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组织中表达及其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64乳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差异,分为LuminalA型组(n=100),LuminalB型组(n=120),HER2型组(n=54),三阴性组(n=9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患者乳腺组织中HSF1、热休克蛋白70(HSP70)、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情况,并分析HSF1表达HSP70、Bcl-2、BAX和MIF相关,比较HSF1阳性表达阴性表达患者5生存率。结果LuminalA型组和LuminalB型组患者乳腺组织中HSF1、HSP70、Bcl-2和MIF阳性表达率均低于HER2型和三阴性组患者,BAX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ER2型组和三阴性组患者(P﹤0.05)。乳腺组织中HSF1HSP70、Bcl-2和MIF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BAX表达呈负相关(P﹤0.05)。HSF1阴性表达患者5生存率为54.24%,明显高于HSF1阳性表达患者18.29%(P﹤0.01)。结论HSF1HER2型和三阴性乳腺表达水平较高,且HSF1阳性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热休克转录因子1 乳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1至201512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398女性乳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应用#检验比较不同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结果低ER水平(HR5.59,95%CI:2.42~12.95,P〈0.001)、低PR水平(HR0.19,95%CI:0.04~0.90,P〈0.05)和高Ki-67增殖指数(HR5.84,95%CI:1.91~17.85,P〈0.05)患者复发率更高。ER+/PR+患者ER+/PR+患者肿瘤体积(P〈0.001)、病理分期(P〈0.001)、Ki-67水平(I〉20%)(P〈0.001)、Her-2阳性表达(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PR+乳腺肿瘤比ER+/PR+乳腺肿瘤具有更强侵袭

  • 标签: 孕激素受体 受体阳性 阳性孕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不同分子亚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对127乳腺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并对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127中LuminalA型50,8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6.0%;LuminalB1型28,16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7.1%;LuminalB2型15,3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0%;HER-2过表达型25,7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8.0%;Basal-like型9,6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6.7%。结果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根据乳腺分子分型可以间接了解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或对腋窝淋巴结清扫指征制定提供帮助。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亚型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率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V)联合化疗治疗HER2阴性进展期乳腺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贝伐株单抗治疗15进展期乳腺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不良反应事件通用术语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每2评估疗效,主要观察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5患者中位PFS为4个治疗10个周期以上患者为4,6个周期以上者3,其余8均不足4个周期;15患者均可评价疗效,5(33.33%)PR中4伴胸壁转移;5SD(33.33%),5PD(33.33%);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4、少量鼻出血3、蛋白尿2、贫血2、血小板减少2,经对症治疗均好转,4停药。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二线及以上方案治疗进展期乳腺仍有一定疗效,对于伴胸壁转移患者疗效尤其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 进展期乳腺癌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乳晕皮下注射美蓝乳腺前哨淋巴结应用价值。方法将1%美蓝2ml分4点乳晕皮下组织内,然后行乳腺改良根治(Achincloss式)或,依淋巴管走向找到距乳腺最近蓝染淋巴结定为SLN,其余为非SLN,分别送病理检查。结果56患者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者54,检出率为96.4%。共检出前哨淋巴结77枚,平均每1.38枚。SLN预测前哨淋巴结灵敏度为94.4%(52/54),假阴性率为6.1%(2/33),无假阳性者。结论应用乳晕皮下注射美蓝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准确预测早中期乳腺患者淋巴结状态。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美蓝注射 乳腺癌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对肺癌乳腺患者骨转移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涉及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肺癌乳腺患者骨转移诊断及预后临床研究,按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资料,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5篇,有关NTx对肺癌乳腺骨转移诊断研究8篇,预后研究2篇,1篇文献同时涉及诊断预后研究。共计1203研究对象,肺癌患者726,乳腺患者372。诊断骨转移:合并灵敏度为76.5%(95%CI:61.5%~86.9%),合并特异度为83.3%(95%CI:77.1%~88.1%);总生存期风险比(HR):初治高血清-NTx者低血清-NTx者比较,合并HR=1.208(95%CI:1.128~1.293,P〈0.05)。结论NTx对肺癌乳腺患者诊断骨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NTX 肺癌 乳腺癌 骨转移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乳房切除术后两种不同即刻再造方法并发症和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女性乳腺患者128,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组(腹直肌组)和带蒂横行背阔肌肌皮瓣组(背阔肌组),每组各64.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转移、全身多处转移、局部复发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直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均低于背阔肌组(P〈0.05);两组患者骨转移率、全身多处软组织转移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乳房切除术后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即刻乳房重建较背阔肌临床效果.

  • 标签: 乳房切除 并发症 腹直肌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 简介:目的比较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片段(HER2ECD)、人附睾蛋白4(HE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HER2ECD+VEGF+HE4乳腺术后复发转移中诊断价值,以期选择最佳检测方法,提高检测乳腺术后复发转移灵敏度。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86乳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复发转移患者34(复发组),术后未复发转移患者52(未复发组);另选取同期体检40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HER2ECD、VEGF、HE4水平。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乳腺术后复发转移诊断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血清HER2ECD、VEGF、HE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血清VEGF、HE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R2ECD+VEGF+HE4联合检测乳腺术后复发转移灵敏度为88.24%(30/34),特异度为86.54%(45/52),漏诊率为11.76%(4/34),误诊率为13.46%(7/52)。结论血清HER2ECD+VEGF+HE4联合检测较三者单独检测能够提高对乳腺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灵敏度,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片段 人附睾蛋白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乳腺癌 复发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caveolin-1基因对乳腺细胞系Hs578T耐药株(Hs578T/Dox)生长、增殖影响。方法:乳腺细胞系Hs578T耐药株中转染caveolin-1基因,构建高表达caveolin-1蛋白细胞系(Hs578T/Dox—cav),WesternBlot方法证实转染成功。MTT法绘制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比较生长速度差别;将两种细胞接种于软琼脂中,比较转染前后集落形成区别,接种于裸鼠体内,比较成瘤情况。结果:转染caveolin-1Hs578T耐药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P〈0.01),集落形成明显增多(P〈0.01),裸鼠成瘤率明显增加(P〈0.01)。x结论:caveolin-1可促进乳腺细胞系Hs578T耐药株生长和增殖。

  • 标签: 肿瘤 CAVEOLIN-1 增殖 生长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Ki67基因在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表达,并探讨Ki67c—erbB-2基因表达间相关。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0乳腺标本(273为非三阴性乳腺,47为三阴性乳腺)中Ki67及C—erbB-2表达。结果:较之于非三阴性乳腺,三阴性乳腺中Ki67为过表达(P〈0.01)。同时Ki67C—erbB-2表达强度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Ki67在三阴性乳腺中表达升高。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KI67 C-ERBB-2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相关炎因子(tumorassociatedinflammatoryfactor,TAIF)对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乳腺(PMBC)预后及疗效关系.方法选取接受曲妥珠单抗方案治疗HER2PMBC患者89纳入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健康女性89纳入为对照组,试验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卡培他滨、吉西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观察化疗前两组及试验组化疗前后TNF-α、IL-1β、IL-6、IL-8水平,试验组临床疗效,并对影响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PMBC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治疗,试验组RR为40.45%,DCR为69.66%,1内复发、转移率为79.78%.化疗前,试验组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化疗前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P﹤0.01).化疗前后,试验组1内复发、转移患者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患者(P﹤0.05).年龄、身高、体重不是影响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PMBC患者预后危险因素(P﹥0.05);TNF-α、IL-1β、IL-6、IL-8是影响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PMBC患者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TAIF可促进HER2PMBC进展、复发及转移,影响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PMBC患者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肿瘤相关炎性因子 曲妥珠单抗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预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组织中Ki67、VEGFnm23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并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0乳腺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Ki67、VEGF、nm23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Ki67、VEGF乳腺组织中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5),nm23乳腺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5);Ki67表达乳腺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相关(P>0.05);Ki67VEGF表达具有协同性,两者共同表达乳腺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Ki67、VEGF、nm23表达乳腺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Ki67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评价乳腺发展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VEGF、nm23对于指导乳腺临床分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KI67 VEGF NM23 组织芯片技术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是乳腺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TIMP-1作用机制是否包括其降低无血清导致细胞凋亡。方法:对TIMP-1表达质粒进行酶切及序列测定;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含TIMP-1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染到MCF-7细胞中,Westernblot检测TIMP-1蛋白表达;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质粒转染克隆TIMP-1稳定表达克隆凋亡变化。结果:转染对照质粒克隆相比,TIMP-1转染克隆中TIMP-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对照克隆细胞相对凋亡率为(7.18±1.12)%,TIMP-1表达克隆T10和T13相对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3±0.39)%和(1.07±0.9)%(P〈0.05)。结论:TIMP-1过表达降低无血清导致细胞凋亡。

  • 标签: TIMP-1 无血清培养 MCF-7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乳腺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和功能锻炼依从影响.方法选取120乳腺根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步组和非同步组各60,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功能锻炼指导及健康教育,同步组同时对患者家属给予健康教育.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锻炼依从、自我效能(GSES)、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出院3个月后,同步组患者锻炼依从率(93.33%)高于非同步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患者GSES评分明显高于非同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步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主动活动范围、肌力)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同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乳腺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和功能锻炼依从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家属 健康教育 乳腺癌 自我效能 功能锻炼 依从性
  • 简介:综述MMP-13乳腺发生发展关系,探讨MMP-13促进乳腺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发现MMP-13通过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活化细胞生长因子及降解细胞外基质等方式促进乳腺发生发展。MMP-13表达乳腺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以其作为治疗靶点实验研究正在进行中。MMP-13不同分期乳腺中均有表达,临床试验证明MMP-13表达增加乳腺患者临床预后相关,但其表达及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因此,开发新型高效MMP-13抑制剂,靶向阻断其作用,有望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MMP-13 乳腺癌 预后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骨髓转移临床特点及诊断思维。方法报告1乳腺骨髓转移病例,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临床判断和处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通过空芯针穿刺明确为乳腺恶性肿瘤。但患者持续高热,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用药期间出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进行降低及全身骨痛。经骨扫描、骨髓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骨髓转移,予单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1疗程体温正常。结论乳腺骨髓转移早期易被忽视,当有骨痛并突发原因不明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时,应考虑骨髓转移,骨髓穿刺是简单而有效的确诊手段。

  • 标签: 发热待查 乳腺癌 骨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浸润乳腺组织中乳腺扩增抗原1(AIB1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浸润乳腺组织、40癌旁正常组织、40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IB1、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钙粘附蛋白(N-cadherin)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探讨AIB1EMT相关蛋白表达关系。结果AIB1、E-cadherin和N-cadherin浸润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36.3%、51.3%。AIB1表达乳腺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有关(P〈0.05);E-cadherin表达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及TNM分期有关(P〈0.05);N-cadherin表达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AIB1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249),HER-2、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243,r=0.277);E-cadherinER表达呈正相关(r=0.232)。结论浸润乳腺中,AIB1及EMT相关蛋白可能与浸润乳腺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AIB1可能通过调控EMT相关蛋白表达,乳腺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 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 神经性钙粘附蛋白(N-cadherin) 免疫组化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铂类化疗药物一线治疗进展期三阴性乳腺临床疗效,分析乳腺易感基因(BRCA)突变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10进展期三阴性乳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接受铂类化疗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n=86)和对照组(n=12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获益率(CBR)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患者BRCA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中BRCA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CBR和PFS;按转移部位对三阴性乳腺患者进行分层,比较含铂类和不含铂类化疗方案CBR和PFS。结果治疗对照患者CBR和中位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转移部位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含铂类和不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不同转移部位三阴性乳腺患者CBR和中位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三阴性乳腺患者中59检测过BRCA基因,治疗组中,BRCA基因野生型患者CBR低于突变型(P﹤0.05),中位PFS短于突变型(P﹤0.05);对照组中,BRCA基因野生型患者CBR低于突变型(P﹤0.05),但BRCA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铂类化疗药物一线治疗进展期三阴性乳腺临床疗效与其他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但在有BRCA基因突变患者疗效较好。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BRCA基因 铂类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5乳腺病灶患者,按照术后病理或超声引导穿刺结果分为乳腺组(41乳腺炎组(64),两组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病灶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共检出良性病灶68个,恶性病灶79个。良性病灶检出率最高为慢性乳腺炎(45.59%),恶性病灶中检出率最高为浸润导管癌(75.95%)。良性病灶多数未见微小钙化,钙化病灶内部呈小条状或斑点状回声,多数病灶后方回声未见明显衰减。恶性病灶多呈微小钙化,钙化病灶内多呈簇状或散点状强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多明显衰减,良、恶性病灶微小钙化及后方回声衰减情况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病灶内部Ⅱ~Ⅲ级血流比例(82.28%)多于良性病灶(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血流多呈不规则穿入型血流信号,良性病灶周围血流信号程度不等。良性病灶弹性成像4~5分为20.59%,恶性病灶为9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RI≥0.70为26.47%,恶性病灶RI≥0.70为7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恶性病灶诊断率(67.09%)低于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8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上较单纯超声更具优势。

  • 标签: 超声 弹性成像 非哺乳期 乳腺癌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骨转移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表型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70乳腺患者临床资料。随访2,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n=30)和无骨转移组(n=240)。于术前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捕获外周血CTC,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TC和CTCEMT表型进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CTC检出情况,分析乳腺患者发生骨转移影响因素及CTC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和vimentin蛋白表达相关。结果骨转移组中CTC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无骨转移组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无骨转移组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WIST阳性表达、vimentin阳性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患者发生骨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中TWIST和viment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15,P﹤0.05)。结论术前乳腺外周血CTC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和vimentin阳性表达乳腺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有关,对乳腺骨转移早期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骨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