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共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12~65岁(平均41岁)。36例共计38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动脉瘤大小3~60mm,其中3~7mm9个,8~14mm17个,15~24mm7个,≥25mm5个。术前破裂出血30例,其中14例形成脑内血肿;6例因其它疾病或体检时偶然发现。所有病例经DSA检查,部分病人同时行MRA或CTA检查,其中2例病人DS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而CTA则清楚显示动脉瘤。4例病人合并有其它部位动脉瘤,2例为双侧镜影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30个,分叉部近端7个、远端1个。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打开侧裂,依动脉瘤部位,逆行或顺行沿大脑中动脉主干(支)寻找分离动脉瘤,并夹闭之。结果全部38个动脉瘤均用一个或多个动脉瘤夹夹闭,其中8个大或巨大动脉瘤同时摘除血栓并切除大部瘤体以解除其占位效应。术后恢复良好28例,发生偏瘫失语7例(因局部脑梗塞所致),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大脑中动脉的分支,防止术后发生脑梗塞造成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锁孔内镜和开颅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锁孔内镜组28例和传统开颅组3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和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对两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锁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组(92.1%±3.9%vs86.5%±9.1%,t=3.007,P=0.004),锁孔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颅组(138min±15minvs232min±16min,t=-23.041,P=0.000),锁孔内镜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开颅组(21.4%vs50.o%,χ^2=5.119,P=0.024)。两组术后GOS预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Z=-1.754,P=0.079)。结论锁孔内镜是一种治疗脑出血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锁孔 神经内镜 微侵袭外科
  • 简介:锁孔入路的概念由Wilson[1]1971年首先提出,Fukushima等[2]1991年报道了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Taniguchi和Perneczky[3]1997年报道了颞下锁孔入路在鞍上和岩斜区病变中的应用。

  • 标签: 鞍区 锁孔手术 解剖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灶(病灶中心距脑表面〉2cm)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2例(超声组),同期未使用术中超声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0例(对照组)。结果超声组所有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均一次探查到病灶;对照组15例经2次、2例经3次才探查到病灶。超声组病灶全切除率(90.1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和手术时间(246.2±48.1)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5%、28.13%和(380.6±62.2)min;P〈0.05]。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颅内深部病变,同时指导术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结构。

  • 标签: 颅内深部病变 术中超声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手术治疗216例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其中Ⅳ级192例,Ⅴ级24例。手术夹闭动脉瘤,同时清除颅内血肿,并酌情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Hunt-HessⅣ级19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38例,轻残56例,重残60例,植物生存15例,死亡23例;死亡率12.0%。Hunt-HessⅤ级24例患者中,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5例;死亡率62.5%。结论对于合并颅内血肿的Hunt-HessⅣ级动脉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Hunt-HessⅤ级患者手术疗效极差,应该待临床症状稳定后再行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高分级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目的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MFAC)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颅内占位性病变,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方法仍有很大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意在结合我们临床实践经验及文献复习对这些争议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行神经内镜辅助囊肿-基底池造瘘术(39例)及囊肿-腹腔分流术(3例)的42例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儿童MFAC的外科治疗指征,手术方式,临床及神经影像学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36月(平均随访18月),39例(92.8%)临床有效(至少有一种症状改善或完全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为30例(71.4%)。临床症状中高颅压表现缓解最为明显(治愈率达81.25%;有效率100%)。造瘘术后囊肿缩小及消失37例(95.0%),无一例患儿死亡及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结论相较于囊肿-腹腔分流手术,神经内镜囊肿-脑池造瘘术同样安全有效,但创伤小。所以对于儿童MFAC的治疗,建议应采取相对积极的态度,治疗方法首选神经内辅助囊肿-脑池造瘘术,但对于每个个体病例需行严格评估,选择最优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儿童 中颅窝 蛛网膜囊肿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前循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影像学及手术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结果预后按GOS评分分级:良好80例(80%);差13例(13%);死亡7例(7%)。死亡7例中4例为Hunt-HessⅣ级,3例Hunt-HessⅤ级。Ⅴ级存活2例中1例植物生存,1例生活部分自理;Ⅳ级存活23例中2例植物生存,2例生活部分自理,1例完全不能自理。结论采用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获得满意疗效。对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脑内血肿术前3D-CTA检查可以明确出血原因并指导急诊开颅手术;已有脑疝形成,不具备行3D-CTA或DSA检查条件者,在开颅清除血肿术中对邻近血肿可疑动脉探查,可减少动脉瘤的漏诊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手术 脑内血肿
  • 简介:目的通过对罕见大脑后动脉P2段巨大动脉瘤治疗及相关文献的复习,探讨P2段巨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38岁女性患者因突发头痛,经MRI、CT扫描及DSA诊断为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巨大动脉瘤(3.5cm×4.0cm).结果全麻下经颞下入路近端夹闭P2段载瘤动脉后成功切除动脉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P2段巨大动脉瘤少见,手术阻断近端载瘤动脉或夹闭动脉瘤颈并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巨大动脉瘤 手术 大脑后动脉
  • 简介: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探讨脑AVMγ-刀治疗的定位方法.方法用Leksellγ-刀对216例脑AVM进行治疗,并随访17~31个月.AVM体积0.3~43.9cm3,平均7.1cm3;周边剂量12~30Gy,平均(21.2±6.4)Gy.行MRA定位156例,DSA定位22例,MRA与DSA联合定位38例.结果γ-刀治疗后的AVM闭塞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其体积、分级、定位方法、周边剂量、剂量规划及质量控制等因素有关.对体积≤5.0cm3或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及周边剂量≥20Gy者,2年闭塞率超过78.5%.本组有4例γ-刀放射手术后出血,9例放射性脑水肿症状明显.结论γ-刀治疗脑AVM安全、有效,特别是SpetzlerMartinI~Ⅱ级或体积≤5.0cm3的AVM及周边剂量≥20Gy者疗效较好;DSA结合MRA联合定位对提高AVM的闭塞率,降低并发症有帮助.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脑水肿 术后出血 并发症 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评价破裂脑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100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破裂早期(3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37例,Ⅱ级23例,Ⅲ级10例,Ⅳ级24例,Ⅴ级6例。以GO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07个动脉瘤中,显微手术夹闭101个,包裹6个。恢复良好70例;中度病残,生活自理12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HuntⅠ-Ⅲ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的预后(P〈0.01)。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的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根据手术室存放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以危化品的安全使用和风险控制为中心,探索建立了手术室危化品管理机制,包括管理制度体系、管理人员队伍、设施技术保障系统;以手术室危化品使用路径为主线,突出安全与风险控制构建科室危化品管理流程,实现了手术室存放危化品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确保了手术室存放危化品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保障了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危化品 手术室 风险 管理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再次手术治疗.方法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复查CT显示瘤床继发血肿,有5例合并鞍上残留肿瘤行经额开颅手术,1例没有鞍上残留肿瘤行再次经蝶手术.结果随诊1~8年,视力恢复或改善,无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复查CT,发现瘤床血肿和鞍上残留肿瘤采用经额开颅手术,单纯的瘤床血肿行再次经蝶手术以挽救视力.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手术 经蝶入路 视力下降
  • 简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2009年4月在显微镜下经侧裂清除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血肿78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经侧裂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颅骨修补手术的不同时间窗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颅骨修补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223例。测评不同手术时间窗患者手术前后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revisedcomarecoveryscale,CRS-R)评分、颅内压力、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含量,分析手术前后的变化;并对不同时间窗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个月内颅骨修补(早期组)患者的意识水平评分CRS-R改善最多,为提高2.3分。晚期修补组血白蛋白水平下降的最多,为(5.98±3.21)g/L;而中期修补组下降最少,为(4.53±2.66)g/L;表明3~6个月颅骨修补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影响最小。2个月内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多,为(4.96±1.54)g/L;6个月以上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少,为(2.51±5.34)g/L。患者颅内压均在颅骨修补后有所提高,早期组提高了(22.14±55.51)mmH2O;中期组提高的最多,为(67.13±45.30)mmH2O;晚期组压力提高的最少。晚期修补组的手术并发症最多,早期修补组与中期修补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情稳定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应在2个月左右尽早行颅骨修补治疗,可较早改善颅骨缺损处的皮层血流动力学,改善脑脊液循环压力的分布,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的恢复和功能康复。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颅骨修补 手术时间窗 并发症 意识恢复
  • 简介: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中两种方法封闭额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中额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中额窦开放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封闭额窦方法。

  • 标签: 开颅手术 额窦 开放 额窦 封闭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库欣病患者经蝶手术治疗前后代谢特征的变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经蝶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54%患者体重指数(BMI)〉25,86%患者血脂异常,80%患者患高血压,20%患者有糖尿病,BMI大于〉25的患者血脂异常(96.3%)及脂肪肝(51.9%)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患者BMI、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51.9%BMI〉25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之内降至25kg/m2以下,平均恢复时间为(4.1±1.6)个月;92.5%的高血压患者在随访期间血压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3.9±7.3)个月。结论库欣病应早期行经蝶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高血压、糖及脂代谢异常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仍有较高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库欣病 经蝶手术 代谢变化
  • 简介: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了32倒正常人及32例手术和非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心钠素(ANF)含量。结果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入院当日血浆A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1天、3天、及7天血浆ANF含量比较分别为无差异(p>0.05)、差异(p<0.05)及显著差异(p<0.01);手术组患者与非手术组患者1天、3天及7天血浆ANF含量同步比较分别为无差异(p>0.05)、差异(p<0.05)及差异显著(p<0.01);死亡患者入院当日血浆ANF含量高于存活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动态测定血浆ANF含量,可以作为观察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发展变化的一项指标,同时对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亦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治疗 血浆心钠素 含量测定 ANF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方法1983年9月至2009年12月经蝶手术治疗ACTH微腺瘤230例。术前内分泌学检查患者均见血尿皮质醇水平增高,昼夜节律消失;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小剂量(2mg)不抑制97%(223/230例);大剂量(8mg)抑制89.5%(220/230例)。术前影像学(CT/MRI)检查结果:阳性占67%(154/230例),阴性占33%(76/230例)。结果随访2-26年,平均6.7年。其中根治196/230例(85%),未根治34例(15%)结论垂体微腺瘤0级(≤4mm)在CT/MRI上多未能发现。大部分病例可在术中探查到肿瘤,其中最小者仅2mm大小。术中冰冻切片示垂体增生者可行垂体次全切除术。

  • 标签: 库欣病 微腺瘤 经蝶手术 根治
  • 简介: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62进行该手术病例,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时机、操作方法及预后.结果恢复良好9例,轻残23例,重残1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0例(其中4例死于再出血).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在直视下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治疗 血肿清除手术 脑出血治疗 小骨窗开颅 手术病例
  • 简介: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后早期发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癫痫手术后早期发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所有患者EngelⅠ级73例,EngelⅡ级11例,EngelⅢ级9例,EngelⅣ级3例。15例患者术后出现APOS,随访EngeⅠl级8例,EngelⅡ级3例,EngelⅢ级3例,EngelⅣ级1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发作频率、发作类型、MRI表现、切除侧别、术后病理等对术后早期发作无影响。出现术后早期发作的患者的癫痫缓解率明显低于无术后早期发作的患者(P〈0.05),惯常发作的患者的癫痫缓解率明显低于非惯常发作的患者(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术后早期发作的出现提示预后不良,发作形式表现为惯常发作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癫痫复发。

  • 标签: 颞叶癫痫 术后早期发作 影响因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