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在行心脏永久起搏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脏永久起搏植入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要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模式能够在行心脏永久汽博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当中有效辅助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负面情绪,保障良好预后,建议临床推荐。

  • 标签: 系统护理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 生命质量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在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诊的牙周病患者110例为对象。由计算机中心制作随机数字,将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行正畸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直丝弓托槽矫治,试验组使用自锁托槽矫治,比较治疗效果和牙周组织指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96.36%vs85.45%),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前的GR、SBI和PLI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GR明显增高、SBI和PLI明显减小,且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使用自锁托槽矫治不仅疗效更好,而且能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可大力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正畸治疗 自锁托槽矫治器 龈沟出血 菌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引流植入术和眼小梁切除术治疗护理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针对67名青光眼病人进行研究,并将他们分到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其中研究组采用引流植入术,对照组采用眼小梁切除术。对比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视力情况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的视力情况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青光眼 引流器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质性精神障碍患者112例进行分析,按治疗方式差异性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奥氮平)和观察组(喹硫平),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各项精神量表结果方面,两组患者均具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更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奥氮平,喹硫平
  • 简介:摘要:云服务在医疗器械产品中的运用,是市场化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监管部门,面临的是一种挑战和监管的考验,确保云服务的安全点及审评关注点将在本文中描述。

  • 标签: 云计算 网络安全 核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数字化个性矫治设计在正畸临床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5月我院接治的口腔正畸患者30例,行3D数字化个性矫治设计干预,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其与传统矫治、治疗方法相比之下的优势与不足。结果:治疗前患者SNA为(82.76±2.35)、SNB(77.58±3.05)、U6S-RL为(20.87±1.29)、U6ARL为(23.74±1.49),治疗后SNA(78.54±2.30),SNB(79.81±2.16)、U6S-RL为(25.39±1.43)、U6ARL为(25.69±1.28),30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6.67%。结论:借助3D数字化技术进行个性矫治设计能够进一步满足正畸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给予个性化的矫治设计,简化正畸流程,促进正畸治疗向生物力学改建,提升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

  • 标签: 3D数字化个性矫治器 设计 正畸 临床 初步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痔疮套扎与外痔剥除术联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混合痔患者72例,按其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外痔剥除术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取微创痔疮套扎与外痔剥除术联合治疗;评价两组在临床疗效上的数据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统计较对照组少,术后肛门疼痛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且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3.13%与对照组27.50%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微创痔疮套扎与外痔剥除术联合治疗混合痔是一种可行方案,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微创 痔疮套扎器 外痔剥除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于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病人开展双心护理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择30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的病人,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以随机分组的方式把这些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中的病人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病人需要基于常规护理接受双心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情况开展比较分析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HAMA评分术前和术中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而对照组则为5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心护理关于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术病人而言,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舒适度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双心护理 舒适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给予需要在外科进行临时起搏的患者事实上相关心内科的服务,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入选了60例患者,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对患者的一般信息进行录入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了随机的分组,然后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最后就护理的效果、疾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为23.33%,观察组的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6.67%。两组数据比较有一般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服务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其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程度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临时起搏器安置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分析永久起搏植入患者囊袋感染的原因,给予护理对策进行预防,降低囊袋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起搏器 囊袋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固定应用过程中引发唇及面部压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固定引发口唇及面部压疮患者入组实验研究,共选择2020.6-2021.6期间治疗患者120例,对于患者产生口唇及面部压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给予护理对策。结果:影响患者产生口唇及面部压疮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年龄、留置插管时间、机体营养不足、护理人员操作等。结论:临床实施气管插管治疗患者气管插管固定所引发口唇及面部压疮的比例较大,针对患者诱发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给予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压疮产生情况。

  • 标签: 气管插管 固定器 面部压疮 口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动脉导管封堵(ADOⅡ)介入治疗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型PDA患儿82例,均经影像学和心电图检查确诊,给予ADOⅡ介入治疗。术中术后造影观察封堵位置、残余分流情况,术后1 d、1个月、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封堵效果。结果82例患儿术中均成功封堵,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造影显示1例患儿仍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分流消失。术后24 h及术后1、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82例患儿PDA均顺利闭合,未见封堵脱落等并发症。结论ADOⅡ对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成功率高,术后残余分流较少。

  • 标签: 心脏病 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中应用玻璃体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2岁以下一期手术不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先天性白内障40例(64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34只眼),接受23 G玻璃体切除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并前房内留置适量的黏弹剂;对照组18例(30眼)先以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再进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中有无囊撕裂、切口缝合率、手术耗时及并发症。结果术中前囊撕裂率观察组为0,低于对照组的26.7%(χ2=10.362,P=0.001);切口缝合率观察组为23.5%,低于对照组的100.0%(χ2=38.638,P<0.001);手术耗时观察组为(15.27±0.32)min,低于对照组的(18.94±0.40)min(t=-7.175,P<0.001);术后1 d低眼压率观察组为0,低于对照组的26.7%(χ2=10.362,P=0.001)。结论2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一期不植入人工晶状体以玻璃体切除进行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白内障,先天性,婴幼儿 玻璃体切除器,23G,25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修复的52例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患者资料。男40例,女12例;年龄4~61岁,平均37.1岁。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未一期闭合者,根据创面情况决定再次行牵张术进而关闭创面,若经皮肤牵张后Pinch试验阴性则直接缝合,若Pinch试验阳性则采用植皮、皮瓣修复剩余创面。术后12个月观察瘢痕有无挛缩,植皮及皮瓣区域大小,并与原创面进行比较评价牵张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36例,分期闭合创面8例,剩余的8例患者在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经植皮修复2例,皮瓣修复6例。一期闭合创面中,发生感染3例,皮缘坏死5例;分期关闭创面未出现感染,但发生皮缘坏死2例;在8例经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植皮或皮瓣修复患者中,未出现感染及皮瓣坏死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经一期或分期闭合伤口愈合良好,瘢痕呈线性,无瘢痕挛缩,经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患者植皮或皮瓣面积小于原有创面。结论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的皮肤牵张术是一种有效的皮肤创面治疗手段,针对部分患者可替代传统的植皮术和皮瓣手术,但严格把握适应证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皮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皮肤牵张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光谱CT(DLSDCT)区分中心型肺肿瘤与肺不张区域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51例,分析其DLSD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常规CT及40 keV 虚拟单能量成像(MonoE)、碘密度图(ID)及40 keV MonoE-ID融合图像对肺肿瘤与肺不张区域的区分能力。采用Cochran′s Q检验比较4种图像对肿瘤及肺不张区域的区分情况,事后两两比较以Bonferroni法校正;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4种图像中肺肿瘤最大横截面长径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中,平扫期常规CT图像、40 keV MonoE、ID及40 keV MonoE-ID融合图像均不能区分肺肿瘤及肺不张;动脉期常规CT图像、40 keV MonoE、ID及40 keV MonoE-ID融合图像能够区分肺肿瘤与肺不张区域的病例数分别为4、5、5、6例;静脉期常规CT、40 keV MonoE、ID及40 keV MonoE-ID融合图像能够区分肺肿瘤及肺不张区域的例数分别为17、35、39、38例,静脉期4种图像肿瘤区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52.40,P<0.001),两两比较显示40 keV MonoE、ID及40 keV MonoE-ID融合图像区分率均较常规CT图像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0.35、-0.43、-0.41,P<0.001,Bonferroni法校正后);40 keV MonoE、ID及40 keV MonoE-ID融合图像两两比较显示区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17例患者的静脉期常规CT图像、40 keV MonoE、ID及40 keV MonoE-ID融合图像上均能够区分肺肿瘤与肺不张区域,肺肿瘤最大横截面长径分别为(50±21)mm、(50±23)mm、(50±23)mm、(50±2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61,P=0.31)。结论DLSDCT静脉期能谱图像对区分中心型肺癌与肺不张区域具有一定价值,在肿瘤分期、疗效评价及放射治疗方面的应用具有意义。

  • 标签: 肺肿瘤 肺不张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皮肤软组织扩张(以下简称扩张)置入部位感染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2009年1月—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患者2 934例,其中男1 867例、女1 067例,中位年龄18岁,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3 053例次,置入扩张4 266个。以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民族、入院方式、手术指征、患病时间,有无吸烟史、饮酒史、输血史、基础疾病史、因过敏无法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单次置入扩张数量、扩张额定容积、扩张首次注水率、扩张置入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时长、有无术后血肿清除为预测变量,以扩张置入部位感染为结局指标。对数据采用最小绝对值压缩和选择算法(LASSO)回归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扩张置入部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因素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扩张置入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发生扩张置入部位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采用自助重采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LASSO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入院方式、手术指征、患病时间、饮酒史、心脏病史、病毒性肝炎史、高血压史、因过敏无法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单次置入扩张数量、扩张额定容积、扩张置入部位、术后血肿清除为影响扩张置入部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回归系数=-0.005、0.170、0.999、0.054、0.510、-0.003、0.395、-0.218、0.029、0.848、-0.116、0.175、0.085、0.202)。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急诊入院、患病时间≤1年、因过敏无法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扩张额定容积≥200 ml且<400 mL或≥400 mL、扩张置入部位为躯干或四肢等是扩张置入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37、3.21、2.00、2.47、1.70、1.73、1.67、2.16,95%置信区间=1.04~1.82、1.09~8.34、1.38~2.86、1.29~4.41、1.07~2.73、1.02~2.94、1.09~2.58、1.07~4.10,P<0.05或P<0.01)。评价模型区分度的C指数=0.63(95%置信区间=0.59~0.66),评价模型准确度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685。自助重采样法内部验证模型的C指数=0.60。结论男性、急诊入院、患病时间≤1年、因过敏无法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扩张额定容积≥200 mL、扩张置入部位为躯干或四肢是扩张置入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扩张置入部位感染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成功,并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 标签: 扩张术 感染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临床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光谱CT在术前评估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术前接受光谱CT胸部扫描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共纳入70例患者,根据免疫组化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或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或阴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或阴性、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阳性或阴性。采用Philips工作站及Spectral Diagnostic Suite软件分析所有图像,记录病灶CT值及碘浓度(IC)值,病灶动、静脉期有效原子序数(Zeff),并计算动、静脉期标准化CT值(NCT)、标准化碘浓度(NIC)值、keV-CT值曲线斜率(K)以及动静脉期CT差值、动静脉期IC差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免疫组化指标阳性与阴性患者能谱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鉴别诊断不同免疫组化指标阳性与阴性的效能。结果ER阴性患者动脉期及静脉期Zeff、NIC、K值、CT值、IC值和静脉期NCT均高于ER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患者静脉期Zeff、NIC、K值、IC及动静脉期CT差值、动静脉期IC差值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患者动脉期K值大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动脉期K值=1.22作为阈值,其鉴别诊断ER阳性与阴性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0.791,灵敏度84.00%,特异度65.00%);以动静脉期IC差值为0.47 mg/ml作为阈值,其鉴别诊断HER2阳性与阴性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0.736,灵敏度76.32%,特异度65.62%)。结论双层探测光谱CT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表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光谱CT定量参数鉴别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101例结直肠癌患者,将最大区域淋巴结与手术病理一一匹配,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转移淋巴结组(42例)和非转移淋巴结组(59例)。基于术前静脉期增强扫描的光谱CT图像,测量最大区域淋巴结的短径,并评价其边缘、强化均匀度。沿该淋巴结最大层面的边缘勾画ROI,获得该淋巴结的碘密度(ID)、有效原子序数(Zeff),并计算标准化ID(nID)、标准化Zeff(nZeff)。采用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淋巴结间各参数的差异,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的差异。结果良恶性区域淋巴结间短径、边缘、强化均匀度、ID、Zeff、nID、nZef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由淋巴结短径和Zeff构建的回归模型鉴别淋巴结性质的价值最高,AUC为0.9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89.8%;其诊断价值高于短径、边缘、强化均匀度(AUC为0.674~0.832)及光谱CT各定量参数(AUC为0.863~0.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光谱CT各定量参数均有助于准确诊断结直肠癌区域转移淋巴结,其中多参数联合构建的回归模型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生殖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6例男性生殖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平均53.7(45~69)岁,生殖硬化性苔藓样变病程平均15(6~35)年;因前尿道狭窄排尿困难接受尿道扩张或内切开治疗时间平均10(8~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阴茎头白斑或硬皮样变,尿道串珠样瘢痕,尿道内出血,有血性分泌物。5例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块伴局部疼痛,平均直径4.5 (3~7) cm;11例合并会阴部肿块或脓肿,平均直径6.0(4~10)cm,其中9例有尿道皮肤瘘或破溃。阴囊、会阴肿块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鳞状细胞癌4例。盆腔CT、MRI检查示,9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未见淋巴结肿大;5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伴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肿瘤累及阴茎海绵体、前列腺包膜外及膀胱颈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累及左侧睾丸。TNM分期:9例T2~3N0M0期,5例T2~3N1M0期,1例T3N2M0期,1例T4N2M1期。5例尿道癌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瘤患者中,2例行保留阴茎的阴囊肿瘤和尿道肿瘤切除+尿道近端造口术;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远端尿道肿瘤切除+尿道会阴造口术。11例尿道癌合并会阴部感染性肿块患者中,2例行肿瘤组织扩大切除+耻骨上膀胱造瘘术;8例会阴肿瘤感染合并尿道皮肤瘘,其中2例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膀胱造瘘术,4例有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一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2例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阴茎、尿道全切+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1例会阴部感染性肿块伴尿道皮肤瘘及一侧淋巴结转移患者(T2~3N1M0期),对手术顾虑大而放弃肿瘤切除。结果阴茎头和尿道病变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上皮角化,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真皮层淋巴细胞浸润等典型生殖硬化性苔藓样变表现。尿道和尿道周围肿瘤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P53、Ki-67、GATA3表达阳性;鳞状细胞癌4例,Ki-67、P40、GATA3表达阳性。所有患者接受平均4.8(2~6)个疗程化疗(顺铂+吉西他滨)和局部放疗[照射剂量(50~70)Gy/5周]。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6(3~48)个月,尿道尿路上皮癌和尿道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9(18~48)个月和18(3~24)个月。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2例脑转移,3例肺和骨转移。结论男性生殖硬化性苔藓样变可进展导致尿道狭窄和尿道癌,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肿块、反复感染和尿道瘘等,可行肿瘤切除和尿流改道治疗,尿道尿路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术后可联合放化疗,但总体预后差。

  • 标签: 尿道肿瘤 硬化性苔藓样变 尿道狭窄 干燥性闭塞性阴茎头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制作一种带磁分离,并验证其在腹腔镜手术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9月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缝针断裂、掉针、钛夹脱落等需寻找的4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采用传统方法寻找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采用带磁分离寻找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遗留异物寻找时间、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以及主刀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遗留异物寻找时间为(15.36 ± 3.62)min,短于对照组的(75.83 ± 10.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384,P<0.01)。观察组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为13.70%(3/22),低于对照组的83.30%(2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7.079,P<0.01)。观察组主刀医生满意度为100.0%(22/22),高于对照组的1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8.765,P<0.01)。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遗留异物患者,应用带磁分离可明显缩短寻找异物的时间,降低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同时提高主刀医生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带磁分离器 遗留异物