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介入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开颅夹闭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适合用于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传染病具有来势猛,病情变化复杂的特点。致病微生物及病理生理过程的某些因素常作为应激原刺激垂体一肾上腺素系统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儿茶酚胺导致了一系列应激反应(塞里应激)。晚近研究证明,许多传染病的的严重病变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是微循环障碍,血流缓慢,毛细血管临界半径改变,血液粘度升高,有效灌注不良,最终因并发DIC而死亡。本研究主要阐述了肝素疗法在多种传染病中的治疗作用,并结合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理论阐述了重症传染病在缺血、缺氧、酸中毒休克时易并发DIC。针对上述病理变化应用肝素疗法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通过临床实践认识到肝素不仅可以治疗DIC,而且可以预防DIC。

  • 标签: 肝素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和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及主要不良心血事件(MACE)差异。方法:将6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34)与氯吡格雷组(n=30)。在行PCI术前,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口服180mg替格瑞洛和600mg氯吡格雷,然后行PCI治疗,术后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口服维持剂量的替格瑞洛90mg(2次/d)和氯吡格雷75mg(1次/d)。测定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h、24h及7d时血小板聚集率和术前及术后24h、7dCRP值变化,观察2组患者术后30d内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PCI术后2h、24h及7d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PCI后24h及7dCRP值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各时间点CRP值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30d内MACE(包括心源性猝死、非致死性急性再梗、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血管炎症反应,显著降低30d内MACE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小板聚集率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荟萃分析血管支架在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国内外关于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血管支架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2年1月—2014年7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对血管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率、闭塞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检索策略进行系统的检索后,依照纳入标准,最终纳入6篇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共汁534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埘单纯性球囊扩张与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闭塞结果进行合并,异质性检验显示有明显的异质性(X2=15.821,P〈0.05,I2=6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合并的RR值为0.63(95%CI:0.21~1,88,P〉0.05),血管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在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采用血管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无差异,埘于单纯性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或需多次扩张的患者可考虑行血管支架置入治疗。

  • 标签: 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介入治疗 血管内支架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的重点及难题。恩度做为全球范围内首例被研发的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是一种多靶点的血管皮抑制剂。恩度能够抑制微血管皮细胞的迁移,加速其凋亡,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血供,达到延缓、阻止肿瘤生长的目的1。恩度联合化疗的疗效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验证,2006年被《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收录。近年来,恩度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等的治疗中。本文就近年恩度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及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选取年限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剂量序贯常规剂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疗 中晚期肺癌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血管冷液体灌注降温在中暑伴高热患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01-2015-11我科收治的36例中暑伴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表物理降温方法,试验组在体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联合血管灌注降温方法,建立2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注4℃生理盐水2000ml。2组采用统一的降温目标:核心体温2h降至38.5℃以下,2组降温以外的其他救治原则和措施完全相同。持续监测2组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降温速度、降温达标率和高热持续时间,对比2组住院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降温速度、降温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热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后遗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暑伴高热患者早期救治中应用快速血管冷液体灌注降温方法安全、简便、有效,可明显加快降温速度,缩短高热持续时间,有助于阻断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 标签: 重症中暑 高热 血管内冷液体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介入疗法,研究组患者采用显微镜神经外科手术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为66.67%,治疗轻度残疾为30.00%,治疗重度残疾为3.33%,死亡率为0。同时,研究组患者出现总不良反应的机率为6.6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中,相比于血管介入治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具有较高的疗效。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内介入疗法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合成新型芳基脲类血管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Tivozanib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系列芳基脲类衍生物,1H-NMR和ESI-MS鉴定目标物结构,并用MTT法进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评价。结果合成10个新目标化合物,其中7个表现出显著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论目标化合物体外活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抗肿瘤药 VEGFR抑制剂 芳基脲衍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夹闭和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2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手术夹闭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良好率、术后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85.00%、5.00%)与对照组患者(90.00%、5.00%)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5.00%)与对照组患者(10.00%)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术夹闭和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手术夹闭治疗的术后复发率更低。

  • 标签: 手术夹闭 血管内介入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