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MicroRNA(mi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诸多过程,并参与调节多种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本研究探讨恶性胶质瘤中miR-181b对VM-26(teniposide)化疗敏感性影响。方法: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81b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并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细胞对VM-26化疗敏感性:并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高表达miR-181bU87/181b细胞及其对照组U87/nc.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转染率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中miR-181b表达:进而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U87/181b和U87/nc细胞对VM-26敏感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M-26作用72小时后U87/181b和U87/nc凋亡情况。结果:在高级别胶质瘤中,miR-181b表达与VM-26敏感性呈正相关(r=-0.691。P〈0.01).也就是miR一18lb高表达肿瘤对VM-26敏感性高。qPCR检测miR-181b在U87/18lb(0.699±0.023)表达显著高于U87/nc(0.019±0.001)(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U87/181b[IC50:(1.25±0.12)μg/mL]对VM-26敏感性显著高于U87/nc[IC50:(6.24±0.88)μg/mL]P〈0.05)。经VM-26处理后U87/181b凋亡率(69.41±0.77)明显高于U87/nc(37.93_+2.90)(P〈0.05)。结论:在高级别胶质瘤高表达miR-18lb肿瘤对VM-26敏感性高:在胶质瘤细胞U87中增加miR-18lb表达可以提高对VM-26敏感性.

  • 标签: 胶质瘤 miR-181b VM-26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应用^125I粒子及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胶质瘤可行和疗效。方法南阳医专附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术中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胶质瘤41例。治疗中交替植入卡莫司汀(BCNU)缓释化疗粒子和放射^125I粒子。放射粒子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90~100Gy。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3—6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显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6例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局部控制率为73%。随访6—28个月,最长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4年,现仍存活。1例术后6个月死于胶质瘤复发。结论手术联合放射^125I粒子和BCN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安全、副作用小、费用低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综合治疗胶质瘤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胶质瘤 125I粒子 卡莫司汀缓释剂 近距离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含洛铂化疗方案在食管癌、胃肠道肿瘤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关于是否采用洛铂化疗方案在治疗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对照试验,应用Review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临床试验,共4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洛铂联合组客观缓解率不劣于对照组(OR=1.39,95%CI:0.94~2.07,P=0.10)。洛铂联合组神经毒性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OR=0.28,95%CI:0.09~0.85,P=0.03)。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及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食管癌、胃癌、肠癌方面,洛铂联合化疗组疗效不劣于对照组,但洛铂联合组不增加其他毒副反应基础上,尚能降低神经毒性发生率。含洛铂化疗方案可以做为食管癌、胃癌、肠癌治疗选择。

  • 标签: 洛铂 食管癌 胃癌 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与5-氟尿嘧啶(5-Fu)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及凋亡影响.方法将2-DG(10mmol/L)、及5-Fu(5.0μg/L)单药及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GC-803,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2-DG+5-Fu)对MGC-803增殖抑制率为(70.93±3.84)%,显著高于2-DG组(30.61±1.72)%和5-Fu组(47.0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凋亡率为(38.96±2.62)%,2-DG、5-Fu单药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70±1.42)%、(25.56±2.64)%,联合用药组分别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G能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2-DG与5-Fu联合应用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

  • 标签: 2-脱氧-D-葡萄糖 胃癌 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寻T11肋椎角大小对L,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置钉影响及其与侧方成角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76例L1椎体爆裂骨折。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5~68岁,平均(38.45±18.49)岁。损伤椎体均为L,椎体。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车祸伤23例,重物砸伤6例。损伤至入院时间2h至24天,中位数24h;损伤至手术时间2—17天,中位数6天。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14例,D级20例,E级20例。手术固定范围:T12~L2固定64例,T12~L1固定12例。手术前后常规拍摄损伤节段为中心脊柱正侧位片。肋椎角是脊柱正位像中轴线与T12椎体上终板延长线在手术侧(如左侧)第11肋骨交会点与T11椎体左上角连线之间夹角。冠状面Cobb’s角测量方法为固定螺钉所在上位椎体上终板延长线与固定螺钉所在下位椎体下终板延长线交角,而不是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延长线与伤椎下位椎体下终板延长线交角。以肋椎角平均值为基点分为两组,分别是〈60°组和〉60°组。测量比较两组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夹角(A、B、C、D角为从头端至尾端4枚椎体螺钉分别与相应椎体终板夹角),比较肋椎角与椎体螺钉A、B角及术后冠状面Cobb’s角之间差异,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0°组36例,〉60°组40例,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s角、椎体螺钉A角、椎体螺钉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s角、A、B角与肋椎角大小没有相关(P〉0.05)。结论T11肋椎角大小即第1I肋骨倾斜程度与术后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置钉角度之间没有相关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远端黏膜Cox-2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判断直肠癌手术远端安全切除范围。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直肠癌远端2cm及3cm黏膜组织、肿瘤组织和20例手术切除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直肠癌远端2cm、3cm黏膜组织与肿瘤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中,直肠癌远端2cm、3cm黏膜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表达也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直肠癌远端2cm、3cm黏膜组织中Cox-2与Bcl-2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织无差异,提示直肠癌远端切除2cm已经足够。

  • 标签: 直肠癌手术 远端切缘 COX-2 BCL-2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在I期原发性肝癌外科切除术前后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12月可随访到准备按I期肝癌行手术切除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均行TACE者17例,仅术后行TACE者29例,所有TACE中均行超选择动脉造影(DSA)及碘油CT检查。结果术前术后均行TACE者发现4例多发病灶,仅术后行TACE者发现8例新病灶。46例重新进行TNM分期,I期34例,Ⅱ期8例,ⅢA期4例。结论TACE包含DSA及碘油CT检查弥补了常规检查不足,更有利于发现肝内微小病灶从而能重新行TNM分期,为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手术提供有力参考依据,也为术中残留病灶提供了补救治疗机会。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超选择动脉造影 碘油CT
  • 简介:目的评估超声刀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方法随机将2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超声刀腹腔镜组与单纯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和自然妊娠率。结果超声刀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发热、胃肠功能恢复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单纯腹腔镜组。超声刀腹腔镜组术后痛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单纯腹腔镜组(72.1%vs.35.9%,P〈0.01);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腹腔镜组(4.1%vs.18.5%,P〈0.01);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单纯腹腔镜组(61.1%vs.34.2%,P〈0.01)。结论超声刀腹腔镜手术治疗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与单纯腹腔镜手术结果比较,术后妊娠率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超声刀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窦道冲洗置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患者18例,患者早期感染为7例,中期感染8例,晚期感染3例,患者均无明显发热,引流液均行培养和药敏检查,均培养出细菌。采用无菌管通过窦道置人关节腔,分别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进行反复冲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通过无菌管置入关节腔,并保留无菌管用作引流,根据引流量决定冲洗置药次数。换药后嘱患者持拐下床活动,后期引流量较少,细菌培养3次阴性,冲洗置药后可拔出无菌管,随后窦道可愈合。治疗中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保持较好营养状态。结果18例经3周治疗,窦道愈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5.8分提高到术后70.6分,血常规恢复正常,CRP平均在30mg/L,ESR平均在35.6mm/h。除1例因医疗纠纷选择手术取出假体外,其余17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部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病情平稳患者,通过加强营养,使用无菌管通过窦道置人关节腔进行反复冲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通过无菌管置入关节腔,可达到窦道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抗感染药 局部
  • 简介:目的观察并评价改良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白细胞介素-Ⅱ(IL-2)+顺铂(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和安全。方法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用B超定位后予留置自制细导管,充分引流后向胸腔内注入300万UIL-2及40mgDDP,每周1次,共4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改良细导管充分引流联合IL-2+DDP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改良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IL-2+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少,且操作简便、取材方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细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 白细胞介素-Ⅱ 顺铂
  • 简介:总结17例胸腔内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护理。通过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心脏毒性反应、胸腔置管引流和灌注化疗护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本组患者胸腔积液均得到有效控制,不良反应较轻,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胸腔积液 化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临床疗效。方法46例肺癌伴SVCS患者分为支架置人联合放疗组(n=23)和单纯放疗组(n=23)。Seldinger法穿刺置人支架;采用6MVX线行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总剂量达50-60Gy/5-6周。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置人联合放疗组患者于血管支架植入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单纯放疗组患者于放疗后4周症状消失。支架置人联合放疗组获CR19例、PR4例,单纯放疗组获CR12例、PR5例、NC4例、PD2例。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单纯放疗组73.9%(P〈0.05);联合放疗组3、6、9、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两组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胃肠道反应,均以1-2级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可迅速解除梗阻症状,疗效好,生存期延长,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放射治疗 血管内支架置入
  • 简介:目的探讨低甲状腺摄131I率Graves病(GD)患者在服用碳酸锂前后甲状腺摄碘率变化,了解碳酸锂对甲状腺摄碘率影响。方法220例摄131I率〈50%G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治疗组行131I治疗,同时口服碳酸锂0.25—0.5g,每日3次,共2周,分别测定口服碳酸锂治疗前及口服后2h、4h及24h甲状腺摄131I率。对照组仅予131I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甲状腺摄131I率比服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均〈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低摄131I率GD患者应用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能提高治疗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低甲状腺摄-311率GD患者治愈率。

  • 标签: 甲状腺肿 碳酸锂 GRAVES病 低甲状腺摄131I率
  • 简介:目的观察三黄抗氧化方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氧化应激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症状影响及其对血管新生抑制作用。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术前1d至术后7d服用中药三黄抗氧化方(每天2袋,每袋100m1);对照组基础治疗同实验组,口服与实验组相同包装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1d,术后12h及7d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术前1d和术后6h、12h、24h及48h测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同时评价患者应激反应症状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d血清中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SOD水平上升;自术后12-24h,实验组患者血清TNF-a、IL-6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术后6h表现为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P〈0.05);术后24h实验组全身应激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抗氧化方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全身应激状态临床症状及氧化应激相关血清学指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VEGF表达。

  • 标签: 乳腺癌 围手术期 氧化应激 血管新生 中医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Ⅳ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国产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一线治疗疗效及安全。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9例老年Ⅳ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国产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一线化疗,具体方案为:培美曲塞500mg/m^2静滴,d1;卡铂AUC=5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远期疗效,对相关指标的疗效进行分层分析,记录毒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获PR11例,SD20例,PD17例,有效率(RR)为22.9%,疾病控制率(DCR)为64.6%;48例可评价疗效患者均获随访,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5个月(95%CI:5.7-7.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3个月(95%CI:10.6-11.9个月);将年龄、性别、ECOGPS评分、吸烟状态、转移器官数目以及有无骨转移、恶性胸腔积液、脑转移共8个指标分层,其中ECOGPS评分、吸烟状态、转移器官数目分层间RR、PFS或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1-2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无1例需降低剂量强度或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国产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临床获益显著且安全高,是一线治疗老年Ⅳ期肺腺癌患者较好选择。

  • 标签: 肺腺癌 老年 培美曲塞 卡铂 化学治疗
  • 简介:综述MMP-1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探讨MMP-13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发现MMP-13通过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活化细胞生长因子及降解细胞外基质等方式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MMP-1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以其作为新治疗靶点实验研究正在进行中。MMP-13在不同分期乳腺癌中均有表达,临床试验证明MMP-13表达增加与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相关,但其表达及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因此,开发新型高效MMP-13抑制剂,靶向阻断其作用,有望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MMP-13 乳腺癌 预后 靶向治疗
  • 简介:1概述培门冬酶(polyethyleneglycolconjugatedaspara-ginase,PEG—ASP),即左旋门冬酸胺酶聚乙二醇轭合物,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化学偶联修饰后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属于长效门冬酰胺酶。1994年,PEG.ASP(Enzon公司生产,商品名:Oncaspar)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先在美国上市,1996年在欧洲获准上市。该药保持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生物活性,降低了外源性细菌蛋白质免疫原性,同时在人体内半衰期大为延长,是L.ASP4—6倍,增强了药物疗效;

  • 标签: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可行、安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至2009年我科行保肛手术低位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腹腔镜辅助Dixon术式和常规开腹Dixon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复发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TNM分期及Dukes分期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稍多开腹组,分别为(16.4±4.3)、(14.1±3.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肿瘤下缘安全切缘长度分别为(2.5±0.8)cm和(2.4±0.6)cm,无统计学差异(P=0.545).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相近.腹腔镜组及开腹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4%及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能够达到开腹手术根治效果,安全可靠,短期疗效良好,长期生存预后不逊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保肛手术
  • 简介: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ER—β蛋白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化与ER—β表达间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表达,同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甲基化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Β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 简介:目的了解卵巢癌患者在铂类治疗过程中产生获得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动态变化情况,为临床预后预测及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Benjamini—Hochberg(BH)法对源于TCGA数据库(TheCancerGenomeAtlas)256例敏感和耐药患者卵巢癌全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采用DAVID软件中KEGG模块对筛选出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富集,筛选出P〈0.05通路,对筛选出通路所包含基因采用成组t检验找出差异显著基因(P〈0.05)。对筛选出基因采用COREMINE工具进行文本挖掘,找出与多药耐药及肿瘤耐药存在线性相关基因,将其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确定存在差异显著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筛选出基因在裸鼠诱导耐药模型不同给药阶段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H法共筛选出3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10个,下调基因196个。DAVID软件KEGG模块分别筛选出5条上调及4条下调通路,成组t检验筛选出有差异基因共37个,其中上调基因18个,下调基因19个。COREMINE工具检索出与多药耐药及肿瘤耐药存在线性相关上调基因为ITPA、IMPDH2、RPS7、PDE5A和PDE4D,下调基因为GNAS、CVFR、BUB3、PRKDC、RBL2、SMC1A、CALR、CCNE2及CHEK1。生存分析结果提示CALR及PRKDC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CALR和PRKDC基因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低表达组。qRT-PCR检测发现,CALR和PRKDC基因随顺铂注射次数增多,在SKOV3-GFP及SKOV3/DDPii肿瘤组织中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CALR与PRKDC基因可能与卵巢癌铂类耐药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随着耐药产生,CALR和PRKDC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

  • 标签: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性癌 耐药相关基因 顺铂 基因表达 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