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日益成熟,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同样建设了帮助日专生学习和查阅的馆藏日文史料文献数据库。本文从深入日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叙述日文文献建库的大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 标签: 数据库建设 编目规范化 日文史料 文献数据库
  • 简介:《光影时代:当代台湾纪录片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版)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关于台湾地区纪录片发展史的研究专著。作者李晨博士,是近年来沉潜于台湾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我是这本书的最早读者之一,从它的酝酿到成书,我都是见证人,因此,借着新书出版的机会,谈一点读后的感想,分享作者劳作的成果和喜悦,在我,也是一种难得的机缘吧。

  • 标签: 台湾地区 当代文学 纪录片 光影 人文关怀 史论
  • 简介:文学是民族心灵的结晶,一部中国文学史便应是中华民族心灵动荡变化的纪实,它反映着我们民族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昭示着人民对生活与美的感受才能。研究文学史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发掘民族的审美心理素质,探讨民族的审美经验,把握在这种审美心灵支配下民族文学传统的生成和演进规律,藉以指导文学的未来运行。当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渐行渐远,新世纪的钟声在大地回响之际,回眸百年中华的文学沧桑,如何总结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便成为文学史家们共同面对的学术难题。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为文 民族文学 文学遗产 心灵 文学史家
  • 简介:现代文学的萌生、发展同报刊密切相关,文学革命的发难文章、胡适新诗、鲁迅《狂人日记》、随感录、易卜生话剧与安徒生童话的白话翻译等新文学标志性作品都刊载于《新青年》杂志,而后,许多作品也是首先刊载于报刊,然后再结集出版。可以说,以报刊为重要载体的传播方式是现代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标志之一。唐瞍、王瑶等学术界前辈早年倡导的报刊研究,近年来蔚然成风,研究成果陆续面世。刘增人等纂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以下简称《史论》),

  • 标签: 《史论》 文学期刊 中国 刘增人 《新青年》杂志 新华出版社
  • 简介:就让我们从这样的一段话,开始我们思想探险的历程:一八四八年有着一种决定性的精神上的意义.从这一年起,人们所感觉,所思考和所写的与以前就大不相同了.这一年是划分开我们这个世纪的文学的一条红色分界线,它开辟了一个时代.这是我们要加以纪念的年代,如同《圣经》上的禧年一样,为每个第五十年制定了一项古老的希伯来法律,在这一年要看到全国各地吹号,向全体居民宣布这一年为自由年.这一年,它那跳动迅速的脉搏,它那所有被遏制了的青春朝气,就如同《圣经》上那禧年一样,重新获得家园,赎回土地,'所有卖掉的一切要归还原主'.今天的年轻人依然能从这一年三月的日子里,从它十一月的日子汲取到经验.

  • 标签: 二十世纪 中国 思想文化 “五四”思想史 文化运动 现代形态
  • 简介:海外华侨和华人的这种世界性的生存与体验,是世界华文(华人)文学的发生学基础,也是世界华人文化和华文(华人)文学贡献于中华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功绩之一.20世纪的美华文学,是在一波又一波的留学/移民背景上发展的.人口的流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特别是这种飘洋过海的跨地域、跨国界、跨民族和跨文化的传播,移民是其最重要的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和不同文化交融的媒介点.在这一背景上升华起来的不同时期的美华文学,也发展出不同的形貌.一方面是华人移民共同的中华文化背景,规制了美国华文(华人)文学的总体形态,使之不仅区别于美国的主流文学,也区别于美国的其他族裔文学;另一方面,不同时代华人移民的历史际遇、文化背景、生存方式和人生经历以及介入美国社会的方式与深度等,也发展出不同时期美华文学的特殊形态和不同的文化关注点.回应着他们对于故国母土潜存的历史焦灼和文化困惑.

  • 标签: 移民 双重经验 越界书写 20世纪美华文学史论 小引
  • 简介:作为中医史上的名篇,袁枚的《徐灵胎先生传》对史实的叙述不够严谨,甚至多有失实。然而瑕不掩瑜,其文学成就远远超越了史学价值,因此整体而言仍是一篇兼具史才与文笔的绝妙好文。

  • 标签: 袁枚 《徐灵胎先生传》 文史价值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8
  • 简介:《孔子家语》、《孔丛子》中可能也有一些七十子后学文章,则是由孔子口述而为七十子笔录以及由七十子口授而为他们弟子笔录的文章,对于七十子后学这些早期说理文章

  • 标签: 先秦散文史上 出土文献 史上地位
  • 简介:燃烧的城城,燃烧起来的城--有同一声音汇成的火,有同一脚步奔驰的风,有千万面手掌组成的旗,有千万只怒眼点亮的灯……

  • 标签: 名校文史 文史辉煌 校友诗选
  • 简介:《间接的语言与沉默的声音》是梅洛·庞蒂中期有关艺术理论的论文,主要是运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重新阐释艺术史的生成问题。在他看来,艺术史并不是一系列艺术事件的松散拼凑,也不是某种艺术精神对艺术事件的外在操控,而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历史。这种艺术史的生成如同语言表达的历史一样,当下的事件一方面由于有意识的创新而区别于以前的事件并在与以前的事件的比较中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被进一步的创新而与后一个事件相区别并作为背景生成后一个事件的意义,这种环环相扣的事件序列既为艺术史的统一性提供了可能,也为艺术史的延续提供了内在动力。遗憾的是,梅洛.庞蒂并没有揭示艺术史区别于一般历史的特殊性。

  • 标签: 梅洛·庞蒂 《间接的语言与沉默的声音》 符号学 艺术史论
  • 简介:去年上半年,我在台湾逢甲大学任客座教授,趁到文化大学参加唐代文史国际学术会议之机,准备到温州街74巷3弄罗联添先生的寓所去拜访。之前听台大老师说先生身体状况不太好,颇有些担心,在逢甲先打电话与他联系,台北那头的声音高朗,便放心了许多。待拜见先生时,见他虽然腿脚不便坐着轮椅,但精神很好,言谈间见出记忆力和思路都相当清晰,一个多小时谈话略无疲倦之意。临走握别,

  • 标签: 台湾人 文史研究 高朗 学术会议 古文运动 唐代文学
  • 简介: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南北东西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加上历史上长期的割据分裂,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区域,词文学和词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亦由是生焉。近若干年来,地域文学和文学的地域性研究,一直是学术热点之一,可谓方兴未艾,但绝大多数论著往往更侧重于地域性的宏观研究或宏观的地域性研究,而具体的个案式的地域文学研究则十分稀见。在此背景之下,由凤凰出版社刊行、南京师范大学高峰教授所著《江苏词文化史论》,便有了突破词学研究传统、填补词学研究空白的学术意义,可谓区域性词文化个案研究的拓荒之作。

  • 标签: 区域性特征 词文化 个案 史论 江苏 教授
  • 简介:《中国英诗汉译史论——1937年以前部分》(2011年9月第一版)是“通天塔丛书”中第一本付梓的著作。此套丛书由香港浸会大学张佩瑶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张旭教授共同主编策划,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1937年 英诗汉译 史论 中国 方法论 翻译史
  • 简介: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人类文明史册的辉煌一页。如何科学地撰写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最近我读到了李辉凡、张捷同志合著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感触颇多。运用科学的文学史观回顾过去,描述20世纪俄罗斯文学版图,是本书的最大特点。20世纪俄国...

  • 标签: 书评 李辉凡 张捷 <<20世纪俄罗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