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槌指改良止点重建方法的疗效。方法20例新鲜槌指采用改良的止点重建方法手术、并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其疗效。结果采用改良的止点重建方法手术优良率95%。结论改良的止点重建方法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槌状指 止点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鳞细胞癌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收治的9例膀胱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男性5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55岁。1例行膀胱切开取石+膀胱全切术+尿流改道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6年,2年生存率66%(6/9),5年生存率22%(2/9)。结论膀胱鳞细胞癌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需早诊断早治疗。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膀胱全切术。

  • 标签: 膀胱鳞状细胞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岛皮辩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手指侧方逆行岛皮瓣局部转移修复手部中小范围皮肤缺损30例36个皮瓣。结果本组30例36个皮瓣中,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岛皮瓣对于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指皮肤缺损 逆行岛状皮辩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部角化棘皮瘤与鳞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本病例为鼻尖肿块,采取全身麻醉,给予气管插管,行鼻部肿物扩大切除术及任意皮瓣成形术,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治疗。讨论此病例应与鼻疖及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一定要做病理检查,提高对疾病的诊治和认识。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角化棘皮瘤 恶变 鼻尖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绷带镜在翼胬肉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翼胬肉切除术的患者42例(42眼睛)作为对象,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术后角膜表面配绷带型角膜接触镜,5d后取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角膜上皮荧光色素染色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的每个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翼胬肉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刺激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属于简单、有效、便于掌握的辅助治疗措施,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绷带 疼痛 角膜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翼胬肉患者120例(12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60个病人(60只眼)翼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B组60个病人(60只眼)翼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翼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组与翼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6.7%和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胬肉的治疗中翼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相对于翼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疗效更明确。

  • 标签: 翼状胬肉 泪膜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 羊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种抗原促进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成熟作用。方法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为DC,分别负载卡介苗、肺炎球菌疫苗、麻疹疫苗、K562及RPMI8266冻溶抗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加入TNF-a为对照组,再加入相同体积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CCK8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各组均培养出具有典型形态的DC,其中疫苗各组细胞CD83表达较肿瘤细胞各组明显升高,MLR作用强,而肿瘤组抗原又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为高,同时各实验组CD1a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各实验组CD1a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介苗、肺炎球菌疫苗及麻疹疫苗等微生物抗原促进DC成熟能力较K562及RPMI8266等肿瘤抗原能力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舌管囊肿(瘘)临床护理。方法运用现代护理手段对我科2003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6例行甲舌管囊肿及瘘管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护理。结果56例甲舌管囊肿及瘘管患者经过规范护理,切开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并取得较好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翼胬肉患者89例(115只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6~3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级愈合88只眼,占76.52%,2级愈合18只眼,占15.65%,3级愈合6只眼,5.21%,4级愈合3只眼,占2.61%。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散光度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片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胬肉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效果,是治疗翼胬肉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速经济发展下,人们外出增多引起交通事故导致口腔颌外伤的突出问题,就诊我科的病人术后给予口腔护理对加快伤口愈合的重要性。方法提出我院口腔科在给予外伤病人清创处理后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不同术后护理的一些体会。结果根据我科就诊病人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否到位有极为重要因果关系。讨论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口腔颌外伤术后的护理体会。

  • 标签: 口腔颌面外伤 术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麻注射药物,A组患者给予0.75%罗哌卡因1.5ml,B组患者给予0.75%布比卡因1.5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手术患者麻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老年人 麻醉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0例行剖宫产术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产妇采用了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CSEA组),160例产妇采用了单纯的持续硬膜外麻醉方法(CEA组)。结果CSEA组的麻醉显效时间明显小于CEA组,肌松满意度优于CEA组,且麻醉10min后低血压例数明显低于CEA组(P<0.05);两组孕产妇手术麻醉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作为一种联合麻醉方法,有着较理想的麻醉效果,同时其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向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单纯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敷结合痹贴外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热敷后外贴痹贴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单纯的中药热敷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疼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敷结合痹贴外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取得较满意效果。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 疼痛 中药 热敷 腰痹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次麻不同穿刺方法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和下肢手术160例,随机分四组,每组40例A组为麻针(25G,0.5mm)组;B组为硬膜外针引导麻针至黄韧带组;C组为硬膜外针引导麻针至硬膜外腔组;D组为小针头(0.8×38mmTWLB)引导麻针至黄韧带组。结果A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其余三组(P<0.05),B、C、D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二组腰背痛发生率均高于A、D二组(P<0.05),B与C组之间以及C与D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麻醉平面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小针头(0.8×38mmTWLB)引导麻针穿刺方法具有效降低腰麻穿刺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和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的优势。

  • 标签: 单次腰麻 术后腰背痛 小针头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联合麻醉的手术室整体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我院行硬联合麻醉的手术患者2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于提高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手术室护理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科患者-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接收的6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比组、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比组采取常规硬膜外麻醉方法,实验组采取-硬联合麻醉方法,对比两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明显快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少于对比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患者麻醉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缩减麻醉起效时间,降低药物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 标签: 老年骨科 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