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减轻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40位采取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20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模拟疼痛评分方面,对照组高于护理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前与手术过程中的心率以及血压方面,两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能使患者紧张情绪以得到缓解,有利于患者手术以后的恢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甲状腺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瑞芬太尼对于胃癌全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防治效果分析。方法通过选取60例全麻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并联合丙泊酚、维库溴铵,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注入使用;而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在患者手术过程中进行持续注入应用。对于患者全麻手术治疗前后以及不同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记录,并在对于患者血糖以及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指数进行检测确定。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全麻手术的各个时间段,血流动力情况以及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指标都有升高变化,并且以全麻手术治疗的插管后、5分钟以及切皮阶段升高变化最为明显;而对照组患者在全麻手术治疗过程中,各时间段的各应激反应影响指标水平也有升高,并且以插管时和拔管时的呛咳、躁动反应最为突出,高于观察组患者相应指标水平参数。结论瑞芬太尼对于全麻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具有明显的减轻作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胃癌 全麻手术治疗 患者 应激反应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对缓解乳腺肿瘤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除使用正常护理方式外,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晚睡前、手术日早晨、麻醉前、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心率,分析其焦虑量表评分与手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各时点收缩压、心率、焦虑评分、手术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前应激反应,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乳腺肿瘤患者 术前应激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72例按麻醉方式分为联合阻滞63例和局麻组109例。全麻组63例患者随机分为I组32例和II组31例,局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A组55例和B组54例。全麻I组与局麻A组患者均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法,全麻II组与局麻B组患者在给予其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整体护理。观察各组术后焦虑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全麻I组在HAMA总分、精神性焦虑及身体性焦虑得分下降程度慢于全麻II组。局麻A组在HAMA总分、精神性焦虑及身体性焦虑得分下降程度显著慢于局麻B组;全麻I组在心算、数字工作记忆方面得分低于全麻II组,局麻A组在汉字快速记忆、双字词再认、无间谍图形再认方面得分及认知功能总分均低于局麻B组。结论在妇科手术患者中,采取以疏导焦虑应激情绪为主的整体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提高认知功能,尤其适宜在局麻患者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妇科 整体护理 焦虑情绪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对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患者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andepiduralanesthesia,CSEA)和单纯全麻(generalanesthesia,GA)进行临床麻醉,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在麻醉后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5)。在拔管时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高于麻醉前(P<0.05);两组Cor、B,EP、IL-10水平在拔管时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全麻相比,可以减轻患者的手术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单纯全麻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将79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护理,一组加强护理,观察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和心理反应情况。结果加强护理组的血压、心率变化不大,心理状态良好,两组差异显著,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肿瘤手术 应激反应 影响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对全身麻醉的气管插管相关应激反应进行抑制存在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了上腹部施行全身麻醉相关手术且ASA分级为1到2级的患者共60例。并随机分成地佐辛组(共30例)以及芬太尼组(共30例1,然后对两组抑制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应激反应的对应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结果在地佐辛组中,其心血管方面所具有的稳定性要比芬太尼组强,而在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相关升高程度方面也比芬太尼组要低,这两组对气管插管中的应激反应进行制止时,其效果方面存在的差异都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地佐辛来对全身麻醉气管中的插管应激反应进行抑制的话,其效果相对满意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

  • 标签: 地佐辛 全麻诱导 芬太尼 临床观察 插管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镍离子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规律及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不同镍离子浓度(0、200、400、800μ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24、48、72h,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值率(relativegrowthrate,RGR);培养48h,利用荧光探针DCFH-DA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通过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结果: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点下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组均表现出细胞毒性,中浓度组及高浓度组细胞毒性程度较高。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48h,各组间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浓度越高,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越高。结论:在镍离子刺激下,L929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明显抑制,且呈现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趋势;一定浓度的镍离子可诱导L929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镍离子细胞毒性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镍离子 L929细胞 细胞毒性 活性氧 丙二醛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新生儿脐血的氧化应激状态,及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6例妊娠前有变态反应性哮喘史产妇(哮喘产妇组)和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18例(正常产妇组)的新生儿脐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测定嗜碱性粒细胞CD63及白细胞介素(IL)-4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3-硝基酪氨酸(3-NT)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新生儿脐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哮喘产妇组新生儿脐血嗜碱性粒细胞CD63的表达高于正常产妇组(215.59±47.15vs.11.33±3.26,233.65±51.25,12.98±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8.97;P〈0.01);所释放的IL-4亦高于正常产妇组[(3.27±0.40)pg/mLvs.(1.78±0.48)pg/mL;(3.56±0.47)pg/mLvs.(1.92±0.5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3.61;P〈0.01).哮喘产妇组的产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产妇组[(443.86±95.20)μg/mLvs.(288.17±57.23)μg/mL;(474.69±92.55)μg/mLvs.(273.7±68.09)μ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79;P〈0.01).IL-4水平与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相关(r=0.607,P〈0.05;r=0.619,P〈0.05).结论哮喘中,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的刺激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这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变态反应性哮喘 氧化应激 嗜碱性粒细胞 脐血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临床的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照组患者气腹后10min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和血浆以及皮质醇比手术前都有增高,但在手术结束时都有所降低;而治疗组患者虽然和对照组有大致相同的变化,但是在变化的幅度上有明显的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大大地减少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 标签: 临床护理 子宫肌瘤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应激是指护理工作中各种需求与护士的生理、心理素质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它可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但个体不仅仅只受应激情境的摆布,而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高级生命体,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激反应处理方法,能够通过有效的应对努力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从而消除或降低应激水平1。

  • 标签: 护理 应激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在2003年3月到2008年8月住院的应激性心肌病的12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分析发现,应激性心肌病患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收治的概率占急性心肌梗死总收治率的1%,所以,有效的鉴别应激性心肌病与应激性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的区别尤为重要。结论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病,通常情况下会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我们应提高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如发现类似症状,要及早就医诊断治疗,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做好预后工作。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诊断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SA),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他一些作用。本文结合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 标签: 阿司匹林 常见不良反应 特殊不良反应 凝血障碍 瑞夷综合征 水杨酸反应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应激的处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遵循围手术期应激的规律,密切观察和加强监测,准确认识和掌握机体各方面的变化,适时地采取合理的对策,尽量减轻、消除或纠正引起应激反应的种种不利因素,是防止过度应激反应造成不良后果的基本原则。

  • 标签: 腹部外科 围手术期应激 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的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急性应激障碍维和女军人患者实施安全干预措施、寻求社会支持干预、药物治疗干预、行为治疗干预及认知治疗干预.结果实施干预治疗13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通过近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痊愈.结论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程度的评估是保证疗效的基础步骤,积极寻求有效的社会(部队)支持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关注军事心理应激障碍的焦虑、抑郁障碍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军事人员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已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无偿献血新理念“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的广泛宣传,普洱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工作取得可喜进步。然而,在献血过程中绝大多数献血者没有任何献血反应。但因个体差异,有少数献血者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胸闷等。还有极少数个别献血者献血前(还没献血)就出现晕血反应。这与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及采血护士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医学上称此为以血溶量突然降低及植物神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 标签: 献血 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初一和初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应激源。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随机抽取大连市某中学初一(2)班47人和初三(2)班41人进行应激源调查。结果(1)初一和初三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学习问题方面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初一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初一和初三学生十分需要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 标签: 应用心理学 应激源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初一和初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