度高,但知识不全面;在态度上,支持AEFI监测工作,但自己参与度低;相关行为方面,儿童发生AEFI后,报告率低。结论应加强对社区儿童家长的AEFI监测知识的宣传工作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调查 知识 行为 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质量管理对降低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对QCC管理前后中心2010年至2011年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进行统计,计算百分比。结果2010年5月、9月、10月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百分比分别为14.08%、14.62%和15.76%,通过QCC管理制定相应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按照制度和规程进行管理,观察到2011年5月、9月、10月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百分比分别为6.80%、4.68%和4.04%。结论质量管理对降低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质量管理 百白破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择期实施全麻进行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麻醉。结果观察组的各指标在过咽时、检查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可以有效抑制全麻患者气管插管造成的心脑血管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源Smad7基因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鼠Smad7真核表达重组质粒,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脂质体为载体将构建的鼠Smad7重组质粒介导转染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运用VG染色和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Ⅲ型胶原纤维表达,观察外源Smad7基因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Ⅰ型胶原纤维表达的影响。结果Ⅰ型胶原纤维的表达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比较,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Smad7抑制TGF-β的信号转导,从而有效抑制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肝纤维化 Smad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在该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含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P<0.05)。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吸附无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由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类型,寻找出具有特异性的检测指标并提升检测分析技术对于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重症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作为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指标具有各自的优势,通过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很好的实施依据。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住院病患者中符合WHO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186例,年龄在27~80岁之间。清晨空腹采静脉血4ml,送检、离心取血清,检验Glu、CRP、TC、TG、ApoA1、ApoB、LDL-C、HDL-C。结果Glu、CRP、TG、LDL-C、ApoB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HDL-C、ApoA1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及单纯T2DM患者CRP、血脂水平明显异常,二者联合检测,对预防并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C反应蛋白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分类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静脉血,采用ABXPENTRA6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同时用奥林巴斯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CRP。结果500例发热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结果提示,细菌感染325例,占65%,病毒感染85例,占17%;单纯白细胞计数分类结果提示感染205例,占41%。结论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更好地鉴别感染类型,合理使用抗生素,CRP结果比白细胞计数更为敏感,检测CRP可以弥补白细胞计数分类的不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患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以及与其他血液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血清C-反应蛋白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5例病患作为实验组,另选30例慢性肾脏病1-2期的病患作为对照组,研究病患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比积、白蛋白、左室前后径、室间隔厚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指标之间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病患血清C-反应蛋白与营养状况、贫血以及心室结构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作为有效的预测因子。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 尿毒症血液透析 红细胞比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疫苗接种后局部反应中使用止痛消炎软膏的疗效。方法对中心2009年至2012年因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反应的婴幼儿采用止痛消炎软膏局部外敷。结果2009年至2012年本中心免疫接种婴幼儿406742人,其中出现局部反应的143人,使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后,痊愈的138人,显效5人。结论婴幼儿疫苗接种后局部反应中使用止痛消炎软膏疗效较好。

  • 标签: 止痛消炎软膏 疫苗接种 局部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滴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及其特点,并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方法检索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和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蛋白水解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大特点是女性出现概率高于男性,主要症状为胸闷、呼吸不畅、胃部不适、荨麻疹等。结论临床上在使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时应密切观察其反应,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 标签: 脑蛋白水解物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在采用不同注射方法引起局部肌肉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将120例接受天花粉蛋白的深部肌肉注射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6例和改良组6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而改良组采用改良式Z型肌肉注射法配合留置气泡技术。2组患者在年龄、病种、注射部位及注射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观察采用2种注射方法引起患者局部红肿范围及疼痛程度,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引起局部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改良组,结果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改良式Z型肌肉注射法配合留置气泡技术能减轻肌肉组织受刺激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天花粉蛋白 肌肉注射 不良反应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AECOPD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PCT、CRP、ESR检查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ECOPD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均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性(P﹤0.05)。PCT、CRP、ESR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1.7%、86.7%、83.3%,敏感性无统计学意义,PCT特异性为96.7%,显著高于CRP、ESR的特异性(78.3%、71.7%)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血清PCT、CRP、ESR的测定对AECOPD有一定诊断价值,尤其PCT水平可以作为AECOPD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0例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方法从医院收治的急诊输液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患者,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原因、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对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与护理措施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生存质量。

  • 标签: 急诊输液 抗生素 药物不良反应 原因 护理措施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作用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83例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均诊断明确,其中58例静滴头孢菌素后1-72h饮酒,25例静滴头孢菌素后2-96h饮酒,饮酒后5-60min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主要表现皮肤潮红、心悸、呼吸急促及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及多汗、胸闷、气短、晕厥伴低血压者、休克等。并且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入院后及时给予吸氧,重者静注地塞米松5-10mg,同时静脉补液促排,低血压及休克者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并扩容,静注纳洛酮等,全部治愈。结论静脉滴注头孢菌素期间应禁止饮酒,防止双硫仑样反应

  • 标签: 乙醇 头孢菌素类 双硫仑样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2008年—2011年临床报告的428例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本院42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按照不良反应类别进行归纳、统计分析,评价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同期ADR临床报告共428例,其中抗生素的药物占55.61%。头孢菌素类的ADR发生率最高93例,占39.08%;其次为喹诺酮类共67例,占28.15%。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22例,占51.26%,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 标签: 抗生素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组106例患儿进行WBC计数和CRP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06例中细菌感染组CRP和WBC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菌感染组CRP以及WBC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结论CRP和WBC能初步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可指导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并判断疗效。

  • 标签: CRP WBC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前重组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丙型肝炎(CHC)能起到明显抑制HCV病毒复制的作用,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1,不同患者对干扰素的治疗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必须帮助患者度过药物不良反应期。因此,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变得更为重要,本文就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CHC不良反应的护理做一综述。

  • 标签: 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 不良反应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