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的分离、鉴定及意义。方法:收集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鉴定其致病基因RUNX2的突变位点,通过离体培养CCD患者的未萌牙牙囊细胞,检测其携带的基因突变位点,鉴定RUNX2+/m牙囊细胞。结果:全血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患者RUNX2基因第2外显子插入TG突变,该突变型为c.309_310insTG,成功分离培养及鉴定RUNX2+/m牙囊细胞,并发现RUNX2基因突变减少了牙囊细胞中此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成功分离培养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为进一步研究RUNX2基因在牙囊及牙齿萌出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模型。

  • 标签: RUNX2基因 牙囊细胞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检测碳量子点对神经细胞的生物成像效果,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使用动态光散射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碳量子点的生物成像效果,用MTT法检测碳量子点对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碳量子点光学效应好,激发光为375nm时,碳量子点荧光强度最强,而且碳量子点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正相关。碳量子点可被PC12细胞摄取并发出明亮的荧光,显示出良好的荧光成像效应。同时发现,碳量子点对PC12细胞毒性低,500μg/mL碳量子点孵育48h后,细胞活力仍保持在70%以上。结论:碳量子点荧光成像特性优异,生物安全性好,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时不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 标签: 碳量子点 细胞毒性 荧光成像 生物安全性
  • 简介:脱落细胞学作为一种简单、便捷和无创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口腔鳞癌的早期筛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脱落细胞的液基薄层制片技术促进了肿瘤标志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脱落细胞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口腔鳞癌早期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 肿瘤标志物 口腔鳞癌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观察Osterix对iP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和病毒转染的方法,结合定量RT-PCR以及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在成骨诱导的条件下,iPSCs中成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iPSCs经悬滴培养可以形成拟胚体,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病毒转染并不影响iP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与对照组相比,转染Osterix的iPSCs形成的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成骨诱导液培养条件下,小鼠iP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过表达转录因子Osterix可以进一步促进iPSCs的成骨分化。

  • 标签: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OSTERIX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学 小鼠
  • 简介:随着牙源性干细胞的发现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组织工程技术为牙髓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文章将对牙髓干细胞、根尖牙乳头干细胞、脱落乳牙干细胞等牙源性干细胞、干细胞膜片以及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应用于牙髓牙本质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源性干细胞 牙髓牙本质再生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在调节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骨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与正常BMSCs比较分析,探讨CCD患者BMSCs的体外增殖、成骨分化、干性及衰老特征。方法:分离培养CCD患者及正常同龄人BMSCs;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其增殖能力;成骨诱导后采用Westernblot及茜素红染色分析其成骨能力;检测多潜能转录因子及克隆形成,分析其干性能力;检测衰老调控关键基因p16、p21表达及通过β-gal衰老染色分析其衰老特征。结果:与正常BMSCs相比,BMSCs-CCD增殖活性低,且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G2的细胞比例较低;两组细胞成骨诱导1、3、7d后,BMSCs-CCD组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较正常组低;成骨诱导14d后,BMSCs-CCD组形成的钙化结节较正常组少;BMSCs-CCD组中多潜能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表达及克隆形成率均较正常组低;相反,BMSCs-CCD组中p16、p21等衰老标记分子表达及衰老细胞阳性染色比例均较正常组高。结论:同正常BMSCs比较,CCD患者BMSCs的增殖能力、成骨能力、干性强度均较差,且更易衰老。这些特征可能是CCD患者易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 干性 衰老
  • 简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strualosteoporosis,PMOP)是由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特征的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的骨转换型骨病,目前已证实雌激素可通过多个环节影响骨骼的生长和重构,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钙化、骨基质沉积、凋亡等,骨质疏松改变可使大鼠种植体一骨界面骨融合指数降低、新骨生成量减少,本文针对雌激素对成骨细胞分化、成熟与凋亡的调控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绝经后 骨质疏松 雌激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以成骨分化为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水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局麻后抽取兔髂骨骨髓,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分别对2组细胞行MTT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ERK、AKT信号通路表达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posthoc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糖尿病兔BMSCs细胞增殖活性、成骨基因表达、ALP活性及成血管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兔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分化能力及成血管基因表达能力均受到损害。

  • 标签: 糖尿病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活性 成骨分化 成血管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唑来膦酸(zoledronicacid,ZOL)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骨(osteoclastic0C)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图像分析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吖啶橙染色计算破骨细胞凋亡比率观察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对细胞影响。结果:随着唑来膦酸浓度增高,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吸收陷窝数量、陷窝面积亦减少;凋亡OC数目增多,凋亡率亦升高。结论:唑来膦酸通过抑制OC活性而直接抑制OC骨吸收功能,随其浓度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

  • 标签: 唑来膦酸 破骨细胞 凋亡
  • 简介:牙周炎是成年人牙缺失最常见的原因,而世界范围内成人进展性牙周炎发病率为10%-15%。本研究采用牙源性干细胞完成牙齿及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的再生。

  • 标签: 牙周炎 进展性 移植治疗 干细胞 功效 世界范围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结构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胶原复合引导骨组织再生膜,对其进行表征,并探索其对成骨样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PLGA及I型胶原制备一种双层结构的引导骨组织再生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接触角仪对其表面基团、形貌及亲水性进行测试。将MC3T3-E1成骨细胞系接种到复合膜上,通过流式细胞术、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红外光谱显示胶原被成功结合到PLGA表面,并且在扫描电镜下呈现出特有的纤维网状特征性微结构,同时其表面亲水性大大改善。MTT及细胞周期检测也表明胶原改性后的复合膜上生长的细胞活力及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纯PLGA组。结论:本方法制备的PLGA/胶原复合膜很好地组合成了一个功能整体,结合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的优势。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复合膜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胶原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和水浴处理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双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临时冠材料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两种材料分别制备直径10mm厚2mm圆柱体18个,每种材料分3组,每组6个试件,分别为微波组、水浴组、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微波组在500W微波条件下处理3min;水浴组在55°C水中恒温浸泡30min。获取试件浸提液后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细胞相对增殖率:微波组(78.4%±4.3%)和水浴组(54.4%±4.3%)均大于对照组(47.6%±3.6%),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两两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材料细胞相对增殖率: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毒性分级皆为1级。结论:微波和水浴处理可有效降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临时冠材料细胞毒性,对双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临时冠材料无明显作用。

  • 标签: 临时冠 微波 水浴 细胞毒性
  • 简介:骨组织工程是骨缺损修复和重建的主要发展方向,使用高效的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利用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相结合的原理,通过转基因方法改造种子细胞,从而提高了种子细胞的成骨效率和组织工程化骨的质量。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基因修饰的种子细胞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基因 成骨作用 组织工程化骨
  • 简介: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影响。方法以30、40、50μmol/L的姜黄素溶液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吖啶橙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皱缩成圆形,核染色质浓集呈球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吖啶橙染色)可见凋亡细胞的多种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见核染色质浓缩并沿核膜排列,可见凋亡小体。结论姜黄素作用于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后可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 标签: 姜黄素 鳞状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单核/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在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吞噬作用是防止细菌进入牙周组织的一道防线,在发挥防御功能的同时,过度的免疫反应也可能会破坏牙周组织。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单核 巨噬细胞 牙周炎 先天免疫反应
  • 简介:T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在整个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环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其执行免疫功能的基础,但是在常规培养条件下,T淋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传代培养及转染都非常困难,所以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活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刺激物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活化增殖,而其活化的早中晚期细胞表面会表达不同的活化分子,标志着T细胞活化成功。本文就近年来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及体外活化相关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T淋巴细胞 表面活化分子 共刺激信号
  • 简介:目的:研究镍离子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规律及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不同镍离子浓度(0、200、400、800μ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24、48、72h,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值率(relativegrowthrate,RGR);培养48h,利用荧光探针DCFH-DA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通过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结果: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点下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组均表现出细胞毒性,中浓度组及高浓度组细胞毒性程度较高。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48h,各组间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浓度越高,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越高。结论:在镍离子刺激下,L929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明显抑制,且呈现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趋势;一定浓度的镍离子可诱导L929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镍离子细胞毒性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镍离子 L929细胞 细胞毒性 活性氧 丙二醛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微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健康牙齿及慢性牙周炎患牙的PDLSCs,分组培养健康PDLSCs(H-PDLSCs)、炎症PDLSCs(P-PDLSCs)和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下的PDLSCs(T-PDLSCs)。培养7d后,采用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及全细胞的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线粒体生成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PDLSCs相比,P-PDLSCs和T-PDLSCs组细胞线粒体和全细胞ROS水平显著增加,线粒体生成相关基因ERRα、PGC-1α、TIMM13、MFN2和抗氧化基因PRDX3与SOD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RRα、PGC-1α、PGC-1β和SOD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炎症微环境显著提高PDLSCs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PDLSCs的线粒体生成和抗氧化反应。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 线粒体生成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在成功分离培养正常同龄人牙囊细胞(dentalfolliclecells,DFCs)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牙囊细胞(DFCs-CCD)的基础上,研究其一般体外生物学特征,包括增殖、克隆、成骨及破骨能力。方法:采用BrdU细胞增殖实验与倍增法研究两种来源DFCs增殖能力;用结晶紫染液染色培养12d的两种DFCs,分析其克隆形成能力;并用成骨诱导液诱导两种DFCs成骨,用Westernblot和茜素红染色法分析成骨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其破骨基因表达差异。结果:DFCs-CCD的BrdU阳性率高于DFCs,同时DF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834±0.093)d,而DFCs-CCD的则为(1.394±0.0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Cs-CCD的克隆集落多于DFCs,但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而其茜素红染色所示钙化结节同样较少;同时,DFCs-CCD高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破骨相关基因(P<0.05),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DFCs,DFCs-CCD具有更强的增殖、克隆能力和更弱的成骨能力,而破骨基因表达紊乱。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牙囊细胞 增殖 成骨 破骨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成骨细胞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分别进行12.5、125、250mT的静磁场加载1、3、5、7d,考马斯亮篮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静磁场加载21d后,茜素红S钙染法检测矿化结节并计数。结果静磁场加载1d后,各磁场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ALP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静磁场加载3d后,125mT和250mT磁场组ALP活性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磁场加载5、7d后,各磁场组ALP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125mT和250mT磁场组ALP活性高于12.5mT磁场组。静磁场加载21d后,各磁场组矿化结节计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矿化能力。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静磁场 成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