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 2016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共 75例,中形成血栓事件 8例,血栓发生率 10.6%。分析中血栓事件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以及预后。应用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导致血栓形成和手术者操作技巧及手法、 LVIS支架打开情况、载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支架覆盖区域血管弯曲程度,支架末端所处血管弯曲情况,及动脉瘤本身条件等等有关,发生中血栓事件,必须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动脉瘤进行致密填塞同时避免血栓继续形成,并且溶解已经形成血栓。多数中血栓形成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LVIS支架 支架内血栓 替罗非班 支架辅助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00例,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在产前进行椎管内麻醉,对照组产妇产前未给予麻醉措施,选择视觉模拟法对两组产妇的疼痛效果进行评价0-10分,10分为剧烈疼痛,0分为无痛感;记录阴道分娩产妇总产程。结果在镇痛效果方面,两组产妇镇痛前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的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分娩方面,观察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共37例,顺产率74%,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共30例,顺产率6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程方面,观察组产妇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降低剖宫产发生率,缩短产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分娩镇痛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心血管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介入治疗,分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2015 年 11 月至 2016 年 11 月期间所收治的 144 例 心血管病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结果: 本次探究中,共计 6 例患者出现了 急性低血压并发症( 4.16% ),对 6 例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获得了 100.00% 的治愈率,患者在 5 分钟至 0.5h 内其血压水平和心率水平均恢复了正常。 结论: 临床上需要给予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急性低血压并发症患者及时有效治疗和处理以便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急性低血压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从胃大弯侧中部开始向头侧方向切断胃结肠韧带,凝闭切断胃网膜左血管、胃短血管直到胃底和贲门左侧。切断胃胰皱襞,在胰尾部上缘显露并夹闭脾动脉主干。继续凝断脾结肠韧带、脾肾和脾膈韧带,在脾门处显露胰尾,以切割闭合器切断脾蒂,完成脾切除。凝断食管下端和胃近端覆盖的韧带和血管,暴露两侧膈肌脚和膈肌裂孔,切断小弯侧肝胃韧带,向膈肌裂孔内继续切断食管周围高位和异位门体交通支,切断和夹闭胃左和胃右动脉交通支,闭合器切断胃左动、静脉,完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行内翻折叠缝合。常规取标本,冲洗、止血、放置引流管。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术 高血压 门静脉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简介:(1)脾切除:无损伤钳夹住脾结肠韧带并抬起,Ligarsure分离胃结肠韧带、脾肾韧带及下半部分脾胃韧带。于小网膜囊内分离脾动脉后给予血管夹夹闭。游离脾脏周围韧带及胃短动静脉,用1枚腔镜下切割吻合器夹闭脾蒂,给予激发、切割后,脾脏完全离断。再经腋前穿刺孔放入自制标本袋,装入脾脏,经左腋前线穿刺孔提出标本袋开口,将睥脏用有齿卵圆钳分次钳出。(2)经胃前后入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超声刀及ligasure分离胃小弯前壁各分支血管,给予用血管夹夹闭后以Ligarsure切断,直达贲门部,再将胃向上挑起,用超声刀分离胃小弯后壁各分支血管,给予用血管夹夹闭后以Ligarsure切断,直达贲门部,以超声刀游离出胃冠状静脉后,予用血管夹夹闭后以Ligarsure切断,继续向上离断贲门及食道曲张血管,包括胃支、食管支、穿支及高位食管支,保留食管旁静脉,使食道下段双侧缘完全游离约8em。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选择性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危险杀手,提升患者临床死亡率。随着我国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长,为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脑血管疾病的病变,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需制定有效的诊断方案,提升临床疾病诊断准确性,发挥积极影响。以下本篇综述脑血管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进展。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脑血管疾病 准确性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并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到我院行健康检查的受检者50例,纳入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率34.00%、内中膜厚度增厚率94.0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2.0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14.00%、74.00%、50.00%,两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疾病预后、风险评分提供有效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普及。

  • 标签: 颈部 血管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5年 9月到 2016年 9月接诊 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时给予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 456支血管通畅 123支,血管狭窄 284支(其中轻度狭窄 84支,中度狭窄 146支,重度狭窄 54支),血管闭塞 49支。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检查灵敏性为 95.60%,特异性为 93.91%,阳性预测值为 97.90%,阴性预测值为 87.80%。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有效的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检查应用灵敏性以及特异性高,无创安全、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置换(TKA)中应用止血带可对局部软组织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术后神经麻痹、肢体肿胀、创口延迟等损伤。目的:探讨在合并下肢血管疾病患者中实施TKA时,间断使用止血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实施TKA的3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止血带使用情况分为间断组(158例,切皮时不用止血带,截骨完成后开始使用止血带,假体安装完后待水泥完全凝固后释放止血带)和连续组(142例,从切皮开始起全程使用止血带)。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手术前后的血清炎症指标、患侧肢体软组织肿胀程度。结果:间断组的中失血量大于连续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连续组患者(P〈0.05),止血带使用时间短于连续组(P〈0.05)。术后3d,间断组的血清IL-6、IL-8、CRP、乳酸水平低于连续组(P〈0.05)。术后第1、3、5天,间断组患者的大腿周径、肢体肿胀率低于连续组(P〈0.05)。间断组的手术并发症率显著低于连续组(1.90%vs7.04%,P〈0.05)。结论:合并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TKA中,间断使用止血带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及手术并发症、肢体肿胀程度,却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总出血量。

  • 标签: 血管疾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 间断使用 止血带
  • 简介:目的总结6例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的临床资料,中采取后入路隧道式分离盆神经从、神经血管束的新方法,探讨该法对患者术后尿控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低于T2c期,平均PSA12.3ng/ml,均行了筋膜内前列腺癌根治.在前列腺与直肠间分离出间隙后,提起前列腺及精囊,隧道式分离前列腺两侧盆神经丛、神经血管束间隙,在游离的前列腺与直肠间隙填满纱块;转前入路切开膀胱颈部并切穿后壁,见预填纱块.前列腺两侧神经血管束,前面与背面均形成隧道,与盆腔及直肠间悬吊组织已松解,神经血管束由管状组织变成状,塑料夹钳夹后剪断至前列腺尖部,"八"字型保护好神经血管束.结果患者中出血量100~600ml,平均360ml,术后21d拔除导尿管.术后住院天数22~30d,平均26d.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为前列腺内癌变.术后4周平均血清PSA0.5ng/ml.随访1~16个月,平均随访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拔尿管1周尿控全部得以恢复,尿垫使用量≤1块/d.结论肿瘤分期较早的患者,后入路结合前入路钝锐性分离盆神经从、神经血管束,孤立组织使团块状变成薄片状组织,保留更多神经及良性筋膜组织,筋膜内切除前列腺可提高患者术后尿控功能.

  • 标签: 腹腔镜 前列腺肿瘤 尿失禁
  • 简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veincompressionsyndrome,IVCS)又称为May—Thurner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是指髂静脉被从其前面跨过的右髂动脉压迫,导致静脉管腔内粘连、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改变,引起髂静脉血流受阻、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

  • 标签: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长度 COCKETT综合征 支架 静脉回流障碍 动脉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腘动脉支架断裂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断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结合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两例行SFA支架置入术数年后支架断裂,其中一例引起下肢股动脉破裂形成下肢血肿,后给予支架内再植入Viabahn覆膜支架,另一例引起股动脉支架内闭塞形成下肢缺血,后予PTA治疗。均能恢复下肢血流,改善症状。结论支架断裂可产生严重并发症,目前研究报道比较少,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股腘动脉,支架断裂,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下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快速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斑块类型、分布作出鉴别,是脑血管疾病优良的检测手段。

  • 标签: 颈部 血管超声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31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消化道再出血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肘(范围)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3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2例因中出血难以控制中转开腹,298例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3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2.5min(120.0~300.0min),平均中出血量为402.3mL(150.0~1200.0mL),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d(1.0~4.0d),平均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4.2d(2.0~8.0d)。310例患者中,1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于术后第5天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5例腹腔出血(3例行二次手术、2例予保守治疗)均成功止血,2例胸腔积液予穿刺抽液、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胰液漏、1例肺部感染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299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10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4d(5.0~9.0d)。(2)随访情况:309例患者中,260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发生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无效死亡;15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均为黑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生存。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脾切除术 断流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背景:目前,对于软组织条件允许的胫骨近端病例,多应用内固定治疗,如MIPPO,但费用高昂,而且由于胫骨近端软组织覆盖菲薄,易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目的: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分析其应用指征、手术要点以及长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16~57岁,平均39.3岁;其中闭合骨折13例,开放骨折2例.应用AO分型对骨折进行分型:A2型8例、A3型2例、B1型5例.手术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然后使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进行固定.术后1、2、3、4、6、12、24个月进行随访.评估项目包括受伤至手术间隔、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部分与完全负重开始时间、完全X线骨折线完全融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使用下肢骨折Iowa量表对受伤的膝关节从功能、疼痛、步态、稳定性、活动范围进行评分.结果:15例患者随访17~28个月,平均21.5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未出现切口愈合相关并发症,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10~18周,平均13.7周.X线片上骨折线完全融合时间为18~25周,平均21.5周.1例并发针道感染患者,经扩创及保持针道引流通畅8周后去除外固定架,钉道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根据Iowa评分,功能为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结论: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近端骨折,可以灵活穿针与构型,能够规避胫骨近端不规则的形态对内固定造成的困难,通过减少对皮肤和软组织的剥离来降低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的发生;外固定支架便于对开放伤口的处理和照料,更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率满意,功能理想,并发症率低.

  • 标签: 胫骨近端 骨折 外固定支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食管支架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方法,观察组给予食管支架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情况、肺功能与气促指数指标做观察比较。结果吞咽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气促指数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食管支架的应用,对改善患者吞咽情况以及其他肺功能指标等,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晚期食管癌 食管支架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癌性梗阻支架置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例结肠癌性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支架置入治疗,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术前、中、术后的综合性护理,对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癌性梗阻支架置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例结肠癌性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支架置入治疗,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术前、中、术后的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道排空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7.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1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结肠癌性梗阻支架置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满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结肠癌性梗阻 支架置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血管影像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中以我院 2015年 4月— 2016年 9月期间接收的 80例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螺旋 CT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长期吸烟等。在血管影像特点方面,多发病灶高于单发病灶、颅内外动脉异常少于颅内外动脉无异常、前循环率高于后循环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多见于前循环供血区域,以多发病灶为主,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异常,在治疗中应重视高血压、血脂异常、长期吸烟等高危因素的控制。

  • 标签: 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 血管影像特点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4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观察,对以上患者分别实施血管超声以及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受检者的颈动脉血管狭窄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采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准确度明显高于CT血管造影,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且在以上进行颈动脉超声的患者中,混合回声斑块是以上患者的主要表现,在所有超声表现中占35.56%。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查中可以尽早发现颈部血管的病变、根据检查结果尽早给予相应的治疗,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