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塞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应用行为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塞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其是否采取行为护理干预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单行常规护理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与行常规护理加行为护理干预的40例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评分与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FMA评分与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梗塞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

  • 标签: 行为护理 脑梗塞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对拟行MECT治疗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研究组一次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在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心理评估。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量表评分、状态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MECT患者术前焦虑水平。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焦虑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精神分裂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及10个月时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ITAQ、PSP和PANSS各项因子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ITAQ评分、PSP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5个月和10个月,观察组患者的ITAQ评分、PSP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疗法 疗效
  • 简介:近年来,高等院校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厦门某高等院校2014年仅在相隔半年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三起学生坠亡事件。一个个花样年华的生命却以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在沉痛惋惜的同时,作为一名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笔者不禁再次思考: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是什么?

  • 标签: 心理健康档案 高等院校学生 学生心理问题 花样年华 教育工作者 三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合催眠疗法治疗疑病症疗效。方法对30例疑病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催眠疗法治疗,观察1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忧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认知行为并催眠疗法治疗疑病症疗效显著。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催眠 疑病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设计使用《临床护理带教手册》,以推动临床护理教学档案格式化管理。结果选取医院16个病区作为使用对象,采用重新遴选带教组长和带教老师、建立护理教学档案等手段,确定《临床护理带教手册》模版。通过实施发现《临床护理带教手册》对提升医院护理带教水平、提高护生理论及操作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结论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档案格式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带教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带教手册 教学 格式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重症精神科女性患者暴力行为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我科室收治的285例重症精神科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遭受暴力行为的29名女性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针对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对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这部分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这些患者的暴力行为有了明显的减少,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得到了保证,暴力事件的发生率降到了最低。结论在临床上对重症精神科女性患者实施针对暴力行为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重症精神病 女性患者 暴力行为 预防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在慢性失眠症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较高,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改善情况更为理想,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物对慢性失眠症患者实施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且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抗抑郁药物 慢性失眠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16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NOR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OSIE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流浪精神病 不良行为
  • 简介:摘要精神科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对烟草的依赖程度要远远高于正常人有些患者甚至为了获取香烟而采取各种异常行为,包括下跪、磕头、捡拾烟蒂等。而由于烟草会直接威胁到精神科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是诱发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为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必须要对精神科男性患者予以强制戒烟。本文就对其在戒烟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改变进行分析,针对于此提出几点解决举措。

  • 标签: 精神科 男性 戒烟 心理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精神分裂症男性认知功能与吸烟行为间的关系影响。方法对我院临床上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吸烟,对照组患者为非吸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认知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吸烟后,其认知功能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两组研究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表现出对尼古丁依赖性的轻重与其认知功能上对某一事物集中注意的时间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认知功能与吸烟行为间不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男性 认知功能 吸烟行为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导致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具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在临床上患者出现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以及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的最具特征性的症状。经过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具大的危害。本文根据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性行为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抑郁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0%。结论认知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够有效针对病情得到控制的抑郁症患者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中应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自我管理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作用。方法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记忆训练,行为矫正、文体活动训练,定向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内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于2、4、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评定干预前、后数据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患者的指标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经过行为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效延缓痴呆的进程。

  • 标签: 行为干预 老年痴呆 生活自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行为干预改善成人正畸治疗患者牙科焦虑和社交焦虑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于2013年7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干预。对实验组患者则需要应用心理行为干预进行有效的护理。并使用改良柯式牙科焦虑量表以及社交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的临床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患者的有效干预发现,首次进行正畸治疗时,其牙科焦虑量表评分为实验组10.25±3.51,对照组12.46±3.68。出现焦虑的人数比例为实验组10.6%,对照组25.3%。经过干预治疗1年后,社交焦虑量表评分为实验组35.16±10.12。对照组59.36±9.45。社交焦虑发生率为实验组20.05%,对照组30.9%。其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年的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评分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但是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容易发生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而在牙科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焦虑症状,应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行为干预 成人正畸治疗 牙科焦虑 社交焦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护理对双相障碍病人行为攻击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双相障碍病人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实施精神科护理常规,观察组还增施心理支持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分、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MOAS量表分、ISMI量表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双相障碍病人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可有效降低行为攻击性以及病耻感。

  • 标签: 心理支持护理 双相障碍 病耻感 行为攻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预措施对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行为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从2012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用一般性综合支持治疗,后者在一般性综合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干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障碍好转时间、MMSE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精神障碍好转时间缩短、MMSE评分较高、日常活动能力较强;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髋部骨折患者 精神行为异常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绪,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行为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正念为基础的行为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89例颅脑损伤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行为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命质量简表SF-36及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SF-36评分及MAAS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D评分、SF-36评分及MAAS各项指标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正念为基础的行为训练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哌啶醇联合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93例痴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予以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BPSD严重程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BEHAVE-AD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结论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经氟哌啶醇与利培酮联合治疗后显著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具推广价值。

  • 标签: 痴呆 利培酮 氟哌啶醇 精神行为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