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反应;涉及药物以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为主。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致多种不良反应,涉及药物种类较多,在今后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认识,实现合理用药。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左氧氟沙星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类型、不良反应表现、给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种类包括左氧氟沙星(34.0%)、培氟沙星(5.3%)、依诺沙星(14.0%)、加替沙星(20.0%)、诺氟沙星(6.0%)等。静脉给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口服给药,P<0.05;受累系统最多的为消化系统,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静脉炎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临床上应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药师发药时要做好发药交代,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发药交代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两年间我院收治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6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不良反应以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最为常见。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种类较多,抗茵活性强、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应用过程中应重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因而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因而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风险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虽然目前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手段提倡的是综合治疗,但是对于症状处于中后期的患者来说,化疗依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在化疗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物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对于患者的身体还有心理都会造成损害,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进行精心护理,能够让提高患者免疫力,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对结直肠癌患者在化疗后的毒副作用进行护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 标签: 结直肠癌 化疗 毒副作用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收载于中国药典第一、二部,是用于检查国家药品标准中非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污染程度的检查方法,微生物检测室应按照中国药典及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配置和维护。本文从检验室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设施设备配置、使用、操作、维护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强化对微生物检测室的规范管理。

  • 标签: 微生物检测室 设计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肺透明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儿未使用固尔苏,观察组27例患儿尽早使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肺透明病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固尔苏后其发生肺透明病,呼吸机使用率和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应尽早使用固尔苏,可有效地降低早产儿肺透明病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 标签: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固尔苏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3G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剥离(ILMP)及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HMF)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行23GPPV联合ILMP及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治疗HMF患者28例(36眼),术后随访6个月,行视力、OCT及mfERG等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提示32眼黄斑区解剖结构恢复,4眼好转。mfERG提示术后6个月时,1环P1波潜伏期较术前缩短,P1波振幅密度提高(P<0.05),mfERG的三维地形图的中央峰逐渐恢复,旁中心凹区域不规则低反应区减少或消失。结论23GPPV联合ILMP及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治疗HMF安全有效。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内界膜剥离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非质性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4例患者资料。结果经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43例患者已完全康复出院,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获得健康,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宫内节育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宫内节育的继续使用,因此加强宫内节育不良事件的监测,研究探讨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避免同类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对提高临床使用宫内节育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针头钻孔加非吸收带针缝线捆绑内固定解决手部撕脱小骨折,末节指骨骨折,关节内粉碎骨折等特殊骨折问题。方法本组30例33处骨折利用注射针头钻孔加非吸收带针缝线捆绑内固定技术,促进骨折端复位,关节面平复,骨折端愈合,伤指功能康复。结果术后随访6周~半年,平均两个月,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甚至消失的时间均在6周至12周左右,大部分再8周以内愈合。

  • 标签: 注射器针头钻孔 缝线捆绑内固定 撕脱小骨折
  • 简介:摘要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采购的技术论证。在考察多家医院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该文比较了多腔清洗消毒和单腔清洗的各自特点,并详细分析了清洗消毒的技术要点。详细的技术论证是设备选型的重要基础。

  • 标签: 清洗消毒器 单腔 多腔 采购 设备选型 技术论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中胃肠道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因口服小剂量拜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导致胃肠道刺激症状4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两组患者均不终止小剂量拜阿司匹林的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15/24)(X2=6.121,P=0.013);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为(6.1±1.2)d,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的(10.5±2.3)d(t=8.345,P=0.000)。结论在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奥拉美唑肠溶片能够显著地改善胃肠道反应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拜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近两年到我院治疗的12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根据常规脑梗死治疗标准进行用药,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连续施治2周后,评估两组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施治后的NIHSS、MBI评分各为(5.17±3.20)分和(70.31±15.84)分,相比对照组的(8.45±3.88)分和(58.33±12.55)分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血清CRP指标值对比相仿(P>0.05),经施治后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血清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察静滴阿奇霉素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采用开胃健脾饮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滴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开胃健脾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1%显著低于对照组41.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滴阿奇霉素产生的胃肠道反应采用开胃健脾饮防治,有效的减少了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开胃健脾饮 胃肠道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报告的131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ADR发生率最高(32例,占24.43%),其次为40-49岁人群(26例,占19.85%),静脉滴注给药为引起ADR的主要途径(107例,占81.68%),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为主(69例,占52.67%),其次为中药制剂(42例,32.0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4例,占33.59%),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40例,占30.53%)。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