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越来越好。而渗漏问题在运营隧道中普遍存在,其特点为隧道结构表面存在大面积的湿渍,但观察难见明显裂缝。对于渗漏问题,注浆处理难度较大,采用渗透结晶型涂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模拟试验对常见的渗透结晶型涂料进行测试,提出隧道衬砌混凝土渗漏的反渗注浆技术。通过该技术的运用,可提高渗透结晶型涂料对隧道渗漏问题处理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渗漏问题的再次出现,为隧道运营阶段的渗漏水病害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处治方法。

  • 标签: 隧道 面状渗漏 反渗注浆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越来越好。而渗漏问题在运营隧道中普遍存在,其特点为隧道结构表面存在大面积的湿渍,但观察难见明显裂缝。对于渗漏问题,注浆处理难度较大,采用渗透结晶型涂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模拟试验对常见的渗透结晶型涂料进行测试,提出隧道衬砌混凝土渗漏的反渗注浆技术。通过该技术的运用,可提高渗透结晶型涂料对隧道渗漏问题处理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渗漏问题的再次出现,为隧道运营阶段的渗漏水病害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处治方法。

  • 标签: 隧道 面状渗漏 反渗注浆技术
  • 简介:围绕如何利用遥感判读点图直接制作遥感判读专题图,讨论了点构、小图斑合并、线段的Vertex加密、直角钝化、线段圆滑等制图技巧,即继承了原有点判读的内涵,又省去了判读的繁重劳动,使快捷地为大监测区或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资源分布图等遥感专题图件成为可能。

  • 标签: 遥感判读 专题图 视觉效果 VBA VERTEX 直角钝化
  • 简介:目的:观察和合治疗仪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11月本院收治的AS痛患者44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和合治疗仪治疗,均治疗两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压痛、疼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压痛、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P=0.039)。结论:和合治疗仪治疗AS疼痛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显著地临床意义。

  • 标签: 和合治疗仪 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丛-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全年行单侧髋部手术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丛-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0、3、6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0、3、6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腰丛-骶旁 坐骨神经 静脉麻醉 全身麻醉 髋部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根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应用肌电图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疑似神经根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各56例和4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肌电图检查和影像学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神经根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比,肌电图为92.86%(52/56)与超声诊断的96.43%(54/56)无明显差异(P>0.05);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比,肌电图为93.02(40)与超声诊断的90.70%(39/4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神经根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肌电图检查能有效鉴别,具诊断准确率高的优势,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肌电图检查 腰骶神经根病变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效果
  • 简介:颅脑创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导致外伤性窦破裂的发生率相应增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救治外伤性窦破裂,选择手术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笔者对近年救治的6例闭合性窦破裂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矢状窦破裂 双侧瞳孔散大 闭合性 患者 救治 去骨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脊柱-骨盆位形态Roussouly分型下椎旁肌群在腰椎不同节段的分布特点,探讨椎旁肌退变在不同Roussouly分型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责任节段:L2,3 3例(2.9%)、L3,4 14例(13.7%)、L4,5 58例(56.9%),L5S1 27例(23.5%)。依据脊柱-骨盆位形态的Roussouly分型进行分组,Ⅰ型组29例(28.4%),年龄为(57.0±11.7)岁(范围43~72岁);Ⅱ型组31例(30.4%),年龄为(56.9±10.3)岁(范围40~77岁);Ⅲ型组28例(27.5%),年龄为(53.5±12.9)岁(范围42~70岁);Ⅳ型组14例(13.7%),年龄为(59.7±9.5)岁(范围51~70岁)。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选取L1-2、L2-3、L3-4、L4-5及L5S1正中椎间盘水平的轴位MRI,分别测量椎旁肌群(背伸肌群及大肌)和相应节段椎间盘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计算肌肉的相对横截面积(relative cross-sectional area,RCSA)。四组患者椎旁肌群RCSA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四组患者的年龄(F=1.067,P=0.367)、性别(χ2=2.412,P=0.491)和体质指数(F=0.326,P=0.48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ussoulyⅠ型组患者SF-36生理功能为(31.5±6.5)分(F=3.207,P=0.047),心理功能为(33.9±5.7)分(F=3.409,P=0.031),均低于其他三型。各型间腰痛VAS评分(F=0.140,P>0.05)、下肢痛VAS评分(F=0.622,P>0.05)及ODI(F=1.075,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L1-2~L5S1椎间盘水平,Roussouly Ⅳ型患者的大肌RCSA均明显低于其他三型(P<0.05),而Ⅰ、Ⅱ和Ⅲ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ussoulyⅠ型、Ⅱ型患者背伸肌群RCSA在L1-2~L5S1椎间盘水平明显低于Ⅲ型、Ⅳ型(P<0.05),而Ⅰ型与Ⅱ型、Ⅲ型与Ⅳ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四组患者大肌与背伸肌群RCSA在L1-2~L5S1椎间盘水平均呈递增趋势,但Ⅱ型患者比值较高,而Ⅳ型较低。结论不同Roussouly分型患者椎旁肌群RCSA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椎旁肌群与脊柱位形态相关,位形态可能在椎旁肌群退变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背景:国内外研究对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位失衡重视不够。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脊柱位失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体检科同龄老年健康查体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两组脊柱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记录脊柱椎体骨折数目和位置,测量位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T1脊柱骨盆倾斜角、C_7位比值,进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中椎体骨折数目按单个椎体、双个椎体、3个及以上椎体分为3个亚组,比较3个亚组间C_7位比值的差别,分析椎体骨折数目和C_7位比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胸椎后凸角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前凸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T1脊柱骨盆倾斜角为(-1.81±1.48)°,对照组为(-3.35±1.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C_7位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观察组中单椎骨折亚组患者4例,双椎骨折25例,3个及以上椎骨折31例,3个亚组间C_7位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骨折数目与C_7位比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7;3结果提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引起脊柱位序列改变,随骨折椎体数目增多出现整体位序列失衡,脊柱重心前移,骨折数目与重心前移呈正相关。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盆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区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应用显微手术比照常规手术的临床优势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颅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肿瘤全切率及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好转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肿瘤全切率及症状好转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区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应用显微手术手术效果更好,术中创伤更小。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 矢状窦
  • 简介:急性后极多灶性鳞色素上皮病变(APMPPE)在急性阶段以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浅层多灶性黄白色损害为特征,病变限于后极,彼此融合。数周后病灶吸收,呈浅淡的边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1968年Gass首先报告并认为病变损害局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命名为APMPPE。现就有关该病的临床表现,造影表现(同仁医院最新标准),视网膜电图改变,视野改变以及病因和治疗加以综述,使广大临床医生对此病具有更深更新的了解。

  • 标签: 色素上皮病变 急性后极部 多灶性 鳞状 视网膜电图改变 APMPPE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结合脊髓损伤影像学诊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胸结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症状(有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分组,分为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并分别行X线片、CT影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结果:损伤组及无损伤组X线片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t=0.147、0.633、0.337,P=0.884、0.529、0.737>0.05);CT测量椎管狭窄率<50%无显著性差别,但CT测量椎管狭窄率>50%者,两组差异显著(=21.193,P<0.05)。结论:胸结合骨折合并脊髓或神经根损伤者,CT显示椎管狭窄率>50%,可作为临床预测及选择手术治疗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胸腰结合部脊髓损伤 影像学诊断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步法训练介导退变性腰椎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参考。方法基于中文、英文不同类型数据库,在计算机上检索知网、万方、维普、英文PubMed、EMbase数据库;对于综述、会议文献采用手动方式完成,确定检索词为"三步法""退变性腰椎手术""康复效果",纳入符合要求的论文,检索时间为2019年10月。将获得的文献完成数量与质量的核对、验证,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完成各大数据库的检索,最终获得文献34篇,本次检索中未见综述、会议文献;结合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获得RCT 6篇;三步法训练对退变性腰椎手术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三步法训练用于退变性腰椎手术患者中能提高患者腰椎功能;三步法训练对退变性腰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三步法训练能提高退变性腰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三步法训练用于退变性腰椎手术患者中能改善腰椎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骶三步法训练 退变性腰椎手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神经成像术在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总结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天津医院收治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4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单侧骶骨骨折24例,均为Tile分型C1型,Denis分型Ⅱ型16例、Ⅲ型8例;双侧骶骨骨折16例,均为Tile分型C3型,Denis分型Ⅱ型,均为骶骨"U"形骨折。所有患者均存在神经损伤表现,采用对比增强三维核磁神经成像术(contrast-enhanced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CE-3D MRN)检查明确神经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将L5及S1~S4神经依据侧别及椎管内(intraspinal type,IS)、椎间孔内(intraforaminal type,IF)及椎间孔外(extraforaminal type,EF)进行分段定位,并判断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轻度、中度及重度)。将各段神经损伤数量进行整体及两两配对χ2检验。11例患者进行神经探查术,根据术中所见记录神经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并与CE-3D MRN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E-3D MRN显示神经损伤发生侧均存在骶骨骨折,共239段神经发生不同程度及部位的损伤。统计分析显示神经损伤发生由多至少依次为S1、S2、L5、S3、S4神经;除S1、S2间及S3、S4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神经损伤发生例数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例手术患者术中直视下见神经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与影像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1.000)。结论核磁神经成像术能够清晰、准确显示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可作为此类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神经损伤具有S1、S2最为多发,L5次之,S3、S4最少的特征。

  • 标签: 骶骨 骨折 脊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神经成像
  • 简介:骶骨骨折不到所有脊柱骨折的1%,其中25-50%合并神经损伤,而骶骨粉碎性骨折并神经损伤则更少。但有关骶骨粉碎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治疗国外还存在颇多争论,该病的手术治疗经验国内罕有文献报道,在脊柱外科中是一个较棘手的疾病。本例通过固定融合腰椎、髂骨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粉碎性骨折 骶骨骨折 融合治疗 腰骶神经根损伤 腰椎 骨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移行椎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治疗资料较完整患者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17-55岁,平均36.7岁。每例均有完整的腰椎X线正侧位片、移行椎三维CT重建及MRI片。由4名有分型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分别进行4种分型,2周后再次进行分型,收集结果后对分型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检验的一致性。结果Castellvi分型、Sanlavirta等分型、Lee等分型和陈崇文等分型可信度分别为86.66%(Kappa=0.811)、85.83%(Kappa=0.810)、87.66%(Kappa=0.825)、88.33%(Kappa=0.840),可重复性分别为89.75%(Kappa=0.874)、88.5%(Kappa=0.835)、90.25%(Kappa=0.877)、92.5%(Kappa=0.899)。结论4种分型比较,陈崇文等分型可信度及可重复性较高,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移行椎 分类法 可信度 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段脊柱结核的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方法:以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84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段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研究组进行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压疮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14%、30.95%,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χ2=7.72,P=0.0055);研究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2.971,P=0.004)且融合率高于对照组(χ2=4.091,P=0.043)。结论:围术期对段脊柱结核进行合理规范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其脊柱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腰骶段 脊柱结核 前后路联合手术 围术期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管封闭疗法合元胡止痛滴丸对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突症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管封闭疗法合元胡止痛滴丸,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有3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著,有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有3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其治疗有效率为92.9%;经治疗,有32例患者表示治疗非常满意,有8例患者表示满意,有2例患者表示一般,其满意度为100%。结论采用管封闭疗法合元胡止痛滴丸对突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疼痛现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骶管封闭治疗法 元胡止痛滴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仰卧位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云南省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股骨内固定的患者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侧卧位丛组(C组,n=30)和改良仰卧位丛组(M组,n=30),C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侧卧丛阻滞采用三叶草入路,丛阻滞采用旁入路;M组患者仰卧位,臀部和下胸部垫高,丛阻滞时超声探头纵轴垂直腋后线放置,丛阻滞采用旁入路阻滞;两组均采用平面内进针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起效后实施全麻。记录摆体位患者疼痛VAS评分,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患者对神经阻滞操作舒适度,丛阻滞成功率、丛阻滞成功率、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麻黄碱用量、术后疼痛VAS评分、神经阻滞不良事件。结果 与C组比较,M组丛神经阻滞患者摆体位疼痛VAS评分低、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患者对神经阻滞操作的舒适度高(P<0.05);与C组比较,M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丛神经阻滞成功率、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和神经阻滞术后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